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嘉賓: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政研中心主任…………………………吳松泉
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
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iCET)執行主任……………………………………安 鋒
兵裝集團科技帶頭人,長安公司新聞發言人、北京研究院院長…………吳禮軍
話題緣起:
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雙積分”政策)于2017年9月27日正式公布,在幾番討論和反復權衡之后,該政策確定將從今年4月起正式實行。
不過,關于“雙積分”政策的討論仍在持續中,在日前召開的2018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在發表演講時提出,“雙積分”政策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能夠有力地促進新能源汽車總規模的擴張,但在政策的驅動下,合資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已經蓄勢待發,一旦投放市場,以北上廣等大城市為代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空間會遭遇較大壓縮。
合資車企是否真的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較強優勢?自主車企該如何應對?就此,記者采訪了行業和企業相關專家,單就新能源汽車而言,有人直言合資品牌產品優勢明顯,也有人認為自主品牌競爭力更強。在觀點的交鋒和碰撞中,多方仍達成了一致的看法: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仍有較大提升和向上發展空間,只要內功扎實,不必畏懼挑戰。
■“雙積分”政策給合資車企打開市場一扇門
《中國汽車報》:一直以來,“雙積分”政策是否會對自主品牌起到扶持作用,對跨國車企、合資車企造成不利影響多有爭議。“雙積分”政策的最終實施,將會對合資車企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安鋒:過去,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相對封閉,特斯拉想進入中國市場不得不采取一座城市一座城市爭取牌照的措施。如今,隨著“雙積分”政策的推進,為跨國車企新能源汽車進入中國市場打開了一扇門,不僅我國自主車企會加大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的力度,合資車企也會紛紛采取行動,積極布局。
徐長明:從品牌銷量來看,目前20多萬元至70多萬元的價格區間尚沒有新能源汽車可選擇,但隨著“雙積分”政策的實施,該區間的供給車型和品牌將會出現。最近,我們進行了調研,合資車企已經為應對中國的“雙積分”政策進行了充分準備,2019年將成為合資公司產品大規模投放市場的一年。
《中國汽車報》:不管是大眾集團,還是豐田汽車,都已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提出了新的規劃和設想,這些跨國車企對應的合資企業將在中國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來應對“雙積分”政策?
吳松泉:在這一政策的鼓勵下,合資車企一方面會千方百計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這意味著全方位地創新開拓市場,包括產品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甚至可能用燃油車利潤來補貼新能源汽車;另一方面則可能通過收購和重組現有新能源汽車企業、與優勢新能源汽車企業建立合資企業的方式來擴大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
徐長明:我調查了多家合資公司,他們都提出,如果中國政府大力推進“雙積分”政策,并配備強硬的行政措施,產品生產方面他們當然沒有問題,關鍵是如何找到目標用戶。我想,屆時一些效益較好的合資公司,將會通過采取減少利潤空間的方式來獲取市場。例如,某家車企的年利潤為四五百億元,極有可能會撥出50億元支持新能源汽車,以20萬輛為銷售目標,每輛新能源汽車能降低售價2.5萬元,這將給自主品牌車企帶來極大挑戰。
■合資和自主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中國汽車報》:在傳統汽車領域,不可否認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產品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應該如何看待自主品牌和跨國、合資產品的競爭?又應該怎樣看待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雙方的較量?
吳松泉:以前中方不具備向合資企業提供產品的能力,但當下,有些合資企業為應對“雙積分”政策,可能會直接從中方引進新能源汽車產品,這和過去相比是很大的突破。如廣汽在2017年年初,已經宣布逐步實現向合資企業輸出新能源整車產品及技術,廣汽研究院協助廣汽豐田開發了純電動車產品GT03。從中方向合資企業提供產品來看,說明我國自主品牌也具備了一定的產品實力,自主品牌建設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吳禮軍:無論對合資車企還是自主車企來說,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成熟度、產品技術水平、電池性能等都是相同的,合資車企和自主品牌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特別是在純電動汽車市場,合資車企并不具備純電動汽車的天然優勢。雖然合資品牌具有品牌優勢,但從當前市場的發展階段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形態是從小型向大型發展,這樣的發展過程對具有成本控制優勢的自主車企來說,反而是一種機會。
李慶文:首先,通過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搶先發力,我國自主品牌車企正在獲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并擁有了較好的市場口碑;其次,在產業鏈布局和售后服務建設方面,自主品牌起步也較早。而對于這兩方面,跨國車企、合資車企幾乎處于空白狀態,這是自主品牌車企擁有的先發優勢。第三,我們擁有全球先進水平的國產電池生產商,它們將成為自主新能源企業蓬勃發展的有力支撐和堅實基礎。
■自主品牌要做好迎戰準備
《中國汽車報》:2019年,“雙積分”政策將正式對車企進行考核,我國也將迎來合資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線發力,這是否會對我國現有的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份額造成嚴重沖擊?
