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車企越來越多要打進海外市場,如何避免“水土不服”成為無法逃避的問題,其中,符合當地的認證就是關鍵。實際上,每個國家都會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市場準入要求,而這些市場準入要求,業內人士稱之為認證。就像手機,買的時候有一個標貼、濾網證,都可以說是認證要求,否則,你的產品再好,當地市場也不準你進入。就像豪華品牌BBA進入中國,也要得到3C認證一樣的道理。
但是,一直以來,國人都形成了一個認識:國內的認證標準,要比歐美國家低,所以中國的車企進軍海外市場,就要達到別人的“高標準”,才能進入當地。這其實是個誤區。
日前,德國萊茵TUV交通服務部副總裁黃余欣就曾經向筆者透露,每一份標準跟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安全要求相關。每個地方都會有所不同,并不能說,哪個高哪個低。因為標準牽涉的方面很廣泛。像寶沃拿到歐洲的整車認證,代表了寶沃的車拿到在歐洲銷售的準入許可。同理,像寶馬賣到中國來也要拿到3C認證。之所以一直以來這種認證在國內“需求”比較少,就是因為我們國內的車企目標市場還是中國。不過,接下來情況會不太一樣。“走出去”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車企,也需要借助來自歐洲的第三方認證檢驗機構,讓他們知道在整個生產工藝及流程中,需要有針對性地調整、改變些什么。
至于當下最熱門的新能源汽車,在海外認證方面也將面臨更嚴格的要求,這倒是真的。就像有些車企新能源汽車負責人比喻的那樣,以前我們汽車就是一個機械產品,現在新能源汽車更像是電子類產品,安全方面要考慮的東西就會增多,像觸電,在傳統汽車不需要考慮觸電的功能,還有大電流,會產生過熱和燃燒。隨著自主品牌在實現彎道超車的宏偉目標,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走向海外市場,面臨的產品設計考慮將明顯多于傳統汽車。
電動安全的質量安全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動力電池,它的安全涉及到電池、跌落、碰撞這些方面。有了電池的安全,電動汽車的安全就滿足了80%。電動汽車現在主要的零部件70%是電子產品,它更像一個電子電器產品,并非器械類、結構類的產品。最主要的是電動汽車里面要控制好電子安全,電動汽車就基本上安全,這跟傳統的內燃汽車有相當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