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彭博未來能源亞太峰會期間,彭博新能源財經全球儲能研究團隊主管Logan Goldie-Scot進行了"電池供應鏈"的主題演講,著重探討了電池供應鏈究竟是否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動車、消費電子產品以及固定式儲能系統的電力需求。
電池需求迅猛增長,至本世紀20年代中期,電池的應用普及將進一步加快。電動乘用車對電池的需求量將在2018年首次超過消費性電子產品對電池的需求量,并在未來幾年中遠超消費性電子產品及固定式儲能系統。盡管固定式儲能系統等其他領域增長也較為迅速,且預計至2030年其容量將為2016年的12倍,但仍無法趕上電動車的電池需求增長步伐。
要滿足如此高的電池需求,就需要較高的電池產能。我們目前正在對全球約116GWh的電池年產能進行跟蹤觀察,數據顯示,亞洲是全球電池制造業的主導者,因為僅在中國已投產電池產能就占到世界總產能的54%,其余產能則主要分布在日本與韓國。美國是目前亞太地區以外唯一的電池生產大國,迄今為止電池產能約占世界總產能的15%。
我們預測,至2021年,全球電池產能將變為原先的兩倍以上,并且將有額外200GWh的產能投產。如果將已投產的電池項目與宣布即將建設的電池項目相加,則電池制造產業的地區分布差異將變得更為明顯,中國的電池產能則約占到世界總產能的70%。
2017年11月,中國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CATL)公布了其IPO招股說明書。寧德時代估值約200億美元,計劃IPO募資20億美元,而募集到資金的大部分則將用于新建產能高達24GWh的電池工廠。若其它廠商情況不發生變化,這將會使寧德時代一舉成為全球第一大電池制造商。
BNEF預測,至2030年,僅為滿足電動乘用車的電池需求,鋰、錳、鈷等重要金屬的年需求量就將從原先的幾千公噸一躍上升至10萬公噸以上。
這一需求的激增,已經使得鋰、鈷金屬的價格猛漲。上海的鈷金屬價格從年初至今約翻了一番,氫氧化鋰的價格在過去的18個月的時間里也上漲了約一倍之多。
需求的增加需要采礦企業與更多或更大型的處理工廠的配合。近期內,如果已知項目能夠成功并及時地加快建設投產工作,則可以適當緩解電池原料供不應求的問題,但如果這些金屬開采項目投產延期,則會進一步加劇這一問題。
盡管存在上述供應方面的諸多問題,但我們仍認為,固定式儲能系統或電動車輛對電池的需求并不會減少,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潛在的替代品。具體而言,2016年電動乘用車基本采用的是NMC 111電池,從NMC 111轉向鎳金屬含量更高的電池,例如NMC 622或NMC 811電池,會降低成本,因為與鈷金屬含量較高的電池相比要便宜許多。
基于電池價格在2010至2016年間下跌70%的事實,我們預測,至2030年,電池組的價格將為70美元/kWh.
一組數據
116GWh
全球已投建的鋰離子電池產能達16GWh
20億美元
中國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CATL)計劃在2018年的IPO中募資20億美元
93%
上海的鈷金屬價格從年初至今上漲了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