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研究”成果解讀
6月9日,中國工程院正式啟動重大咨詢項目“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研究(一期)”成果在北京發布。遵循節約、清潔、安全的能源戰略方針,我國將力爭用20至30年時間構建起“需求合理化、開發綠色化、供應多元化、調配智能化、利用高效化”的新型能源體系。能源發展將經歷能源結構優化期、能源領域變革期、能源革命定型期三大階段,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拐點將出現在2030~2050年間。
該研究歷時4年,自2013年5月20日啟動,來自近90家單位的305位專家(其中院士39名)共同參與了項目研究。
能源革命將解決六大問題
目前,我國能源發展成就顯著,但也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環境生態壓力加大,碳排放問題突出;能源消費總量持續增加,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世界能源競爭加劇;能源體制機制建設滯后;能源安全形勢嚴峻。破解能源可持續發展難題必須加快推進能源革命。
項目負責人、研究報告作者代表謝克昌院士說,推動能源革命必須解決6個重大問題:能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問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問題,能源供給結構優化問題,能源科技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創新發展問題,能源體制機制保障問題,世界能源版圖變化中我國能源發展的抉擇問題。
“能源革命是實現能源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能源革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杠桿和抓手。能源生產、消費直接和間接對生態環境帶來重要影響;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是國家整體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同時,生態文明建設對能源革命提出更高要求。推動能源革命,創新能源發展新道路,加快完善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長效體制機制,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重要保障。”謝克昌說。
研究認為,我國將在2030~2050年間出現能源消費總量拐點。2030年前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還將繼續增長,此后人均GDP逐步落入發達國家歷史上人均能耗“峰值”區間,經濟發展和能耗有望“脫鉤”。工業部門能耗峰值可能在2020年左右出現,建筑部門能耗峰值在2030年左右出現,交通有望在此后5~10年實現能耗峰值。
研究報告將浪費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理念偏差導致能源服務水平(經濟結構、舒適程度)錯誤定位,導致難以持續、不得不推倒重來。第二類是運行管理不當導致大量產能過剩。第三類是沒有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導致的低能效。報告認為,能源消費革命關鍵在于轉變節能理念和管理方式,應從追求經濟增長、盡量提高能效,轉變為約束能耗總量、盡量創新發展方式。
能源結構優化在能源革命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同步加強能源輸配網絡和儲備設施建設;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
能源革命要解決能源科技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創新發展問題。能源技術革命的方向是能源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能源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為解決能源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成為引發新一輪能源革命的關鍵因素。
當前,世界主要國家能源戰略加快步伐,根據世界能源版圖變化趨勢,結合我國能源發展實際,推動能源革命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要點:立足國內、多元發展是能源革命的重要基礎。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系統是能源革命的發展方向。科技創新是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撐。體制機制深化改革是能源革命的根本保障。加強國際能源戰略合作是能源革命的重要助力。
能源發展將經歷三大階段
按照我國能源安全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戰略思想,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遵循節約、清潔、安全的能源戰略方針,以開源、節流、減排為重點。牢固樹立“環境優先、效率至上、市場主導、安全持續”的能源發展理念。統籌需求側與供應側雙向協同發展,依托科技創新、系統優化和能力提升,采取“三步走”的發展步驟,大力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力爭用20至30年時間構建起“需求合理化、開發綠色化、供應多元化、調配智能化、利用高效化”的新型能源體系。
研究報告明確未來能源發展分為“三大發展階段”。2020年前為能源結構優化期,主要是煤炭的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煤炭利用集中度,到2020年煤炭、油氣、非化石能源消費比例達6∶2.5∶1.5。2020~2030年間為能源領域變革期,主要是清潔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戰略,2030年煤炭、油氣、非化石能源消費比例達5∶3∶2。2030~2050年為能源革命定型期,形成“需求合理化、開發綠色化、供應多元化、調配智能化、利用高效化”的新型能源體系,2050年煤炭、油氣、非化石能源消費比例達4∶3∶3。
謝克昌表示,推動能源革命應采取“九大戰略舉措”。
第一,以實現能源永續發展為目標,堅持環境優先,加快調整完善國家能源戰略,徹底轉變傳統能源發展理念。
第二,以系統節能為切入點,以重點工業和居民生活用能等為突破口,實行世界先進能效標準,建成能源節約型社會。
第三,加快發展清潔高效安全多元電力生產系統,全面構建柔性智能電力輸配網絡,大幅提高電力在終端用能中比重。
第四,嚴格控制煤炭生產總量和低效石油產量,加大國外石油資源引進力度,實現煤炭綠色轉型和石油可持續供應。
第五,堅持國內和國外并重、常規與非常規并舉,加快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大幅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第六,抓住“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加快建成能源互聯網,實現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和智慧能源時代的新發展。
第七,著力突破煤炭清潔利用、油氣“兩深一非”、核電安全發展、可再生能源成本制約、電網運行控制等關鍵技術。
第八,依托“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國際能源合作與互聯互通,突出核心區,加快擴展區,統籌海外及國內能源建設。第九,以市場化為導向,加快推進能源管理體制和能源企業改革,積極構建公平開放和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與體系。
第一,以實現能源永續發展為目標,堅持環境優先,加快調整完善國家能源戰略,徹底轉變傳統能源發展理念。
第二,以系統節能為切入點,以重點工業和居民生活用能等為突破口,實行世界先進能效標準,建成能源節約型社會。
第三,加快發展清潔高效安全多元電力生產系統,全面構建柔性智能電力輸配網絡,大幅提高電力在終端用能中比重。
第四,嚴格控制煤炭生產總量和低效石油產量,加大國外石油資源引進力度,實現煤炭綠色轉型和石油可持續供應。
第五,堅持國內和國外并重、常規與非常規并舉,加快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大幅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第六,抓住“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加快建成能源互聯網,實現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和智慧能源時代的新發展。
第七,著力突破煤炭清潔利用、油氣“兩深一非”、核電安全發展、可再生能源成本制約、電網運行控制等關鍵技術。
第八,依托“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國際能源合作與互聯互通,突出核心區,加快擴展區,統籌海外及國內能源建設。第九,以市場化為導向,加快推進能源管理體制和能源企業改革,積極構建公平開放和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與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