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薄膜電池生產商之一創益科技(02468.HK)昨天在港舉行機構投資者見面會,正式展開全球IPO路演行程,準備融資1.54億至2.23億美元,其中90%面向機構投資者,10%面向公眾。
參會的對沖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創益科技招股價介于3.1至4.5港元,本周五將展開公眾招股。此次將向全球出售3.85億股,占其擴大后股本的約25%。“也就是說如成功的話,該公司市值將達近9億美元。”本報昨天獲得的招股材料顯示,創益科技截至今年6月30日每股盈利為0.51元人民幣,經攤薄后為0.38元,依此計算可知其發行市盈率介乎7.1倍至10.31倍。該公司預計10月初掛牌。
市場消息人士稱,創益科技昨天路演獲足額認購,華電集團與新華都實業集團董事長陳發樹分別投資入股1500萬美元,不過新華都集團總裁助理李欣未對此證實,建議外界以最終結果為準。
暫不進入聯網市場
成立于1993年的創益科技在離網的消費類太陽能電源方面占主導地位,目前公司產能為145兆瓦,全球排行第四。創益科技公司董事長李毅此前接受本報專訪時曾表示,今年年底前公司產能將擴張至200兆瓦,到2011年底之前有望實現325兆瓦的產能。同時在這期間,公司將會維持毛利率40%以上。
目前市場人士對傳統多晶硅太陽能電池與薄膜電池產品的了解并不多。據李毅介紹,前者特點是轉換率高,但受環境限制多;后者特點則為耐高溫,在周圍溫度上升時仍保持電壓穩定性,且在弱光狀態下依舊保持良好轉換率,此外創益科技還開發出了具備透光性能調節能力的電池板,可用于建筑外墻墻體的建造。由于兩種技術的不同,制造成本也不一樣,因此盡管近年來多晶硅價格波動頻繁,但對于薄膜太陽能產品來說,影響并不大。
李毅表示,公司目前生產成本是0.975美元/瓦,而多晶硅廠商大部分成本為1.2至1.5美元每瓦,單晶硅廠商則更高。創益科技業務主要來自三大領域,一是用于下游廠商的標準組件產品,占其銷售約75%,二是嵌入式組件產品,占其銷售15%;三是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占約10%,這塊同時也是利潤率最高的業務。香港產業分析師表示,目前創益科技在BIPV項目上屬內地先行者。
不過,對外界關注的太陽能聯網業務,李毅表示,由于該領域受政策限制較大,且利潤率較低,在轉換率出現較大突破以前公司暫不打算進入。
產品轉換率差距大
昨天參會的基金經理們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太陽能薄膜電池概念不錯,但對創益科技的發展速度及技術前景還在觀察。“不少參會者把創益科技與全球最大太陽能公司美國First Sola作對比,如果該公司明年能實現9%~9.8%的(光伏組件平均)轉化率,那么我們認為很值得投資。”掌握某歐洲對沖基金、專門從事綠色產業投資的一位基金經理說,“另外我們希望進一步了解該公司在海外的客戶群體增長情況,以及獲政策補貼的優惠情況。”
而據李毅此前介紹,該公司主要客戶與業務群仍在內地。他表示,太陽能薄膜產品目前在內地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利用太陽能薄膜電池的下游廠商達1000多家,但創益科技的客戶只占其中100多家,便已基本滿足現有生產規模,目前公司前五大客戶占其銷售的約30%。
在轉換率方面,盡管創益科技在實驗室內的轉化率已突破12%,但現實中應用的產品轉換率只是6%左右,這與美國First Sola的11%轉換率仍有差距,對此李毅解釋說,雙方業務重點不同,“First Sola是做聯網業務,主要提供給發電廠,而我們是做消費類產品,當我們的產品轉換率達9.5%以上時,就可進入電站領域,但屆時這個業務可能會大大降低我們的平均利潤率水平。”李毅表示,現階段公司重點是先把成本降至0.8美元/瓦,這將是未來進入其他業務領域的前提。至于政策補貼,他表示并不關注,因為其占整個營收比例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