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漲船高的土地(屋頂)租金、未明確的土地稅費、高價的并網工程、高昂且困難的融資、補貼拖欠又推高了資金成本、仍舊存在的各種中間費用……面對上述種種費用,多位光伏行業人士直呼“中國光伏電站投資的非技術成本太高了!”特別是在補貼拖欠缺口增大、發放周期延長以及電價競價投標全面展開之時,有必要重新梳理下光伏發電中的非技術成本。
自第二批領跑者開始啟動的電價競價投標起,領跑者計劃的實施確實對光伏發電電價的下降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但多個項目在對投資“精打細算”后還是遇到了各種意料之外的“非技術成本”,導致個別項目在最終核算時發現收益率僅有2-3%。事實上,除了資源稟賦等客觀條件之外,土地、外線、補貼拖欠、資金成本、產業配套以及一些無法言明的成本也是導致我國光伏發電價格難以快速下降的重要原因。
從中國光伏發電的現狀分析,盡管中國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國以及光伏裝機容量大國,但近幾年在光伏制造企業不斷創新推動技術成本快速下降以及平價上網目標日益迫切的背景下,不斷推高的非技術成本開始被行業重視。
阿布扎比2.42美分/千瓦時的電價是怎么投出來的?
過去兩年,世界各地光伏招標紛紛爆出低價,從2013年美國光伏發電項目報出8.3美分/千瓦時電價到2014年阿聯酋的4.97美分/千瓦時,再到2016年阿布扎比2.42美分/千瓦時和2017年墨西哥的1.77美分/千瓦時電價,大規模光伏電站的電價正迅速下滑。而中國光伏標桿上網電價自2015年開始基本以每年0.1元/千瓦時的速度下降。盡管國家能源局自2016年就啟動了競價上網制度,但從實施效果來看,各省級主管部門與投資企業并沒有太大的動力來降低上網電價。
2017年,晶科以2.42美分/千瓦(約合人民幣0.15元/千瓦時)的電價中標阿布扎比Sweihan 1.17GW光伏電站。一方面讓行業看到了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希望,但另一方面也引發了對于光伏電站行業現狀的反思。為何國外的光伏發電項目頻現低價?
作為世界上光照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阿布扎比Sweihan光伏電站的優勢還遠不止于此。首先,從規模上看,該電站以1177.4MW的容量榮登世界光伏電站單體規模排行首位,而國內光伏電站規模超100MW的已經比較少見了。其次,據公開消息,阿布扎比光伏電站在土地租金以及稅收方面的成本幾乎為零,并且由當地政府承諾擔保25年的購售電協議,不存在限電風險。第三,該電站的融資財務協議由阿布達比水電局、晶科能源和丸紅株式會社的合資企業Sweihan Solar Holding Company Limited(Sweihan)以及由多家國際和當地銀行組成的財團聯合簽署,在融資成本上也頗具優勢。
實際上,中國光伏制造業中各方面成本的降低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名列前茅。南京漢伏能源是一家專注于海外EPC的企業,其總經理劉云洲在講述其海外投標經歷時曾感嘆道,大部分海外光伏電站EPC投標最低價都來自中國企業,綜合看從組件、逆變器等設備價格到建設、施工、管理等成本都要低于國際平均價格。
“在中國,光伏電站正承載了越來越多的額外功能”,某業內人士感慨,“以中東部某省份的100MW農光互補項目為例,占地近6000畝,相比之下同規模的普通地面電站占地約3000畝,土地租金為800元/年/畝——這個價格在國內已經算比較低的,估算25年土地租金共1.2億元左右,農業配套部分的投入約為1億元,加上各種稅收,100MW農光項目中光伏電站部分的全投資收益率為6.49%,遠低于大部分企業的內部財務要求。如果從光伏發展的歷程看,先是西北地區的棄光限電,在轉移到中東部地區之后,因為土地成本等壓力凸顯出來,由此延伸出的光伏電站非技術成本就非常之高了。”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近兩年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增速已經從過去的0.3-0.5%/年提升至1%/年左右,同時成本也在不斷降低,在這樣的背景下,光伏發電非技術成本占比就變得越來越高。
土地、接入、資金、開發費用……“非技術成本”給光伏電站帶來了什么?
