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目前,我國部分地區棄水、棄風、棄光現象比較突出,您認為可再生能源消納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解決?
秦海巖:過去很多人將棄風限電歸因于技術問題,認為風電、光伏發電存在波動性,不可控,電網靈活性不足,導致不得不棄風限電。但以目前的情況看,高達30%、40%的棄風率歸咎于技術限制是不成立的。其根源是,在電力裝機過剩,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先調度誰、先使用誰的問題。雖然《可再生能源法》規定可再生能源擁有優先上網權,但在現有電力體制下,火電因為每年有政府下達的計劃電量,形成了事實上的優先發電權,擠占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空間。正是這些體制機制上的弊端,導致了棄風限電。
要解決棄風限電的問題,一方面要破除體制機制約束,理順利益關系,堅持可再生能源優先上網和認真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保障性收購制度。另一方面則要做到依法行政,有法必依,對于各類違法違規行政問題,應該強化違法監督檢查,及時糾正。
國家電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可再生能源消納就很好。客觀地說,風電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的4%,即使風電全停,火電的年利用小時數也不過增加100多小時。而過去的幾年中,火電平均利用小數從近6000多小時降到了不足4000小時,這并不是受風電影響,而是火電裝機過剩引起的。我國火電在電源結構中占比70%,這極其不合理,在世界上也少見。現在已經到了調整電源結構的時候了。火電要做好逐漸淘汰的準備,但現在仍有大量火電機組上馬,從而加劇了電力供需的矛盾,制約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空間,違背了國家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大政方針。現在,國外正在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今年德國即將成立100%可再生能源組織,研究電力系統實現100%可再生能源后產生的變革。發展可再生能源已經是全球大勢所趨,必須打破思想上和認識上的束縛。
記者:在解決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的問題上,政府、風電企業、電網企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秦海巖:從政府的角度來說,首先要加快電力體制改革,建立市場化的機制。歐洲之所以沒有棄風限電問題,是因為有電力現貨市場,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可以利用邊際成本近為零的優勢,實現可再生能源電力優先上網。在現貨市場沒有建立的情況下,通過制定最低保障性收購小時數等政策措施,是進一步解決棄風限電問題的有效方式。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并未嚴格執行。所以,要制定更加嚴格的懲罰措施,嚴格監管,提高法規的約束力。
可再生能源在未來一定是主流能源,這是確定無疑的。對于風電企業來說,要通過持續創新發展,不斷降低度電成本,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讓全社會用最經濟的電,實現人類百分之百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夢想,這才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終極目標,也是追求“平價上網”的意義所在。在此需要強調的是,目前提到風電平價上網的問題時,很多人都是拿風電價格與火電相比,他們認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比火電貴。其實這種比較并不公平,因為火電價格并不是其完全成本的體現。據權威機構測算,加上環境污染、健康損害等外部性成本,火電的完全成本是現行火電價格的2到3倍。實際上,“三北”風資源豐富省份是最具備成本優勢的開發地區,風電的上網電價最具備大幅下降條件。但是高達30%到40%的高比例棄風限電,致使在現有電價水平下,這些地區的項目全面虧損。
電網企業要積極履行責任和義務,完成全額保障性收購。在這方面,國家電網公司通過不斷技術創新,主動為可再生能源電力大規模并網創造條件。2017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為減少棄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從通道建設、調度技術、消納手段等多方面入手,不遺余力地消納風電。從今年1~4月的數據看,國家電網經營區域內共消納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電量1006億千瓦時,消納風電發電同比增長24%。累計棄風電量147億千瓦時,同比減少36億千瓦時;棄風率16.5%,同比下降7.2%。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非常可喜。此外,6月17~23日,國家電網公司還通過多種措施,在青海實現了連續7天(合計168小時)內全部以可再生能源發電供應全省用電,創下世界首個電網全可再生能源運行的新紀錄!
記者:您認為真正的市場應該是什么樣的?
秦海巖:我覺得電力體制改革,一定要建立現貨市場。因為電力不同于其他商品,不同時間段的價值差別很大,高峰時段就應該貴,低谷時段就應該很便宜,甚至是負電價。只有建立了現貨市場,才是真正建立了電力市場。
此外,還需要建立市場化的補貼機制。通過建立強制性認購制度,通過“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對可再生能源的環境價值給予補償,這也是一種將化石能源外部成本內部化的手段。從某種意思上來說,市場建立起來了,制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問題、制約電力行業發展的一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