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至16日在重慶舉行的首屆中國—新加坡前沿科技創新大會暨中國—新加坡青年學者論壇,吸引了國內外百余位專家學者參與。期間,學界專家們就國際能源轉化與存儲領域展示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與進展,他們表示,電力存儲是新能源浪潮的下一風口。
據2017年國際能源署發布的《能源技術展望2017》報告顯示,中國近幾年在新能源、電動汽車、能源儲存等領域發展十分強勁。
據2017年國際能源署發布的《能源技術展望2017》報告顯示,中國近幾年在新能源、電動汽車、能源儲存等領域發展十分強勁。
重慶大學潔凈能源與功能材料研究團隊教授王煜透露,中國當下提出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是“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達到300瓦時每公斤”,“未來三元材料將是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的主流,以目前國內的材料體系而言,要達到此目標,難度較大,需要開發新的體系、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藝。”
“電化學能源的存儲與轉化市場廣闊。”王煜舉例稱,汽車產業是重慶的兩大支柱產業之一,有較好的產業基礎,目前該市的力帆、長安、宗申等汽車企業都在加大投入,力求突破動力電池的瓶頸,實現轉型升級。“誰能率先達到中國的戰略需求,并能實現穩定量產,誰就能占據戰略制高點。”
“儲能是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發電以及電動汽車發展不可或缺的支撐環節。”復旦大學化學系先進材料實驗室研究員孔彪稱,“成本高是影響儲能大規模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其關鍵材料、制造工藝和能量轉化效率也是各種技術面臨的共同挑戰和瓶頸。目前以提升壽命、低成本、高安全為突出特征的儲能電池是海內外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新加坡是世界領先的能源和化工基地,隨著能源儲存的利用越來越廣泛,當地推動儲能建設、轉化利用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新加坡化學與工程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莉透露,“讓電力存儲同時達到安全、穩定、高效利用要求,是全世界學界的共同難題。誰能早日攻破,誰就能占領市場。”
張麗莉稱,要實現新能源存儲在各個方面的利用,首先要突破能源材料的瓶頸,其次是能源轉化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局。“新加坡有先進的科研成果,但獨立的研發條件稀缺,我們希望此行能在中國找到合作交流的平臺,將研究成果進行孵化,實現共贏。”
“此次大會以‘創新引領,互聯互通’為主題。旨在通過整合海內外產學研政等各方力量,助推前沿科技創新交流、發展和轉化。”大會承辦方、重慶大學城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科技人才是區域創新發展的原生動力,隨著海內外人才互動愈加頻繁,當地正積極建設科研成果轉化載體——重慶大學城科技產業園,期待通過創新交流、資源整合,構建“高校+研發機構+科技服務平臺+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的“四位一體”創新生態圈。打造中國西部重要的創新基地、重慶重要的高端制造業基地、海內外高端人才的創業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