在們道|第三屆光伏發電設計與設備選型會議上,三峽清潔能源基金副總裁余操以“光伏發電的非技術成本構成及控制”為題進行了分析。余操介紹道,2017年100MW光伏電站樂觀條件下總投資為6.5元/W,假設該地面光伏電站20年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300(不考慮限電),若在2021年電價實現平價上網達到0.365元/kWh,在其他邊界條件及運營成本較2017年不變的情況下,光伏電站的全投資額需降低到約3.6元/W方能保證項目8%的資本金內部收益率。其中,光伏組件價格到2021年樂觀預計降至1-1.8元/W,由于物價和人工不斷上漲,其他技術成本(BOS及建筑部分)下降的絕對空間不大,假設可以降低0.3元/W,則還需要額外降低1.6元/W才可以實現平價上網。所以,非技術成本對未來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即降低與光伏技術升級不相關的成本。
圖一 光伏電站初始投資成本
圖二 光伏電站運營期成本
1、土地:租金、稅費的“難解之謎”
在西北地區棄光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我國光伏發電的建設重點逐漸轉移至中東部省份,而在這些地區,寸土寸金的土地費用已然成為各投資企業難以承受的重負之一。首先,從土地租金看,西北地區光伏電站一般建設于荒漠化的未利用地,租金普遍較低,但中東部省份的土地可利用價值較高,1000元/畝/年以下的租金已經算較低水平了。據光伏們了解,日前天津放開農業光伏復合用地管理政策之后,某土地的拍賣價格甚至高達2000元/畝/年。
與土地租金直接相關的還有困難的征地工作。余操介紹道,最好的項目經理甚至要以其征地能力的強弱進行界定,并且近幾年地方民眾對于征地越來越敏感了。在第二批領跑者項目的實施中,幾乎每個項目都被征地問題所困擾,幾乎所有的投資企業都因為青苗、伐木、遷墳、清網等原因付出若干的人力、物力、財力的代價。
除了土地租金之外,與土地相關的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等稅種也讓投資企業應接不暇。2017年,山東省部分光伏電站業主收到了當地稅務部門要求按照5-8元/平方米的標準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的通知。根據10MW光伏電站占用300畝土地進行核算,10MW光伏電站每年要繳納最少100萬的土地使用稅,換算下來,繳納20年的費用相當于每瓦增加2元成本。按照余操的核算,因為土地原因,光伏電站初始投資要增加0.35元/W,運營期則為0.06元/W/年。
2、避無可避的資金成本
眾所周知,光伏電站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動輒幾千萬上億的投資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但是當年光伏制造業過剩導致的信貸危機卻在無形中給電站投資企業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首先,與傳統的基建、能源項目相比,新能源行業作為融資標的從體量以及資金需求規模上都不具備優勢,大部分項目的利息水平要高于基準利率。其次,在資源稟賦較好的西北地區,由于棄光限電的問題也阻礙了金融機構對新能源的信心。最后,補貼拖欠周期影響企業的還款能力,增加了企業的現金流壓力,最終折合到光伏電站的發電成本上,將直接導致項目的投資收益率降低1-2%。
國內某TOP 3的光伏電站開發企業曾表示,目前被拖欠的光伏電站補貼將近40億元,這一數字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壓力之大不言而喻。光伏電站巨大的資金成本壓力已經將一部分中小投資商擠壓出這一市場,曾有行業人士表示,光伏電站投資市場的玩家最終將由以五大四小發電企為主的央企、國企接盤,至于原因,“資金是最大的壓力”。但2017年華能發行國內首單可再生能源電費補貼資產證券化產品也間接說明了央企也感受到了來自于補貼拖欠的巨大壓力。
3、電網的那些事
“搶過630的人都被光伏電站的電網接入折磨過!”某從業人員向光伏們表示。
“一般而言,接入工程的費用包括了接入審查及批復相關費用、送出線路建設成本、送出線路征地費用、匯集站升壓站建設成本、對端改造擴容費用等,初始投資大約為0.5元/W,少量項目還需要繳納過網費”,余操介紹道。
除此之外,有行業人員向光伏們表示,“送出線路的成本一般都由電網公司的三產負責,這部分費用一般是一口價,市場價的1.5倍就算是良心價了”。
此外,項目前期開發費用、電站交易導致的溢價成本、地方性贊助以及產業配套投資、水土保持、環保工程及植被恢復費用等等都包含在光伏電站的非技術成本中。
圖三 非技術成本的降本路徑
針對上述問題,余操提出了幾點可供參考的思路,積極落實綠色證書、可再生能源法等相關法律政策、光伏+實現土地降本、降低電力接入成本、系統性降低經營成本。
降低光伏發電成本,一方面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技術層面的降本,另一方面非技術成本也正引起行業的重視。從第三批領跑者項目的實施來看,國家能源局從土地、外線、政府承諾等多方面著力推動降低相關的非技術成本,由此,或將為降低我國光伏電站投資非技術成本提供經驗借鑒。
自第二批領跑者開始啟動的電價競價投標起,領跑者計劃的實施確實對光伏發電電價的下降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但多個項目在對投資“精打細算”后還是遇到了各種意料之外的“非技術成本”,導致個別項目在最終核算時發現收益率僅有2-3%。事實上,除了資源稟賦等客觀條件之外,土地、外線、補貼拖欠、資金成本、產業配套以及一些無法言明的成本也是導致我國光伏發電價格難以快速下降的重要原因。
從中國光伏發電的現狀分析,盡管中國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國以及光伏裝機容量大國,但近幾年在光伏制造企業不斷創新推動技術成本快速下降以及平價上網目標日益迫切的背景下,不斷推高的非技術成本開始被行業重視。
阿布扎比2.42美分/千瓦時的電價是怎么投出來的?
