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動力電池的回收和再利用起步較晚。在2015年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爆發式增長后,動力電池的回收和再利用開始受到廣泛關注,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也在制定之中。
動力電池尤其是鋰離子動力電池,回收之后不一定馬上進行報廢處理,還可以進行梯次利用。在風能、太陽能的儲能當中,這些回收的動力電池還可以使用相當長一段時間。隨著我國電動汽車規模不斷擴大,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市場空間也會逐步擴大。
業內人士稱,電池梯次利用概念早已存在,干電池在電動玩具中使用之后,可以在遙控器中繼續使用,這就是最簡單的電池梯次利用。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徐盛明說,我國動力電池的回收技術相對落后,特別是梯次利用技術在2015年以前幾乎是空白。目前只有少量梯次利用示范項目,真正有梯次利用產業化項目的企業還很少。
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動力電池報廢量還較少,梯次利用有一定難度;另一方面,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需要相關的技術積累和相關的實驗驗證,目前還很不成熟,仍在探索之中。
比如,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和方法,確保電池拆解過程中的安全作業,是梯次利用的一個重點。
“目前我國動力電池拆解工藝和技術還很不成熟。在拆解作業時,還沒法完全實現自動化,依然存在大量的人工作業,而電池包本身是高能量載體,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發生短路、漏液等各種安全問題,進而可能造成起火或爆炸,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長東說。
另外,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報廢退役之后,需要對其安全性、殘余壽命等相關參數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才能進行梯次利用。目前國內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企業相對較少,技術方面相對落后。
“廢舊動力電池資源回收和梯次利用市場空間巨大,目前已經有多家企業布局進入這些領域,目前處在技術積累和研發階段。未來回收技術和梯次利用技術創新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徐盛明說。
業內另一個擔憂是,對于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衍生產品,客戶在知情的情況下,會對產品的性能、壽命、可靠性、安全性等心存疑慮,產品的推廣會存在一定的阻礙。
“可充分借鑒其他行業的一些成功經驗,如分期付款、分時租賃、盈利后結算、托管運營、甚至免費供貨依靠后續增值服務收費等,探索梯次利用方面的有效商業模式。”徐盛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