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風電開發重心將向中東南部轉移,越來越多風電項目圍繞著負荷中心建設,風電已不再是只可遠觀的發電機械,而是切切實實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給當地百姓來帶實質性利益的風景。
“我們要讓更多百姓認識風電,接受風電,支持風電。” 在河南鄭州舉辦的第五屆中國中東南部風電開發研討會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著重強調。
秦海巖表示,風電是改變當地能源結構最好的途徑,風電不僅僅可以發電,還可以促進地方特別是偏遠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要讓更多的人從風電開發中獲利,讓更多人受惠于風電開發,風電產業才能取得更好的發展。
講好風電故事
讓風電走進百姓生活
我國中東南部地區風資源分布廣、密度低、風切變大,地形復雜,多為山地和丘陵,可供集中連片開發的區域少,大規模開發模式不在適用,分散式開發將成為主要模式之一。
中東南部地區人口稠密,村鎮分布多且復雜,在開發過程中,由于地方百姓不清楚風電開發的重要性,在風電項目建設時出現阻攔等過激行為,因此,協調風電開發與居民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
華能集團河南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廖毛雄認為,百姓關心的無非占地、美觀等問題,他建議,風電項目建設時與當地百姓及政府取得良好的溝通,占地給予相應的征地補償,美觀方面,通過風場前期的設計,與當地文化風俗融為一體,使風機成為當地的風景,成為文化的載體。
在廖毛雄看來,風電建設風電建設理念大致分四個層級,第一個層次是發電,;第二個層次是要保護好生態環境;第三個層次是要做到跟周邊的環境融為一體;第四個層次是漂亮,將風場本身作為一個景點。
“講清楚風電可以帶來當地的利益,大部分百姓是可以接受并支持風電建設。”秦海巖肯定說。
秦海巖做了一個這樣的假設,中國目前有69萬個村子,挑選10萬個風資源情況良好的村子,假設每個村子裝2臺3MW風機,一個機位占地一百平米,合計只需要占地200平米,一年就可以給當地村集體貢獻接近300萬元的純利潤。
優化風電設計
讓風場成為風景
不同早期粗獷式開發,中東南部分散式風電開發需要更細致、更優化的設計,由于風機距離居民較近,對當地人文風俗,生態環境以及安全性的要求更高。
解決土地占用問題是風電開發建設的前提。風電場建設涉及集體土地租賃、國有土地租賃、出讓劃撥、林地占用、草地占用、農用地等各方面,占地有可能是集體或者國有等,用地情況比較復雜。
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資源開發利用研究所譚文兵表示,在土地租賃問題上,需要找當地相關部門了解情況,根據涉及的占用土地屬性辦理相關手續,避免出現未批先建等情況導致的土地糾紛問題。
譚文兵建議,在風機機位選擇上,盡量與山川、河道、山谷、城市綠廊等景觀相結合,圍繞當地風俗特點建設,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風電場優化設計方面,華能集團有著相同的理念,據廖毛雄介紹,華能濮陽500MW風電場占地240平方公里,涉及12個鄉鎮,一個工業園區,109個行政村,華能在項目開工前通過詳細的景觀規劃設計,擬將風電場分成三個風景片區,融合到風電項目建設中,打造出一個既是風場、又是風景的旅游區。
河南省濟源市大峪鎮是黃河一帶著名的風景旅游區,濟源朝村24MW分散式風電項目、濟源董嶺18MW分散式風電項目就坐落于此,其分別安裝4臺三一重能2.5MW風力發電機組,和16臺三一重能2.0MW風力發電機組 ,20臺撰寫著“大美大峪,黃河明珠”隸書字樣的風電機組隨風飛舞,遙相呼應,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掃除障礙
助推分散式風電發展
分散式風電在我國發展較為緩慢,據CWEA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分散式風電(分散式、分布式、智能微網)新增裝機容量為300MW,累計裝機容量935MW。
分散式風電裝機雖有增長,但已投產項目的裝機容量不足全部風電并網容量的1%,遠低于歐洲的建設規模。
華能天成風電金融業務部負責人閆春濤表示,發展緩慢因素有2點,一是單個分散式風電項目的規模小,投資成效相對較低,企業的積極性不高;二是分散式風電項目還在沿用集中式開發的審批要求和流程,導致效率低下,增加了前期成本。
此外,分散式風電參與者多為民營開發商,還存在項目融資渠道不暢、融資困難等難題,數據顯示,分散式風電開發商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50%。
閆春濤則提出“三通”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模式,“三通”即“村村通”、“廠廠通”、“路路通”。通過“三通”模式將分散式風電包裝成集中式,可以提升項目經濟性,便于為項目尋找融資機構,及項目的開發和后續運維管理,還便于項目交易轉讓。
三一集團副總裁、三一重能總工程師李強認為,分散式風電開發的首要條件是降低造價和提高發電量,達到一定的投資收益率才有開發的可能性。三一重能旨在將整個風電場建設的綜合造價從6500元/kW降低到4500元/kW左右,按照這樣的造價水平,如果風機年利用小時數達到2500h到2000h左右,度電成本將從0.29元/度可以下降到0.17元/度。
與李強的想法不謀而合,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常春陽認為,在后平價時代,分散式風電開發成本仍較高,投資環境具有不確定性,需進行精細化管理,他建議降低分散式風電的非技術成本和項目前期開發成本,簡化分散式項目核準流程,加快政策松綁,鼓勵項目核準承諾制。
