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3日,努力構建綠色低碳、創新驅動、循環融合、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現代產業體系,綠色發展已成為園區工業經濟的重要導向,光伏、鋰電兩大新能源產業日漸形成競相發展、優勢互補的可喜格局,綠色發展“暢響”工業“主旋律”。

國電投黃河新能源西寧分公司
新動力推動我省光伏產業提質增效
走進國電投黃河水電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西寧分公司的展覽室。“公司充分發揮自身在新能源的產業優勢及技術、人才、資金等優勢,依靠科技創新真抓實干,取得多項新成果。”該公司生產技術部主任許江濤介紹說。
據介紹,公司通過多晶改單晶技術改造,產品由多晶電池升級為單晶電池,電池轉換效率提高了2%,月產量提高20%。在此基礎上,已著手鈍化發射極背面電池技術改造,預計年底完成,屆時,電池轉換效率將提升到21.3%。同時開展切片工藝技術改造,切割技術從80微米金剛線先后改進到70微米、65微米,成為國內首批推廣應用65微米金剛線的企業之一。現硅片產量提升22.6%,成本降低21.3%,公司年產能已提升到340兆瓦。針對格爾木和海南共和地區的光照時長、紫外線強度大等光譜特性,公司在國內率先開展定制化電池及組件的研發應用工作,較常規組件可提升2%的發電量。
在光伏電站設計中,公司大力開展新產品、新技術應用,在系統效率提升上下功夫,重點研究新型高效電池與逆變器的匹配、大功率雙面組件跟蹤支架型式的研發,優化發電出力曲線等措施,每兆瓦發電量提升20%左右,單位度電成本降低8%。
新成果確保我省光伏產業領先全國
“共和百兆瓦級大型野外實證基地選用了國內外最先進的光伏設備、涵蓋全球光伏行業所有技術。集121種技術及設計理念于一體的共和光伏電站,引領指導我國光伏電站的建設發展,受到全球光伏行業的極大關注。”國電投黃河水電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介紹,公司通過加快技術攻關改造,現電子級多晶硅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15%。經國家工信部確認,公司多晶硅產品是國內唯一大規模集成電路用半導體材料,作為替代進口的戰略性新興材料進行推廣,打破國外巨頭壟斷和國家集成電路基礎原材料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現公司已成功申報國家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項目,承擔國家水光互補光伏發電“超級領跑者”項目,獲得國家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助力青海省打造全國清潔能源示范省。目前,公司在已經實現“集中控制、遠程監控、實時維護、大數據分析”的智能化光伏電站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研究開發出在線監測及數據對比分析系統、組串在線IV曲線檢測技術、直流回路絕緣監測技術,大幅度提高電站組件投運率,降低故障率,該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
下一步,公司依托與西寧市政府在東川工業園區共同成立的光伏產業技術中心,及省政府與國電投《框架合作協議》,繼續發揮國有企業創新主導作用和科技研發優勢,打造能源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公司還將聯合國內外企業、高校、研究機構,建立產業鏈上下游對接、產學研用合作、資源共享的光伏發電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依托技術優勢,建設晶硅高效電池研發平臺,吸引高端技術人才和領軍人才,大力開展創新研究,確保我省光伏產業科研能力始終保持國內領先水平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公司將大力開展儲能技術研究和大規模儲能工廠關鍵技術研究,破解制約新能源發展瓶頸,提高新能源綜合利用水平。大力開展水光風儲多能互補關鍵技術研究,提高新能源電能質量,確保電網安全。總結和改進電子級多晶硅的生產工藝,不斷提高質量和產量,降低成本,不斷提高產品在國家集成電路用半導體的份額,成為國家戰略性新型材料的可靠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