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創新事業積極開拓、蓬勃發展。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快速增長。2017年,全社會研發支出約1.76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0.9%,我國主要創新指標已進入世界前列。
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我國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引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體制機制、科學技術、產業模式的不斷創新,為能源加速轉型注入澎湃動力。
因時而變,隨事而制,能源體制改革創新不斷深化。以中發9號文為標志的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在輸配電價、交易機構、發用電計劃、市場化交易機制等方面變中求新。在油氣等其他領域,勘探開發、管網運營等方面的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與此同時,能源領域68%的行政審批事項取消、下放,逐步完善的能源監管服務體系從頂層設計層面逐步推動創新發展。
技術創新是能源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引領能源未來。近年來,神華寧煤年產400萬噸煤制油示范項目、首座高溫氣冷堆技術商業化核電站等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能源示范工程順利推進。從全球最薄的新能源電池到AP1000核島設計和關鍵設備材料制造,一系列造血通脈的核心技術已經全面發力,我國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顯著提升。根據《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創新”“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先進儲能技術創新”等15項重點任務將進一步加大科技攻關力度,能源關鍵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將不斷提高。
新模式、新業態加速興起,產業創新開辟能源發展新藍海。作為實現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互聯網+”智慧能源在創新發展中不斷促進能源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帶動了能源材料、智能制造、電動汽車、儲能電池等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這其中,涵蓋節能和電能替代改造、電力需求響應、智慧車聯網、風光儲一體化、電動汽車充電樁服務、能效監測與診斷等內容的綜合能源服務產業,或將成為能源企業智慧轉型的關鍵突破。
縱覽人類社會發展史,每一次工業革命都與能源變革密不可分。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速興起、形成勢頭的當下,唯有保持清醒,正視短板,才能激發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所蘊藏的巨大能量;只有破除藩籬,搶得先機,才能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為我國能源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讓我們抓住發展機遇,以創新應對新時期的能源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創新事業積極開拓、蓬勃發展。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快速增長。2017年,全社會研發支出約1.76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0.9%,我國主要創新指標已進入世界前列。
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我國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引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體制機制、科學技術、產業模式的不斷創新,為能源加速轉型注入澎湃動力。
因時而變,隨事而制,能源體制改革創新不斷深化。以中發9號文為標志的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在輸配電價、交易機構、發用電計劃、市場化交易機制等方面變中求新。在油氣等其他領域,勘探開發、管網運營等方面的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與此同時,能源領域68%的行政審批事項取消、下放,逐步完善的能源監管服務體系從頂層設計層面逐步推動創新發展。
技術創新是能源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引領能源未來。近年來,神華寧煤年產400萬噸煤制油示范項目、首座高溫氣冷堆技術商業化核電站等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能源示范工程順利推進。從全球最薄的新能源電池到AP1000核島設計和關鍵設備材料制造,一系列造血通脈的核心技術已經全面發力,我國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顯著提升。根據《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創新”“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先進儲能技術創新”等15項重點任務將進一步加大科技攻關力度,能源關鍵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將不斷提高。
新模式、新業態加速興起,產業創新開辟能源發展新藍海。作為實現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互聯網+”智慧能源在創新發展中不斷促進能源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帶動了能源材料、智能制造、電動汽車、儲能電池等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這其中,涵蓋節能和電能替代改造、電力需求響應、智慧車聯網、風光儲一體化、電動汽車充電樁服務、能效監測與診斷等內容的綜合能源服務產業,或將成為能源企業智慧轉型的關鍵突破。
縱覽人類社會發展史,每一次工業革命都與能源變革密不可分。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速興起、形成勢頭的當下,唯有保持清醒,正視短板,才能激發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所蘊藏的巨大能量;只有破除藩籬,搶得先機,才能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為我國能源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讓我們抓住發展機遇,以創新應對新時期的能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