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幾個做投資的朋友,碰到老代,問現在的動力電池和儲能市場的BMS有沒有投資價值?大家都在搖擺不定。他們猶豫的原因主要是下面幾個方面:
1、電池作為電動汽車最核心的部件,主機廠和電池廠都有強烈的愿望要求自己搞。
2、隨著BMS廠家技術的日益成熟,各個芯片方案廠把很多電池管理和檢測的功能融合在芯片里,BMS廠家的核心競爭力。
3、以科列為首的動力BMS廠家,在經歷了2014、2015年后的業績暴增后,2016和2017年的凈利水平大幅下滑。630的凈利已經暴跌到355萬。
在這樣的情況下,科列技術在今年的6月30日,宣布已經完成總計1.59億的融資,按照新一輪的定增價,科列技術的估值仍然高達48億。
老代對于投資界的朋友的質疑,認為動力和儲能電池BMS的市場仍然可以搞,原因也是四條:
第一條: 在目前主機廠和主流電池廠主導的BMS市場里,主機廠和電池廠自己做BMS,最后會砸了自己的腳。不管是儲能系統,還是電動汽車,目前出現品質問題最大的還是電池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去年鬧的沸沸揚揚的三星 Note 7電池門事件。
三星公司的國外首炸時,說明當時出現問題的三星自己配套的電池,而在中國市場銷售的電池,是采用CALT的電池,所以沒有爆炸隱患,后面隨著國內note 7的起火,最后自己承認自己的手機電池設計出了問題。
作為大部分的電池廠,都有自己的電芯生產線,這部分的投資非常高。如果采用自己做的BMS出了品質問題,這個品質問題的鍋,最后要全部自己背。而如果采用的是第三方的BMS問題,就自然的找了一個背鍋的人。不管是公司策略,還是做電池組的人,花點錢,找個事后背黑鍋的BMS廠家,是明智之舉。
這個有點類似與國內的城管,出事的都是臨時工一樣的道理。
第二條:中國市場是一個分層的市場,一線車廠、一線電池廠自己垂直整合做BMS,但是仍舊有大量的二線車廠,例如物流車廠,幾百家中小型電池廠和大部分的儲能公司都不具備BMS自制的能力,這就給BMS廠家留下了成長的空間。
第三條:電池的價格和成本長期來講下降是必然趨勢,從而帶動電動汽車和儲能市場的長期上量,前一段時間熱炒的燃油車退出時間表也證明了這個觀點。昨天在公司開會,老趙給鳳凰團隊的創業者show了一張商業計劃書的膠片:
電動汽車和BMS市場的發展也有類似的現象,很多人描繪的持續上升的趨勢是理想狀態,但是現實總有很多坑,很多公司會栽倒在坑里永遠爬不起來,但是從長期來講,這個市場看好。
第四條: 電動汽車相關的產業的估值會回歸理性。任何一個行業,在開始是都比較光線,老代昨天在開會時講過,再厲害的小鮮肉,都會成為拿個保溫杯的油膩大叔。90年代的老代和老徐,也沒有想到20年后成為今天的保溫杯大叔。
電動汽車相關的產業,未來會培養出幾十家上市公司,最近刷遍朋友圈的寧的時代為典型,相信動力和儲能BMS廠家,出現四到五家上市公司也是在情理之中。
基于這四點,老代的結論是:只要估值合理,現在投資BMS未必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