從19年的江陰共識,到今年的河南論道,分散式風電一直是行業重點關注和發展方向,當前,分散式風電發展仍在體制機制、商業模式、技術標準、項目融資等環節面臨一系列障礙,需要各方合力突破,助推分散式風電發展。
“我們要讓更多百姓認識風電,接受風電,支持風電。” 在河南鄭州舉辦的第五屆中國中東南部風電開發研討會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著重強調。
秦海巖表示,風電是改變當地能源結構最好的途徑,風電不僅僅可以發電,還可以促進地方特別是偏遠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要讓更多的人從風電開發中獲利,讓更多人受惠于風電開發,風電產業才能取得更好的發展。
講好風電故事
讓風電走進百姓生活
我國中東南部地區風資源分布廣、密度低、風切變大,地形復雜,多為山地和丘陵,可供集中連片開發的區域少,大規模開發模式不在適用,分散式開發將成為主要模式之一。
中東南部地區人口稠密,村鎮分布多且復雜,在開發過程中,由于地方百姓不清楚風電開發的重要性,在風電項目建設時出現阻攔等過激行為,因此,協調風電開發與居民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
華能集團河南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廖毛雄認為,百姓關心的無非占地、美觀等問題,他建議,風電項目建設時與當地百姓及政府取得良好的溝通,占地給予相應的征地補償,美觀方面,通過風場前期的設計,與當地文化風俗融為一體,使風機成為當地的風景,成為文化的載體。
在廖毛雄看來,風電建設風電建設理念大致分四個層級,第一個層次是發電,;第二個層次是要保護好生態環境;第三個層次是要做到跟周邊的環境融為一體;第四個層次是漂亮,將風場本身作為一個景點。
“講清楚風電可以帶來當地的利益,大部分百姓是可以接受并支持風電建設。”秦海巖肯定說。
秦海巖做了一個這樣的假設,中國目前有69萬個村子,挑選10萬個風資源情況良好的村子,假設每個村子裝2臺3MW風機,一個機位占地一百平米,合計只需要占地200平米,一年就可以給當地村集體貢獻接近300萬元的純利潤。
優化風電設計
讓風場成為風景
不同早期粗獷式開發,中東南部分散式風電開發需要更細致、更優化的設計,由于風機距離居民較近,對當地人文風俗,生態環境以及安全性的要求更高。
解決土地占用問題是風電開發建設的前提。風電場建設涉及集體土地租賃、國有土地租賃、出讓劃撥、林地占用、草地占用、農用地等各方面,占地有可能是集體或者國有等,用地情況比較復雜。
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資源開發利用研究所譚文兵表示,在土地租賃問題上,需要找當地相關部門了解情況,根據涉及的占用土地屬性辦理相關手續,避免出現未批先建等情況導致的土地糾紛問題。
譚文兵建議,在風機機位選擇上,盡量與山川、河道、山谷、城市綠廊等景觀相結合,圍繞當地風俗特點建設,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風電場優化設計方面,華能集團有著相同的理念,據廖毛雄介紹,華能濮陽500MW風電場占地240平方公里,涉及12個鄉鎮,一個工業園區,109個行政村,華能在項目開工前通過詳細的景觀規劃設計,擬將風電場分成三個風景片區,融合到風電項目建設中,打造出一個既是風場、又是風景的旅游區。
河南省濟源市大峪鎮是黃河一帶著名的風景旅游區,濟源朝村24MW分散式風電項目、濟源董嶺18MW分散式風電項目就坐落于此,其分別安裝4臺三一重能2.5MW風力發電機組,和16臺三一重能2.0MW風力發電機組 ,20臺撰寫著“大美大峪,黃河明珠”隸書字樣的風電機組隨風飛舞,遙相呼應,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掃除障礙
助推分散式風電發展
分散式風電在我國發展較為緩慢,據CWEA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分散式風電(分散式、分布式、智能微網)新增裝機容量為300MW,累計裝機容量935MW。
分散式風電裝機雖有增長,但已投產項目的裝機容量不足全部風電并網容量的1%,遠低于歐洲的建設規模。
華能天成風電金融業務部負責人閆春濤表示,發展緩慢因素有2點,一是單個分散式風電項目的規模小,投資成效相對較低,企業的積極性不高;二是分散式風電項目還在沿用集中式開發的審批要求和流程,導致效率低下,增加了前期成本。
此外,分散式風電參與者多為民營開發商,還存在項目融資渠道不暢、融資困難等難題,數據顯示,分散式風電開發商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50%。
閆春濤則提出“三通”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模式,“三通”即“村村通”、“廠廠通”、“路路通”。通過“三通”模式將分散式風電包裝成集中式,可以提升項目經濟性,便于為項目尋找融資機構,及項目的開發和后續運維管理,還便于項目交易轉讓。
三一集團副總裁、三一重能總工程師李強認為,分散式風電開發的首要條件是降低造價和提高發電量,達到一定的投資收益率才有開發的可能性。三一重能旨在將整個風電場建設的綜合造價從6500元/kW降低到4500元/kW左右,按照這樣的造價水平,如果風機年利用小時數達到2500h到2000h左右,度電成本將從0.29元/度可以下降到0.17元/度。
與李強的想法不謀而合,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常春陽認為,在后平價時代,分散式風電開發成本仍較高,投資環境具有不確定性,需進行精細化管理,他建議降低分散式風電的非技術成本和項目前期開發成本,簡化分散式項目核準流程,加快政策松綁,鼓勵項目核準承諾制。
從19年的江陰共識,到今年的河南論道,分散式風電一直是行業重點關注和發展方向,當前,分散式風電發展仍在體制機制、商業模式、技術標準、項目融資等環節面臨一系列障礙,需要各方合力突破,助推分散式風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