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量超過6億千瓦,新增裝機3800萬千瓦,約占全部電力新增裝機的70%。
伴隨發展的不斷深入,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已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如何推進市場更健康、有序發展,打造舉足輕重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品牌,成為了企業必須要認真考慮的問題。7月20日在敦煌召開的第五屆中美可再生能源產業論壇或可提供一些參考。
促提升、強調控 推進行業健康發展
“目前,除了考慮當地能源政策,企業的規模及技術創新能力已成為銀行是否批準貸款的關鍵因素。”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許晨寅如是說。毫無疑問,通過技術創新帶動企業發展、引領行業升級,已經成為全行業、乃至全社會的發展共識。
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迅猛。一方面,清潔能源消費比重不斷提升,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穩居全球首位,多項技術標準領跑全球行業發展,金沙江烏東德、葉巴灘、瀾滄江托巴等標志性水電站正加緊施工,錫盟、晉北、張家口等大型風電基地以及光伏領跑者基地正積極推進。
同時,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技術成本不斷下降,獨立市場競爭力日漸提升。一類資源區的風電價格已降至每千瓦時0.47元,在不受到地方政策限制的情況下,已具備平價上網能力。光伏發電在領跑者計劃的推動下,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今年5月,有關第三批光伏發電先進技術應用基地建設征求意見函的發布,更是將光伏行業對尖端技術的求索推向了又一個高潮。面對國內可再生能源行業大跨步式的技術發展,彭博新能源財經中國研究主管呂天菲認為,最遲到2025年,我國陸上風電和大型光伏電站應可實現平價上網。
在可再生能源發電發展飛速的同時,其天生的波動性與傳統大電網穩定性間的矛盾也日益成為了業內討論的熱點話題:如何才能有效提升電網接受能力,使電網成為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的堅強后盾?
“微電網可以有效提升電網的區域控制能力,增強電網的波峰、波谷調節效率。”伊頓亞太地區可再生能源應用主任戴江江認為,如果微電網能夠實現其獨立電網功能,不僅能夠大大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安全可靠性,更將對近海島嶼、偏遠地區及新建城市的發展形成有力推動。
在論壇上,多位與會專家明確表示,得益于其控制靈活性和需求響應靈敏性,微電網應當成為平衡可再生能源與電網差異的一條有效路徑。針對我國現有能源狀況,微電網發展的重點不應放在其規模或結構上,而要因地制宜、看菜吃飯,針對當地資源稟賦、用電需求,把微電網的布局、安裝放在首位,催動微電網向微能源網、甚至能源互聯網轉變,為城市發展發揮更大效用。
戴江江進一步指出,伴隨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日益精進,在政府、企業的長期投資支持下,微電網完全可以從僅僅滿足當地用電需求的自發自納,轉變為大電網的事故應急“千斤頂”,成為保障用電需求、提升安全穩定性的有力支柱。
完善時序電價結構 引導市場選擇
“當前,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行業正站在電網改革的分岔路口。如果能夠進一步推進電力市場改革,將對行業發展產生強大助力。”洛基山研究所中國項目經理DanWetzel表示。
一直以來,我國的電力交易基本以中長期“期貨”交易為主。2017年2月,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開展跨區域省間可再生能源增量現貨交易試點工作的復函》,從可再生能源開始試點,正式打開了電力市場現貨交易的大門。
根據國網能源研究院的測算,到2020年,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可再生能源行業已能夠具備無補貼市場競爭能力。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表示:“采取中長期電力市場與短期現貨市場相結合的方式,能夠更積極地推動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
一方面,可再生能源行業引入短期現貨市場交易模式后,將實現電價模式從固定電價向招標電價轉變,讓市場選擇成為行業發展主導,進而鼓勵企業深耕技術創新,不斷提升電力市場靈活性。另一方面,通過中長期電力合同的確定,可以鎖定可再生能源交易總量,預測市場用電需求,引導社會資本流向,加強資源優化配置,保障電力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能源基金會(中國)可再生能源項目主任蘆紅明確指出,在現行政策條件下,現貨市場能夠利用跨區域省間輸電通道富余能力進一步消納可再生能源,在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同時,對企業現金流形成一定支撐,有利于企業及行業的長久發展。
同時,DanWetzel建議,我國可以進一步優化電價結構,通過更為完善的峰谷電價制度形成更敏銳的時序電價信號,進而引導用戶用電需求和用能選擇,實現能源結構更深層次的優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