吳松泉:隨著外資在華的全線布局,擁有技術、品牌、管理等優勢,加上燃油車領域強大的盈利能力,外資品牌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肯定會快速提高。
吳禮軍:一直以來,我國政府通過政策強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近幾年來,國家仍將會保護自主車企的快速發展,比如出臺采用國產電池才能獲取補貼的政策等。在這個培育階段,自主品牌會培養出自己的基礎客戶并逐步發展壯大。另一方面,從目前合資企業的產品規劃來看,合資品牌的純電動汽車產品投放基本都在2020年以后,短期內對自主品牌不會造成太大的份額搶奪,但自主品牌要做好長期應戰的準備。
李慶文:在我看來,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態勢和傳統燃油汽車相比將發生很大改變。自主品牌車企通過長年的探索和實踐,已經在消費者偏好、充電設施建設和品牌營銷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和優勢,甚至在全球市場也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和勢力,剛開始發力的合資車企并沒有壓倒性優勢,我們大可不必太過恐慌。
《中國汽車報》: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應在哪些領域采取措施,以保持現有的市場優勢來應對跨國車企的挑戰?
李慶文:首先,跨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是后來者,對此我們應保持自信,不緊張,不驚慌失措;其次,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不能將自身的能力和實力估計得過高,要清醒和冷靜地看到自己的短板和問題所在,在研發、制造和營銷方面加倍努力,做到踏踏實實地真抓實干,這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應該具有的態度和定力。
吳禮軍:首先,基于當前的市場需求,自主品牌還需將主要精力集中在限購城市的純電動汽車市場以及非限購城市的低端電動汽車市場,因此自主品牌車企需快速進入市場并積累基礎客戶;其次,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應打造智能化、網聯化專用平臺的全新新能源汽車產品,強化產品體驗是未來與合資車企競爭的重要方式。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政研中心主任…………………………吳松泉
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
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iCET)執行主任……………………………………安 鋒
兵裝集團科技帶頭人,長安公司新聞發言人、北京研究院院長…………吳禮軍
話題緣起:
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雙積分”政策)于2017年9月27日正式公布,在幾番討論和反復權衡之后,該政策確定將從今年4月起正式實行。
不過,關于“雙積分”政策的討論仍在持續中,在日前召開的2018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在發表演講時提出,“雙積分”政策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能夠有力地促進新能源汽車總規模的擴張,但在政策的驅動下,合資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已經蓄勢待發,一旦投放市場,以北上廣等大城市為代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空間會遭遇較大壓縮。
合資車企是否真的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較強優勢?自主車企該如何應對?就此,記者采訪了行業和企業相關專家,單就新能源汽車而言,有人直言合資品牌產品優勢明顯,也有人認為自主品牌競爭力更強。在觀點的交鋒和碰撞中,多方仍達成了一致的看法: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仍有較大提升和向上發展空間,只要內功扎實,不必畏懼挑戰。
■“雙積分”政策給合資車企打開市場一扇門
《中國汽車報》:一直以來,“雙積分”政策是否會對自主品牌起到扶持作用,對跨國車企、合資車企造成不利影響多有爭議。“雙積分”政策的最終實施,將會對合資車企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安鋒:過去,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相對封閉,特斯拉想進入中國市場不得不采取一座城市一座城市爭取牌照的措施。如今,隨著“雙積分”政策的推進,為跨國車企新能源汽車進入中國市場打開了一扇門,不僅我國自主車企會加大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的力度,合資車企也會紛紛采取行動,積極布局。
徐長明:從品牌銷量來看,目前20多萬元至70多萬元的價格區間尚沒有新能源汽車可選擇,但隨著“雙積分”政策的實施,該區間的供給車型和品牌將會出現。最近,我們進行了調研,合資車企已經為應對中國的“雙積分”政策進行了充分準備,2019年將成為合資公司產品大規模投放市場的一年。
《中國汽車報》:不管是大眾集團,還是豐田汽車,都已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提出了新的規劃和設想,這些跨國車企對應的合資企業將在中國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來應對“雙積分”政策?
