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市場將出現大量低效機組
經統計,國內目前大概有12000臺運行時間達到10-15年的1MW機組。這些早期的風電機組資源條件好(基本上使用的是6.4m/s-8.5m/s的風資源),同時還有電價補貼。但隨著行業工藝和技術的進步,這些曾經為風電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機組慢慢顯現出不足之處。
首先,隨著機組的老化,著火、飛車、葉片掉落等安全事故的風險增大。第二,運維成本非常高,維修老舊機組的投入與收益不成正比。第三,收益率差。以東北某風場為例,發電小時數都在2000小時以下,與如今普遍達到的3000小時相差甚遠。第四,想要更換大機組會面臨許多困難。例如,原有資產難以重復利用,且需要重新征地、辦接入許可,并進行環境評價。
到2025年,國內每年將會有大概5000臺以上的機組退役。如何處理這些即將退役的低效機組?目前有四種可行方案:第一,直接退役,不再建設風電場;第二,全部換成新的機組;第三,進行壽命延長;第四,利用現在的新技術進行深度提質增效。
借鑒國外風電行業的改造經驗
放眼全球,大概有超過10GW的機組運行時間介于20-25年之間。對于這些老舊機組,不同的國家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德國的更新改造容量不在新增裝機限制范圍,改造還有補貼。美國的政策針對運行10年以上的機組,對重復利用固定資產、增加發電量和延長壽命的情況可以抵免生產稅。
張才盛表示,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國內的政策也應致力于推動老舊機組提質增效,優化資源利用,同時預防重大的安全事故。
在改造方案方面,歐洲傾向于使用大規模的大機組來更換。而美國要求不增容或者少量增容。我國原則上是不支持擴容的。一方面,維持原電價政策手續簡單。另一方面,如果大規模擴容,電價需要按照新建項目政策——也就是按照平價執行。
激勵政策上,德國、丹麥采用電價補貼,美國采用稅收或金融支持,我國未來也可能出現相關的激勵政策。對于早期發電小時數在2000以下的老風電場可能會產生追趕“合理利用小時數補貼”的需求,迎來技改的發展期。只要總容量不超出,手續簡單,換發電量高的機組,尤其是更換機頭的形式,可以促進風電場加快回收20年的補貼總額度。到2021年,整個市場或將進入深度技改的規模化階段。與此同時,受到環保和審批手續的影響,不同地區將需要應用個性化的技術換新方案。
金風科技繼往開來發揮老風場作用
針對退役低效機組的問題,金風科技采用最新技術,在原1.5MW平臺上開發了GW 1S機組,使其性能達到3.0MW和新發布的4.0MW的級別,解決低效機組面臨的四大問題,讓老風電場發揮最大的作用。
根據張才盛的介紹,對比舊機組,新產品的單位千瓦掃風面積更大,并具備成熟度好、環境適應性強、電網適應性好、功能免調試等優點。且根據18000臺機組的運行經驗和數據,進行技術換新后單臺機組的發電量提升可以達到50%-100%。此外,這款機組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塔架、線路、變電站等基礎設施,僅更換核心部件,充分利用支撐結構和基礎設施的壽命年限。在降低單位千瓦工程造價的同時,也縮短了交付周期,整個改造只需要5天左右。對此,張才盛表示:“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整個生命周期對環境的影響,更體現了金風科技注重生態環保的社會責任感。”
在具體實踐中,金風科技在保障高性能機組交付的同時,還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從早期的路勘、測風分析,到基礎塔架的壽命分析、形成改造方案,再到后期的安裝、延壽方案的定制和維護、保險等服務。
張才盛介紹,東北某運行時間在13-15年的老化機組,經過改造后,實際發電小時數從1000小時左右提升至2700小時,且自啟動施工至并網只用了15天。在另一個案例中,運行12年的老舊機組更換主機后收益率提升了15.46%,改造方案受到業主的肯定。
最后,張才盛表示,金風科技希望借助風電發展大趨勢,與客戶深度合作,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高質量、規模化的經營好存量資產,打造存量市場共贏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