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下午,陽光正是猛烈的時候,雙水鎮倉前村村民梁素云剛下班回家,便撐著傘爬上自家屋頂,看看家里新裝上的“寶貝”。說起這個“寶貝”,云姐很是歡喜,她說,這個“寶貝”能幫她省下一筆日常開支,還能賺錢。這個“寶貝”究竟是什么?原來是云姐家屋頂上安裝的光伏發電系統。
云姐對光伏項目十分期待,她憧憬著并網后,用電自給自足,余電還能賣錢的日子。
2017年5月,新會區正式啟動光伏扶貧項目,將從2017年起每年安排150萬元,分批為轄區貧困戶安裝光伏發電系統。
光伏扶貧項目是名副其實的“陽光工程”,截至目前,已有4戶家庭完成光伏發電設施的安裝工作,今年計劃完成54戶。光伏扶貧項目的大力推進,將助力新會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使慈善“輸血式”救助逐漸向“造血式”救助轉變。
貧困戶參加光伏發電項目 用電自給自足 余電產生效益
云姐家近20平方米面積的屋頂上鋪滿了光伏板,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光伏板閃閃發光。
記者了解到,梁素云是村里的低保戶,早年喪夫,家里有三個孩子和兩位老人需要照顧,生活重擔全部壓在云姐的肩上。云姐和婆婆的身體都不好,需要長期就醫,所以云姐只能到處打散工,賺取微薄的生活費,省吃儉用成為了云姐的習慣,家里用的一根線、一度電,云姐都要“斤斤計較”。記者了解到,云姐家里有電風扇、洗衣機、冰箱等家電,這些都是社會熱心人捐贈的,但因為云姐要省電費,它們基本成了擺設。
正因如此,云姐對光伏扶貧項目十分期待。“我聽介紹說,安裝了光伏系統,就能自己發電,省下電費的同時,用不完的電還可以賣給供電部門,我們還有錢收,以前我都不相信有這么好的事情。而且,安裝光伏板后,就像在屋頂鋪了隔熱層,現在家里夏天也不悶熱了。”看著自家的光伏發電系統,云姐臉上露出了笑容。她告訴記者,已接到供電所通知,過兩天會有人員來安裝線路,并網后,他們就能安心用電,生活質量也將有所提高。
今年起每年安排150萬元推進光伏扶貧項目
目前,新會區像梁素云一樣率先完成光伏發電系統安裝的貧困戶共4戶,按照計劃,今年全區將完成54戶貧困戶的光伏發電系統安裝工作,安裝費用全部由新會區慈善會安排專項幫扶資金支付。新會區慈善會將從2017年起每年安排150萬元,分年分批為轄區低保家庭,尤其是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安裝光伏發電系統。
光伏扶貧項目是怎樣實現“造血式”救助的?收益又如何?記者專門向新會區供電部門進行了解。據介紹,目前,新會區居民光伏發電并網后都會產生一定收益,可分為全量上網和余量上網兩種模式,光伏扶貧項目基本是余量上網,首先確保貧困戶自身用電需求。按照規定,用戶光伏發電的電量會有電量補助,用去的電量每度有0.359元的補貼,余下的電量并網賣給電網,則按照每度0.3966元計算。再加上本來就省下的電費,按照統計,以一戶裝機2千瓦安裝量的家庭為例,年發電量可達2900度,年電費收益可達2500元至3500元。
記者咨詢了光伏發電系統安裝施工方江門市海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發現,光伏扶貧項目可行性強,好處多。該公司負責人梁士榮告訴記者,“光伏發電系統主要由光伏板組成,只要用戶屋頂面積達到20平方米或以上,周邊沒有遮擋物、采光條件好,都可以安裝,這樣的安裝條件對于鄉村村民而言,完全能滿足。而且光伏扶貧有投資小、建設快、穩定性高、安裝維護簡便、收益穩定等好處。一般來說,20平方米面積的屋頂安裝光伏發電系統,費用需要2—3萬元,一次投資將可超過25年獲得收入”。
據新會區慈善會介紹,新會區現有低保家庭5293戶,其中納入精準扶貧范圍的有938戶。新會區慈善會會長鄧紅湘表示,光伏扶貧項目的啟動,是慈善會實現延伸救助的一次重要嘗試,光伏扶貧,不僅能減輕困難家庭的經濟壓力,更重要的是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通過光伏扶貧,期待可以創造一條長期為貧困戶“造血”扶貧生產鏈,為困難群眾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贏,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精準扶貧。
“造血式”扶貧,讓貧困戶找到脫貧突破口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走訪了成功安裝光伏發電系統的貧困家庭,對于這個家里的“新事物”,家庭成員是滿滿的喜愛,這份喜愛,更多的是來源于對于早日脫貧的期待。就像云姐,她知道屋頂的光伏系統可以為她家帶來收入,可以改善家人的生活環境。
工作的原因讓記者接觸了不少貧困家庭,致貧的原因有很多,但他們都有同樣的目標,就是早日脫貧,縱使前路艱辛,但他們從未放棄,自力更生對于他們來說,意義重大,他們希望改變,也愿意改變,只是沒有突破口。因此,“造血式”的精準扶貧,才是他們最希望得到的幫助。光伏扶貧是真正的“陽光項目”,它為貧困戶帶來的是改變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