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通客車有118款車型被工信部叫停生產和銷售。其原因是不符合《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管理規定。
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車分析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稱:“其實這次叫停車型這么多,是因為很多車企沒有遞交安全證書。”
新規之后,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客車市場一度陷入低迷期。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行業已經進入洗牌期。而隨著下半年政策的逐漸明朗,客車市場或將迎來新的增長。而中通客車將會如何把握機會?
大量車型被叫停
近日,工信部正式發布第29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同時,本批《公告》中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7年第6批)》。
其中3025款新能源汽車因不符合《公告》管理規定,自《公告》發布之日起暫停生產、銷售,共涉及國內243家新能源車企,據悉本次叫停的企業與車輛數量為近兩年的最大規模。
《公告》中被暫停生產與銷售的主要車型是新能源客車及新能源專用車,中通客車有118款車型在其中,被叫停的車型中以純電動城市客車為主。
事實上,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在6月23日曾發布公告稱,有109家企業2380款新能源客車未提交《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的檢測報告,擬在《公告》中予以暫停。在公告中,中通客車也在其列,涉及車型數量為103款,與工信部發布的數據相差不大。
“這次叫停涉及這么多車企也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規范更加嚴格,未來的趨勢也是如此。”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顏景輝告訴記者,“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工信部強化了新能源汽車申請進入目錄的相關技術標準,車企難以達到標準;二是費用方面考慮,檢測的費用是一筆比較大支出。”
行業迎來洗牌期
監管的趨嚴與2016年工信部等四部委的調查以及新能源汽車騙補事件逐漸浮出水面有著直接聯系。
為了阻止騙補再度發生,2016年12月29日,工信部下發《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中要求,非個人用戶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申請補貼,累計行駛里程需達到3萬公里(作業類專用車除外)。
截至7月31日,拿到2016年新能源國補的企業僅有7家,合計有8萬多輛車拿到了補貼資格,僅占2016年新能源車銷量的16%,剩下的一部分新能源車可能要到2018年下半年才能拿到補貼資格。
“政策規定行駛里程需達到3萬公里的標準,從技術和現實運營方面考慮,車企很難達到這一標準。當局可能會進一步考察該規定實施的可能性,未來是否調整暫時還不清楚。”顏景輝如是說道。但今年客車補貼門檻提高,上半年整個市場受到的影響較為明顯。
事實上,2017年上半年整個新能源客車確實處于低迷狀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新能源商用車產銷分別為3.3萬輛和3.1萬輛,同比下滑分別為38%、37.6%。
在整體行業下行的態勢下,中通客車也沒有例外。根據中通客車的半年業績預告,2017年上半年預計實現凈利潤5000萬~7300萬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2.92億元,同比下滑83%~75%。中通客車上半年累計銷量為3052輛,同比下滑48.75%。其中1~5月銷量僅為997輛。
對于業績變更,中通客車表示,2017 年國家新能源客車補貼標準大幅減少,受此影響,客車行業下滑幅度較大,公司今年上半年訂單相應減少,造成公司2017年中期經營業績同比大幅下降。
“未來5~8年,新能源客車領域會是一個洗牌期。”中通客車董事長李樹朋在6月就曾如此表示。在李樹朋看來,新規也將加速行業的兩極分化,為解決資金困境,大企業會拓展新的融資渠道,但小的攪局者有可能就此退出。
下半年破冰
隨著《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方案及產品技術要求》以及地方補貼政策陸續出臺,下半年的客車市場或將迎來增長。
事實上,在6月就有不少車企情況好轉,與去年同期相比,6月客車市場銷量首次實現1.87%的增長。其中中通客車銷量為2055輛,“跳躍”明顯。
“這是因為6月各地公交公司招標計劃開始啟動,客車市場會逐漸回暖。”上述汽車分析師如是說。
而且在2017年下半年,2016年的新能源國家補貼開始陸續發放。截至7月31日,有7家車企收到國補。根據中通客車的公告,其收到聊城市財政局轉支付的2016年國家新能源汽車第一批推廣補貼款,共計71557萬元。
隨著補貼的到位,中通客車近期也動作頻頻。
7月27日晚間,中通客車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公司出資5000萬元,與大洋電機、聊城開發區管委會合資成立通洋燃料電池科技(山東)有限公司,開展“氫燃料池系統及氫燃料動力總成系統的生產及研發”和“新能源汽車運營平臺”等項目。
據統計,中通客車共93款新能源客車入選工信部2017年前6批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中,其中第三批推薦目錄入選數量高達49款位列第一。而在工信部最新公布的第11批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中,中通客車也以77款車型位居排名第一,包含69款新能源客車和8款新能源專用車。
“但從政策發展態勢來看,補貼將會逐漸退出,車企不能單純依靠補貼。”上述分析師認為。
“未來補貼逐漸退坡,但是政策可能還會有新的調整,或許會有配套鼓勵政策出現,以抵消補貼退坡影響。”顏景輝則顯示出對未來客車市場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