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高級研究經理岳芬在9月17日舉行的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2017分論壇“儲能推動能源創新發展”上發表演講,根據國內外目前的儲能商業實踐、已經發布指導意見的征求意見稿以及市場的需求,對未來我國的儲能政策體系給出了一定的預期和建議。
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高級研究經理岳芬表示,預計未來儲能政策體系會朝著多方向發展,包括示范項目的推動,標準體系的建設,以及針對儲能參與市場的準入機制,體現儲能商業價值電價補償機制,以及地方性直接補貼等等都會陸續推進出臺。
以下為發言實錄:
國外多樣的儲能商業模式
應用得比較多是工商業需量電費管理模式,根據當地分時電價機制,申請儲能初裝補貼獲得額外補償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會與用戶簽訂10年的PPA合同,在合同期間為用戶免費安裝儲能電池,同時電費節約部分進行利益分成。
需量電費空間比較大,在疊加比方加州需求響應定價機制,以及像紐約的需求管理項目補貼,還有加州SGIP補貼政策之后導致很多開發商復制這個商業模式。
另外被大家熟知的SolarCity光伏領域拓展到儲能領域,他們模式通過設計特定的項目公司股權結構和合同結構,這種模式基于兩項政策,一個是ITC,根據這個政策光伏系統和與光伏配套的儲能系統可以享受30%的稅收抵免,由于美國普通家庭沒有足夠的可抵扣的稅項,這兩項政策對家庭價值不大,所以SolarCity以租代售方式提供給儲能機構,將兩項稅收政策轉移給稅務投資人,同時拿一部分補貼,這樣的模式也是效益疊加的模式,促進成本回收,這種模式不僅解決了開發商成本壓力,最大化發揮優惠政策的價值,推動了租賃、PPA多元化合同模式的出現。
另外追蹤比較新的商業模式是公共事業機構聯合愛迪生&GIEnergy公司收益模式創新的商業模式,GIEnergy為用戶免租金租用電池,聯合愛迪生向GIEnergy支付電池使用最近,場地租賃費等,聯合愛迪生通過電池市場交易獲得主要收益,GIEnergy對于聯合愛迪生的調度有時間的知情權,可以在其它時段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挖掘收益。
為了測試模式的可行性,兩家公司在大型商業、政府一些地點安裝了1.1兆瓦、1兆瓦時的電池進行測試,用戶不用計算投資設備,不用搞清楚復雜的電費機制,就能獲得穩定的收益,對用戶比較容易接受。
另外是投資收益鏈條清晰。鏈條上各個主體都明晰自己在鏈條上的位置,也知道自己收益回報渠道,也避免了一方負責到底的財務風險。
另外,還有比較典型的兩種方式是Sonnen的兩種,一個是SonnenFlat是一種電費服務套餐,這種模式取代兩種費用,光伏系統不能滿足全部的電力消耗,用戶仍然需要支付一部分電費和固定的一筆用能服務費,SonnenFlat為了取代兩部分費用,使用戶每個月只需支付較低的費用獲得電力保證,作為回饋輔助電池電網的服務。這種模式優點對用戶不僅可以將它從不斷升高電價中解脫出來,對于電網來說還多了一個可以調解電網的靈活性資源,對Sonnen公司來說它可以緩慢擠占現有能源供應商的市場。對于用戶電費節約可以看一下右邊的案例,對年用電量在1萬度的家庭來說,在沒有使用SonnenFlat之前年電量3712歐元,是使用SonnenFlat之后只需支付480歐元。
另外Sonnen公司模式是SonnenCommunity,平臺用戶可以在進行可再生能源交易,用戶每個月支付費用抵消系統運營成本,可以享受電池購買優惠,另外可以享受購買社區電力優惠,以及享受免費運維,像發電預測等可以免費獲得這些服務。
這種模式的關鍵需要有足夠數量的戶用儲能用戶群及云監控平臺,通過集成分布發電資源組成儲能系統,利用智能管理系統監測整個社區的用電、發電及儲能的容量。
在這個平臺上用戶購買電力成本比電網購電低25%,另外可以獲得戶用光儲的補貼,這種商業多元化出現有很多因素,一個是德國居高不下的電價,每年FIT每年以1%-5%速率正在下降,德國政府延長了戶用光伏儲能補貼的期限。
另外被很多國家學習的商業模式是美國PJM市場調頻輔助服務商業模式。FERC890電力市場允許儲能、需求響應等非發電資源參與輔助服務和電網服務,這些都使響應速度快,多次改變儲能方向的資源完成更多調頻里程獲得合理回報和補償。在PJM市場帶動下,澳大利亞、英國都按照這個方式按效果付費的市場環境。
從國外的商業模式可以看出,國外多元化的商業模式還是要依賴于像補貼、稅收抵免等優惠政策,另外還需要保證儲能可以準入電力市場,同時可以公平與其它資源進行競爭這樣的電力市場環境。
中國現有的儲能商業模式和政策環境
相比于國外多元化的市場,國內的商業模式比較單一,像可再生能源并網領域沒有成熟商業模式,可再生能源+儲能是示范階段,很多項目是為了項目策略方面積累經驗。
以風電場為例,目前風電場+儲能收益來源是限電時段的收益存儲,降低考核風險,電量多發收益。降低風險效益難以有效評估,僅限于東北的風電場,大部分風電場不享受這種收益。帶來火電備用減少,帶來多重價值,在現有的價格機制體制下沒有得到合理補償和體現,導致在這個領域儲能項目沒有經濟性,而且也沒有商業模式出現。
另外在用戶側目前項目大部分是儲能廠商通過自主投資+運營方式,在用戶側建設電站,通過削峰填谷,這種模式較為單一主要是峰谷價差,投資期過長8-9年左右。由于初裝補貼需求響應政策缺失,以及之前需量合同簽定難度較大,導致這類項目效益疊加比較困難,多元化商業模式很難出現。
另外調頻輔助服務領域,和用戶側差不多也是開發商投資+運營模式,項目投資建設運營、維護全部由開發商承擔,業主主要提供場地和電網接入,運行凈收益雙方按協議分配。這類項目有一定經濟性,投資回收期約在5-6年。問題是現在市場規模比較小,現有的項目都是集中在采用按效果付費的華北地區,最根本的問題輔助服務業機制是發電廠均攤,未來要納入誰消費誰付費的長效付費機制中。
儲能政策環境。聯盟構建了儲能的政策庫、廠商庫,政策原文當中提到儲能有很多,包括電改、新能源汽車都提到儲能,真正跟儲能相關針對儲能量體裁衣政策只有兩個,其中一個是關于促進電儲能參與三北地區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三個方面支持了電儲能在三北地區的發展,提出了儲能作為獨立市場的身份,明確了對電網介入、電力結算、電力調度提出了要求。
另外是即將發布的指導意見,我們也是跟多家單位一塊開展了7個研究課題,為指導意見的撰寫和發布提供了支撐,預計指導意見發布之后將會直接導致儲能直接支持的地方性的政策會出臺。像江西、宜春、大連、邯鄲都出臺了推動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意見,目前北京市、畢節市也在委托我們補貼補充機制和發展規劃的研究。
另外結合已經發布指導意見的征求意見稿,以及市場的需求預計未來儲能政策體系會朝著多方向發展,包括示范項目的推動,標準體系的建設,以及針對儲能參與市場的準入機制,體現儲能商業價值電價補償機制,以及地方性直接補貼等等都會陸續推進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