過去兩年,世界各地光伏招標紛紛爆出低價,從2013年美國光伏發電項目報出8.3美分/千瓦時電價到2014年阿聯酋的4.97美分/千瓦時,再到2016年阿布扎比2.42美分/千瓦時和2017年墨西哥的1.77美分/千瓦時電價,大規模光伏電站的電價正迅速下滑。而中國光伏標桿上網電價自2015年開始基本以每年0.1元/千瓦時的速度下降。盡管國家能源局自2016年就啟動了競價上網制度,但從實施效果來看,各省級主管部門與投資企業并沒有太大的動力來降低上網電價。
2017年,晶科以2.42美分/千瓦(約合人民幣0.15元/千瓦時)的電價中標阿布扎比Sweihan 1.17GW光伏電站。一方面讓行業看到了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希望,但另一方面也引發了對于光伏電站行業現狀的反思。為何國外的光伏發電項目頻現低價?
作為世界上光照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阿布扎比Sweihan光伏電站的優勢還遠不止于此。首先,從規模上看,該電站以1177.4MW的容量榮登世界光伏電站單體規模排行首位,而國內光伏電站規模超100MW的已經比較少見了。其次,據公開消息,阿布扎比光伏電站在土地租金以及稅收方面的成本幾乎為零,并且由當地政府承諾擔保25年的購售電協議,不存在限電風險。第三,該電站的融資財務協議由阿布達比水電局、晶科能源和丸紅株式會社的合資企業Sweihan Solar Holding Company Limited(Sweihan)以及由多家國際和當地銀行組成的財團聯合簽署,在融資成本上也頗具優勢。
實際上,中國光伏制造業中各方面成本的降低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名列前茅。南京漢伏能源是一家專注于海外EPC的企業,其總經理劉云洲在講述其海外投標經歷時曾感嘆道,大部分海外光伏電站EPC投標最低價都來自中國企業,綜合看從組件、逆變器等設備價格到建設、施工、管理等成本都要低于國際平均價格。
“在中國,光伏電站正承載了越來越多的額外功能”,某業內人士感慨,“以中東部某省份的100MW農光互補項目為例,占地近6000畝,相比之下同規模的普通地面電站占地約3000畝,土地租金為800元/年/畝——這個價格在國內已經算比較低的,估算25年土地租金共1.2億元左右,農業配套部分的投入約為1億元,加上各種稅收,100MW農光項目中光伏電站部分的全投資收益率為6.49%,遠低于大部分企業的內部財務要求。如果從光伏發展的歷程看,先是西北地區的棄光限電,在轉移到中東部地區之后,因為土地成本等壓力凸顯出來,由此延伸出的光伏電站非技術成本就非常之高了。”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近兩年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增速已經從過去的0.3-0.5%/年提升至1%/年左右,同時成本也在不斷降低,在這樣的背景下,光伏發電非技術成本占比就變得越來越高。
土地、接入、資金、開發費用……“非技術成本”給光伏電站帶來了什么?