吳松泉:在這一政策的鼓勵下,合資車企一方面會千方百計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這意味著全方位地創新開拓市場,包括產品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甚至可能用燃油車利潤來補貼新能源汽車;另一方面則可能通過收購和重組現有新能源汽車企業、與優勢新能源汽車企業建立合資企業的方式來擴大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
徐長明:我調查了多家合資公司,他們都提出,如果中國政府大力推進“雙積分”政策,并配備強硬的行政措施,產品生產方面他們當然沒有問題,關鍵是如何找到目標用戶。我想,屆時一些效益較好的合資公司,將會通過采取減少利潤空間的方式來獲取市場。例如,某家車企的年利潤為四五百億元,極有可能會撥出50億元支持新能源汽車,以20萬輛為銷售目標,每輛新能源汽車能降低售價2.5萬元,這將給自主品牌車企帶來極大挑戰。
■合資和自主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中國汽車報》:在傳統汽車領域,不可否認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產品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應該如何看待自主品牌和跨國、合資產品的競爭?又應該怎樣看待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雙方的較量?
吳松泉:以前中方不具備向合資企業提供產品的能力,但當下,有些合資企業為應對“雙積分”政策,可能會直接從中方引進新能源汽車產品,這和過去相比是很大的突破。如廣汽在2017年年初,已經宣布逐步實現向合資企業輸出新能源整車產品及技術,廣汽研究院協助廣汽豐田開發了純電動車產品GT03。從中方向合資企業提供產品來看,說明我國自主品牌也具備了一定的產品實力,自主品牌建設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吳禮軍:無論對合資車企還是自主車企來說,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成熟度、產品技術水平、電池性能等都是相同的,合資車企和自主品牌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特別是在純電動汽車市場,合資車企并不具備純電動汽車的天然優勢。雖然合資品牌具有品牌優勢,但從當前市場的發展階段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形態是從小型向大型發展,這樣的發展過程對具有成本控制優勢的自主車企來說,反而是一種機會。
李慶文:首先,通過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搶先發力,我國自主品牌車企正在獲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并擁有了較好的市場口碑;其次,在產業鏈布局和售后服務建設方面,自主品牌起步也較早。而對于這兩方面,跨國車企、合資車企幾乎處于空白狀態,這是自主品牌車企擁有的先發優勢。第三,我們擁有全球先進水平的國產電池生產商,它們將成為自主新能源企業蓬勃發展的有力支撐和堅實基礎。
■自主品牌要做好迎戰準備
《中國汽車報》:2019年,“雙積分”政策將正式對車企進行考核,我國也將迎來合資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線發力,這是否會對我國現有的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份額造成嚴重沖擊?
吳松泉:隨著外資在華的全線布局,擁有技術、品牌、管理等優勢,加上燃油車領域強大的盈利能力,外資品牌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肯定會快速提高。
吳禮軍:一直以來,我國政府通過政策強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近幾年來,國家仍將會保護自主車企的快速發展,比如出臺采用國產電池才能獲取補貼的政策等。在這個培育階段,自主品牌會培養出自己的基礎客戶并逐步發展壯大。另一方面,從目前合資企業的產品規劃來看,合資品牌的純電動汽車產品投放基本都在2020年以后,短期內對自主品牌不會造成太大的份額搶奪,但自主品牌要做好長期應戰的準備。
李慶文:在我看來,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態勢和傳統燃油汽車相比將發生很大改變。自主品牌車企通過長年的探索和實踐,已經在消費者偏好、充電設施建設和品牌營銷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和優勢,甚至在全球市場也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和勢力,剛開始發力的合資車企并沒有壓倒性優勢,我們大可不必太過恐慌。
《中國汽車報》: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應在哪些領域采取措施,以保持現有的市場優勢來應對跨國車企的挑戰?
李慶文:首先,跨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是后來者,對此我們應保持自信,不緊張,不驚慌失措;其次,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不能將自身的能力和實力估計得過高,要清醒和冷靜地看到自己的短板和問題所在,在研發、制造和營銷方面加倍努力,做到踏踏實實地真抓實干,這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應該具有的態度和定力。
吳禮軍:首先,基于當前的市場需求,自主品牌還需將主要精力集中在限購城市的純電動汽車市場以及非限購城市的低端電動汽車市場,因此自主品牌車企需快速進入市場并積累基礎客戶;其次,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應打造智能化、網聯化專用平臺的全新新能源汽車產品,強化產品體驗是未來與合資車企競爭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