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清潔能源首度跨區外銷!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今年將外送江蘇20億度電,折合24萬多噸標準煤,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60多萬噸。通過梯級水電、光熱的調節作用,青海成為國內首個可實現水電、光熱、光伏、風電之間優勢互補的地區,為電網提供連續、穩定、優質的清潔能源,將富余新能源電量送往中東部地區。
青海是我國太陽能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可用于太陽能發電和風電場建設的荒漠化土地達10萬平方公里。如何用好“風光”資源?“要從研究地方發展戰略向融入國家戰略轉變。”青海省委提出,結合資源稟賦和電網條件,科學規劃布局,創新新能源發展模式,探索新能源發電和裝備制造協同發展的路子,建設國家新型能源產業基地,初步構建光電新材料、鋰電新材料、光伏制造及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體系和全產業鏈。
青海是我國太陽能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可用于太陽能發電和風電場建設的荒漠化土地達10萬平方公里。如何用好“風光”資源?“要從研究地方發展戰略向融入國家戰略轉變。”青海省委提出,結合資源稟賦和電網條件,科學規劃布局,創新新能源發展模式,探索新能源發電和裝備制造協同發展的路子,建設國家新型能源產業基地,初步構建光電新材料、鋰電新材料、光伏制造及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體系和全產業鏈。
“消納難”“外送難”“調峰難”是制約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瓶頸,相當多的時間只能“棄風棄光”。為此,青海依托科技創新,攻克關鍵技術,成功研制國內首套高海拔光伏電站移動檢測裝置,研發應用國際首套新能源并網實時柔性控制系統,建成新能源并網實時柔性控制等5個平臺,初步解決“白天用不完,晚上不夠用”“用電高峰時發不出”等難題。“新能源并網實時柔性控制系統,讓‘棄光’降到3%,‘棄風’降為零,新能源增發率達8%,光伏發電年利用小時數居全國前列。”青海電科院光伏并網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節潭介紹,目前青海清潔能源消納比重已達70%,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創新,讓風光資源“風光”起來。在德令哈工業園占地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7萬片玻璃鏡子“精準定日”。“這是我國首座投運成功的規?;瘍δ芄鉄犭娬?。”公司負責人介紹,項目依靠自主研發的光熱發電技術,利用鹽湖里豐富的熔鹽資源儲熱來實現儲能,讓光能變成熱能、動能再轉化為電能,陰雨天和夜晚都可實現連續、穩定、可調度的電力輸出。
年發電量1.07億千瓦時的貝殼梁風電場,總裝機容量49.5兆瓦的青海茶卡鹽湖風電場工程……行走青海高原,一個個大型風電場、光伏電站、光熱發電廠,正追風逐日,鋪展新能源基地藍圖。截至去年底,青海新能源裝機780多萬千瓦,計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裝機比重達到88%,新能源裝機容量3300萬千瓦,外送的清潔能源可幫助我國中東部地區節約標煤4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2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