在們道|第三屆光伏發電設計與設備選型會議上,三峽清潔能源基金副總裁余操以“光伏發電的非技術成本構成及控制”為題進行了分析。余操介紹道,2017年100MW光伏電站樂觀條件下總投資為6.5元/W,假設該地面光伏電站20年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300(不考慮限電),若在2021年電價實現平價上網達到0.365元/kWh,在其他邊界條件及運營成本較2017年不變的情況下,光伏電站的全投資額需降低到約3.6元/W方能保證項目8%的資本金內部收益率。其中,光伏組件價格到2021年樂觀預計降至1-1.8元/W,由于物價和人工不斷上漲,其他技術成本(BOS及建筑部分)下降的絕對空間不大,假設可以降低0.3元/W,則還需要額外降低1.6元/W才可以實現平價上網。所以,非技術成本對未來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即降低與光伏技術升級不相關的成本。
圖一 光伏電站初始投資成本
圖二 光伏電站運營期成本
1、土地:租金、稅費的“難解之謎”
在西北地區棄光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我國光伏發電的建設重點逐漸轉移至中東部省份,而在這些地區,寸土寸金的土地費用已然成為各投資企業難以承受的重負之一。首先,從土地租金看,西北地區光伏電站一般建設于荒漠化的未利用地,租金普遍較低,但中東部省份的土地可利用價值較高,1000元/畝/年以下的租金已經算較低水平了。據光伏們了解,日前天津放開農業光伏復合用地管理政策之后,某土地的拍賣價格甚至高達2000元/畝/年。
與土地租金直接相關的還有困難的征地工作。余操介紹道,最好的項目經理甚至要以其征地能力的強弱進行界定,并且近幾年地方民眾對于征地越來越敏感了。在第二批領跑者項目的實施中,幾乎每個項目都被征地問題所困擾,幾乎所有的投資企業都因為青苗、伐木、遷墳、清網等原因付出若干的人力、物力、財力的代價。
除了土地租金之外,與土地相關的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等稅種也讓投資企業應接不暇。2017年,山東省部分光伏電站業主收到了當地稅務部門要求按照5-8元/平方米的標準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的通知。根據10MW光伏電站占用300畝土地進行核算,10MW光伏電站每年要繳納最少100萬的土地使用稅,換算下來,繳納20年的費用相當于每瓦增加2元成本。按照余操的核算,因為土地原因,光伏電站初始投資要增加0.35元/W,運營期則為0.06元/W/年。
2、避無可避的資金成本
眾所周知,光伏電站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動輒幾千萬上億的投資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但是當年光伏制造業過剩導致的信貸危機卻在無形中給電站投資企業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首先,與傳統的基建、能源項目相比,新能源行業作為融資標的從體量以及資金需求規模上都不具備優勢,大部分項目的利息水平要高于基準利率。其次,在資源稟賦較好的西北地區,由于棄光限電的問題也阻礙了金融機構對新能源的信心。最后,補貼拖欠周期影響企業的還款能力,增加了企業的現金流壓力,最終折合到光伏電站的發電成本上,將直接導致項目的投資收益率降低1-2%。
國內某TOP 3的光伏電站開發企業曾表示,目前被拖欠的光伏電站補貼將近40億元,這一數字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壓力之大不言而喻。光伏電站巨大的資金成本壓力已經將一部分中小投資商擠壓出這一市場,曾有行業人士表示,光伏電站投資市場的玩家最終將由以五大四小發電企為主的央企、國企接盤,至于原因,“資金是最大的壓力”。但2017年華能發行國內首單可再生能源電費補貼資產證券化產品也間接說明了央企也感受到了來自于補貼拖欠的巨大壓力。
3、電網的那些事
“搶過630的人都被光伏電站的電網接入折磨過!”某從業人員向光伏們表示。
“一般而言,接入工程的費用包括了接入審查及批復相關費用、送出線路建設成本、送出線路征地費用、匯集站升壓站建設成本、對端改造擴容費用等,初始投資大約為0.5元/W,少量項目還需要繳納過網費”,余操介紹道。
除此之外,有行業人員向光伏們表示,“送出線路的成本一般都由電網公司的三產負責,這部分費用一般是一口價,市場價的1.5倍就算是良心價了”。
此外,項目前期開發費用、電站交易導致的溢價成本、地方性贊助以及產業配套投資、水土保持、環保工程及植被恢復費用等等都包含在光伏電站的非技術成本中。
圖三 非技術成本的降本路徑
針對上述問題,余操提出了幾點可供參考的思路,積極落實綠色證書、可再生能源法等相關法律政策、光伏+實現土地降本、降低電力接入成本、系統性降低經營成本。
降低光伏發電成本,一方面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技術層面的降本,另一方面非技術成本也正引起行業的重視。從第三批領跑者項目的實施來看,國家能源局從土地、外線、政府承諾等多方面著力推動降低相關的非技術成本,由此,或將為降低我國光伏電站投資非技術成本提供經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