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瑞典計劃在2040年實現100%清潔能源發電。瑞典為什么要制定這樣一個宏偉的目標?
易卜拉欣·貝蘭:石油曾經是瑞典的主要能源資源,但瑞典并不盛產石油,需要依靠大量進口。那時候石油價格很低,大量使用石油導致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初期出現的兩次石油危機讓瑞典認識到,過度開發和使用,石油早晚會成為奢侈品。要贏得未來發展的先機,必須改變對石油的過度依賴,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減少使用石油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和資源緊張導致的物價上漲。
2006年,瑞典啟動實施了石油獨立計劃,并計劃在15年內徹底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同時,我們更加注重清潔能源開發和高效利用的技術研究與應用,以降低發電成本,實現更多電能存儲,并且保證電力系統更具靈活性和更高的可靠性。
記者:具體來說,瑞典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易卜拉欣·貝蘭:兩次石油危機對我們的影響非常深刻。這種缺油的經歷以及使用石油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讓我們認識到資源自給自足和清潔利用的重要性。換句話說,我們從心理上很早就有了“棄油”的準備。這種心理上的一致性認同,既來自普通大眾,也包括不同政黨,這就保證了與清潔能源有關政策執行的基礎以及政策的延續性。
為保障和鼓勵清潔能源開發和利用,瑞典制定了不同的稅收政策以及法律法規。例如,如果民眾開環保型汽車出行,政府可以減免征收堵車費;向企業征收碳稅,提高其二氧化碳排放成本;引入綠色電力證書制度并明確強制性配額義務,需求方必須按照一定比例的用電量,購買清潔能源發出的電力;鼓勵沃爾沃等企業開展研發,制造生產能燃燒乙醇和其他生物燃料的汽車。總之,就是要讓產業各方都能從發展清潔能源中獲利,進而成為擺脫石油依賴的堅定擁護者。
此外,從歐盟來看,各成員國清潔能源資源的分布較為分散,且多處于遠離城鎮、條件惡劣的地區。幾年前,瑞典和包括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丹麥、愛爾蘭和英國在內的歐洲9國制定了一項宏大的計劃,希望在2020年前,建立一套橫貫歐洲大陸的高壓直流電網(“超級電網”)。這是實現歐盟承諾的關鍵步驟之一——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歐盟能源供應系統中的比例將達到20%。
“超級電網工程”不僅可以平衡整個歐洲大陸的電力供給,而且有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隨著富余能源數量的增長,歐盟各成員國之間開展電力貿易將成為可能,歐盟的整體競爭力也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記者:清潔能源的推廣和利用給瑞典帶來什么?
易卜拉欣·貝蘭:目前,瑞典80%的電力來自水電和核能,20%來自生物質能和風能等。歐盟28個成員國中,瑞典的清潔能源比例最高,已經超過50%,而且已經超出原定的2020年目標。
未來在瑞典,會有比石油更好的替代能源。汽車、輪船甚至飛機,將不再用汽油或柴油作為動力,家庭取暖也不再使用石油供暖。
目前,瑞典的公交車全部使用生物酒精做燃料,客運火車使用沼氣為動力,而且發展清潔能源,也給瑞典創造了更多就業。當然,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并不是說我們一點都不用,而是在工業、交通、制造等領域,當沒有石油時,一切依然能照常運轉。
記者:中國正在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瑞典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
易卜拉欣·貝蘭:瑞典非常重視與中國的合作與交流。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經濟體,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及快速成長的人才隊伍、研發能力,在全球能源治理、清潔能源發展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瑞典是歐盟的重要成員,是清潔能源發展的領跑者,長期以來積極推動全球氣候變化治理進程。瑞典掌握清潔能源開發和高效利用的諸多技術,如海上移動風電、智能電網自愈、電動汽車等。瑞典擁有一批技術先進的國際知名企業和完善的系統解決方案。兩國在清潔能源領域有很強的互補性,雙方的經驗都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不斷加深瑞中兩國能源領域合作,將瑞典的技術與中國的市場相結合,有助于實現雙方共贏。
今年3月,瑞典環境與能源部與中國國家能源局簽署了關于能源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加強兩國在清潔能源、能源效率與節能、可持續城市能源系統和可持續交通用能等領域合作。這是雙方密切合作的一種體現。下一步我們還要采取切實行動,與中國能源管理部門、中國的電網企業,在清潔能源領域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以瑞典與中國清潔能源合作工作組的方式,打造示范性的標桿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