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NNMoney網站報導,最近幾年全球的太陽能產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現在少說也有幾百個太陽能的新創公司,只是再過10年后,不知還會有多少留下來,令人不禁想到上個世紀汽車產業剛剛萌芽時,也曾一度有過百花齊放的風光。
1860年時法國發明了內燃引擎,接著德國在1876年發明了4行程的汽油引擎。時間來到了1895年的美國,當時在烘焙業賺了許多錢的Herman H. Kohlstatat因為對于不需要馬來拉的引擎驅動車輛很有興趣,便提供了2,000美元的?鵠?勵汽車競速冠軍。
這場賽車共有80臺汽車參賽,有的老遠自歐洲近口,有的則是用進口引擎,車身在美國打造,等到正式比賽當天,只有6輛汽車現身,2輛電動車跑沒多遠就停擺了,最后的贏家是來自麻州的Frank Duryea,他自制的汽車打敗了3輛德國進口車。
這就是美國汽車工業的濫觴,不久之后電動啟動器也發明了,加上內部許多結構的改善,再配上廉價的汽油,此后美國自鐵路時代步入汽車的黃金年代。不過,這個黃金年代可能跟許多人心目中想的不大一樣。
距離?鴆,000美元的賽車不過16年的光陰,1911年時美國已經有275家汽車制造業者。前2大的福特(Ford)和通用汽車(GM)合計市占率僅38%,但9年后兩者合計市占已經沖上6成,到了1930年,加上老三克萊斯勒(Chrysler)后市占率已經變成8成。
短短不到30年的時間,美汽車業因為量產和融資能力的差異,加上經濟大蕭條的洗禮,就變成1個寡占的市場。以上的狀況看起來挺眼熟的吧,說不定2011年的太陽能產業可能會像1911年的美國汽車業,最后能挺過市場競爭的大概只有少數幾家。紀錄顯示,現有的217家太陽能新創公司多數成立于2004年以后。
如果再過個5~10年,到底還會剩下多少家呢?恐怕屈指可數,這個光景恐怕就是太陽能產業數量的巔峰了。
現在的太陽能產業就像當年的汽車業一樣,面臨了跌價與商品化的考驗,規模較大的業者就是有能力發展更好的技術。橫掃全球的金融風暴也讓規模較小的業者難以取得資金,加上歐洲過度補貼造成的需求問題,許多小型的業者未來恐怕都要受害。以后不是等著被購并,就是準備關門大吉。
當然,這個趨勢不是說太陽能產業會走下坡,相反的就長期發展來看,競爭淘汰的過程會讓產業發展更加穩固,也會加強生存的競爭力。只不過,對部份業者而言未來幾年會特別的難過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