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保險業供給側改革,加大保險產品研究、供給,滿足市場、消費者多樣化保險需求,這是整個保險業目前回歸本源、發展本業過程中的重要“著眼點”。伴隨技術升級換代,汽車產業迎來新能源時代,隨之,保險市場也迎來新需求,這次,保險業再“跨界”,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進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填充行業保障“空白點”。
今日,由中國保監會指導、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主辦的“新能源汽車保險發展交流會”在北京召開。來自保險行業、汽車行業及監管部門的專家齊聚一堂,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如何,商車費改深化改革中競爭白熱化的車險如何迎戰新機遇、迎來新增長點,保險業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何深度融合實現共贏,如何有效建立服務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風險管理和風險保障的相關體系,都成為討論焦點。
車險遇新題:新能源車險產品、費率、風控研究已“迫在眉睫”
無疑,新能源汽車已成為重要的新興戰略產業,同時,也將是未來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又一新增長點。“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強勁,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1.7萬輛和49.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5.7%和45.4%”,中保協會長朱進元在透露這組數據的同時,也引發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即“如何抓住新能源汽車帶給保險業的新發展機遇”。
“汽車產業與保險行業是一對發展友好的孿生兄弟”,在中汽研董事長李開國看來,過去的經驗展現出汽車產業與保險業的協同發展,截至目前,我國汽車行業連續8年在全球產銷第一,中國汽車的保有量已達到2億輛。而隨著汽車保有量的發展,車險也不斷壯大,中國車險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車險市場。
“但近年來,汽車產業迎來的新變化”,李開國表示,目前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最積極、最活躍、規模最大的市場,我國連續兩年成為新能源使用、推廣、生產最大的國家。“由此,汽車產業的變化促進了保險業在保費和費率以及定損理賠上的一系列變化”,李開國表示,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汽車企業、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保險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統燃油汽車的保險業務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差異化需求”,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副主任何浩表示,企業和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保費和定損理賠的關注度日益增加,可以預見,面對發展潛力巨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作為汽車后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也將被帶動起來,成為車險中的一個新興細分市場。
“目前來看,受歷史數據和成熟經驗所限,伴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更新換代,保險行業在新產品開發、費率厘定和產品銷售以及風險管控等方面的研究非常緊迫”,何浩分析稱。
探索有抓手:商車費改成效已初顯,為新能源車險產品奠定經驗基礎
事實上,對于新能源車險的探索,保險業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
“保險作為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將風險管理服務貫穿于第一、二、三產業之中,并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積極構筑實體經濟風險保障體系,大力支持‘一帶一路’戰略和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不斷創新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各種形式,已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效”,朱進元表示。
具體從車險方面來看,商業車險改革使消費者獲得感提升的同時,通過實行車型定價、在全國范圍內引入無賠款優待系數、部分地區引入交通違法系數,鼓勵車主安全駕駛,在促進道路交通安全和提升汽車安全性、易維修性方面的作用凸顯,“過程中,保險在汽車產業鏈中的地位也明顯提升”,朱進元稱。
商車費改的不斷深化推進,也為新能源汽車保險的發展營造了成熟的內部環境。據何浩透露,商業車險改革以來,保監會指導行業協會率先制定和發布了覆蓋多種類多用途機動車的綜合商業示范條款,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研究消費者細分保障需求,分別推出機動車損失保險全面型示范條款、出境車示范條款、法定節假日限額翻倍示范條款,并正在進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示范條款(全面型)》的制定工作。
“當前行業層面已基本建成了覆蓋不同保障需求和特殊市場需求的示范條款體系,創新條款評估機制運行平穩,車險條款的形成機制已趨于成熟,這給新能源汽車保險示范條款的制定奠定經驗基礎”,何浩表示。
此外,據了解,商車費改后,我國的車損險定價模式由傳統的保額定價模式轉變為國際上較為通行的車型定價模式。“基于車型定價,結合新能源車的車輛結構和風險特征開展研究,把汽車技術對新能源汽車風險的影響通過定價機制予以體現,推動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費率的形成機制成為可能”,何浩分析稱。
業內聲音:從謹慎到積極擁抱,險企呼吁鼓勵行業“摸著石頭過河”
作為業務一線的保險公司,也面對新能源車險過程中,逐漸從謹慎轉變為“摩拳擦掌”。
“新能源汽車剛出現的時候,因缺少相關的理賠數據和承保經驗,特別是對新能源汽車定損,設計車輛零整比,電池和專用件的定損等,缺少經驗和數據,保險公司普遍采取的是較為謹慎的態度”,眾誠保險總裁吳保軍表示,在其看來,2016年以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占有量的提高,保險公司逐步從謹慎到接受。“包括眾誠保險等在內的大部分保險公司已經開始接受新能源汽車的投保”。
而從行業競爭角度來看,伴隨商車費改,車險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原本激烈競爭的傳統車險市場中,中小保險公司如果把握,新能源應該是一個機遇”,吳保軍表示,未來,如果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提供細分市場的個性化產品和服務,把握未知中的先機,或有可能成為行業中的一枝獨秀。“可能會頭破血流,也可以創領先機,奪得頭籌”,吳保軍稱。
據了解,近年來保監會也加大了對新能源車險的調研力度,據悉,保監會將新能源車的風險特征進行了大概分類:一是技術成熟度與普及度直接影響車輛賠付成本;二是電池特性導致較傳統燃油汽車更易發生自燃;三是混合動力汽車車身重量大增強車內乘客安全性;四是電力驅動汽車時噪音小不利于保護行人安全;五是部分廠商回收事故電池,使真實風險無法充分暴露;六是新能源車使用者的風險特征存在差異,根據相關調查,女性消費者比男性消費者更傾向選擇新能源車,18—35歲的年輕消費者對新能源的購買意愿較高。“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風險特征,我們還在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未來,將會對這些風險特征進行細致的評估、量化”,何浩透露。
“但在我看來,目前我們所研究的新能源車,仍處于起步階段”,吳保軍表示,就目前而言,純電動車市場呈現體量小、數據小的特征,面對眾多未知數,體系研究的條件還有很多欠缺。“我們現在對新能源車險產品的研究與討論還充滿很多困惑和難題,但就市場而言,其導向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建議,允許和鼓勵所有的險企,在蘊涵無數未知和可能的行業風口上‘摸著石頭過河’”,吳保軍建議道。
但無論如何,新能源汽車已站在風口,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將迎來爆發的同時,隨之聯動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新能源汽車專屬延長保修保險以及充電樁保險等也將引來巨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