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工程師趙萍接受記者采訪,關注我國海上風電產業健康發展。
未來5年將是海上風電技術創新和變革的關鍵期,我國海上風電近幾年才批量起步,現階段應保持海上風電一定的補貼,并保證合理的市場容量,才能保障海上風電整體高質量發展。
“根據目前的成本測算,海上風電還難以在2021年做到平價上網。在取消國家補貼后,部分海上風電大省如廣東、江蘇等由地方接力支持海上風電補貼,但其他省如福建、浙江、山東等省份態度不明確。截至目前,各省份均未出臺地方補貼政策。如取消國家補貼,而地方政府又不接力補貼,將給我國海上風電帶來重大打擊。”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工程師趙萍帶來了《關于多措并舉支持海上風電發展的建議》等7條建議,她希望有關部委進一步研究海上風電補貼方式,平滑過渡,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記者:今年您帶來了哪些議案和建議?是基于怎樣的背景和思考提出的?
趙萍:我國海上風電近幾年才開始高速發展,但已取得了一系列成績。截至2019年底,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約240萬千瓦,累計裝機約684萬千瓦,招標未建設項目共2132.5萬千瓦,容量巨大。
目前海上風電電價是0.75元/千瓦時,為了實現平價上網目標,2020年1月,國家發布《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據測算,到2021年海上風電項目核準上網電價可能會為0.45元/千瓦時,較2020年暴跌40%,這對風電行業尤其是海上風電將帶來斷崖式的影響。
如果海上風電電價下降幅度能夠達到5%~8.3%,與歐洲水平相當,這個降幅是歐洲海上風電經過了二十年的發展后,直到最近幾年才實現的。
我國陸上風電經過了十余年的補貼,才有了今天的規模化發展和技術進步,才實現了陸上大部分地區平價上網。而我國海上風電近幾年才批量起步,技術積累不夠,未來5年將是海上風電技術創新和變革的關鍵期,現階段應保持海上風電一定的補貼,并保證合理的市場容量,才能保障海上風電整體高質量發展,否則會造成行業急剎車式萎縮,不利行業健康發展,影響國家能源安全。
記者:您認為目前我國海上風電技術和裝備還存在哪些不足?
趙萍:一是我國海上風電開發起步較晚,在技術經驗的積累上較欠缺。包括海上風電開發的風險評估、風資源評價、海洋水文測量、海底地質勘察等,與歐洲等海上風電成熟區域存在較大差距。
二是缺乏符合國情的技術體系。近年來,我國雖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海上風電的國家和行業標準,但還沒有完全形成符合我國海上風電現狀的技術標準、檢測認證體系。
三是尚未形成完善的海上風電裝備產業配套。缺乏成熟穩定的海上風電供應鏈體系,設備缺少長時間實踐驗證。核心零部件如主軸承、IGCT核心功率器件還并未掌握。
四是相較于陸上風電,海洋環境較惡劣。國內對海上風機基礎、海底電纜、海上平臺集成等技術研究較少。
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和新基建將會給我國風電設備制造業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
趙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蔓延,給電力設備行業造成進口原材料供應不足、項目執行難度加大等不利影響。風電設備部分關鍵零部件、原材料仍依托進口,如大容量機組軸承、部分電子元器件、葉片原材料巴沙木等,國外疫情持續將影響國內部分項目進展和技術交流,物資配套周期延長,按期交貨風險等,同時國外風電項目執行難度進一步加大。但這既是風險也是機遇,將加速風電設備國產化進程,自主研發大容量機組軸承,提升電子元器件國產化率等。
新基建需要新技術。對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企業人員的知識與技能升級,原技術方案、原有產品升級能否適應新技術要求等。
記者:您覺得“十四五”我國風電設備制造行業該如何發展和布局?
趙萍:我國風電設備制造業整體產業規模不夠集中。表現為成熟健全的現代產業體系不夠規模,發電企業、裝備制造企業、原材料零部件配套企業之間互為競爭、各自為戰,對裝備產業鏈健康持續發展不利;產業盈利結構有待優化;質量效益整體較差;持續發展能力不足;海上風電設備技術發展還不夠成熟,缺乏大量設備運行經驗積累。
從風電設備制造行業發展分析,未來機組的大型化、智能化、國際化是行業發展趨勢,應加大國內風電設備關鍵部件國產化支持力度,如海上風機軸承等;進一步加強智慧風場、智能風機研究;與國際標準對接,如GB對接IEC標準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等提高話語權。 在發展大型風機時也要關注小風電的發展。目前,通訊鐵塔、公安消防、森林監控與防火、防汛抗旱、農牧業、邊防海島、無電區等領域都需要獨立微電網的小風電、小光伏等發電設備。小風電、小光伏對國民經濟發展、社會安全穩定、擴大中國影響力、增加外匯收入越來越重要。
未來5年將是海上風電技術創新和變革的關鍵期,我國海上風電近幾年才批量起步,現階段應保持海上風電一定的補貼,并保證合理的市場容量,才能保障海上風電整體高質量發展。
“根據目前的成本測算,海上風電還難以在2021年做到平價上網。在取消國家補貼后,部分海上風電大省如廣東、江蘇等由地方接力支持海上風電補貼,但其他省如福建、浙江、山東等省份態度不明確。截至目前,各省份均未出臺地方補貼政策。如取消國家補貼,而地方政府又不接力補貼,將給我國海上風電帶來重大打擊。”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工程師趙萍帶來了《關于多措并舉支持海上風電發展的建議》等7條建議,她希望有關部委進一步研究海上風電補貼方式,平滑過渡,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記者:今年您帶來了哪些議案和建議?是基于怎樣的背景和思考提出的?
趙萍:我國海上風電近幾年才開始高速發展,但已取得了一系列成績。截至2019年底,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約240萬千瓦,累計裝機約684萬千瓦,招標未建設項目共2132.5萬千瓦,容量巨大。
目前海上風電電價是0.75元/千瓦時,為了實現平價上網目標,2020年1月,國家發布《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據測算,到2021年海上風電項目核準上網電價可能會為0.45元/千瓦時,較2020年暴跌40%,這對風電行業尤其是海上風電將帶來斷崖式的影響。
如果海上風電電價下降幅度能夠達到5%~8.3%,與歐洲水平相當,這個降幅是歐洲海上風電經過了二十年的發展后,直到最近幾年才實現的。
我國陸上風電經過了十余年的補貼,才有了今天的規模化發展和技術進步,才實現了陸上大部分地區平價上網。而我國海上風電近幾年才批量起步,技術積累不夠,未來5年將是海上風電技術創新和變革的關鍵期,現階段應保持海上風電一定的補貼,并保證合理的市場容量,才能保障海上風電整體高質量發展,否則會造成行業急剎車式萎縮,不利行業健康發展,影響國家能源安全。
記者:您認為目前我國海上風電技術和裝備還存在哪些不足?
趙萍:一是我國海上風電開發起步較晚,在技術經驗的積累上較欠缺。包括海上風電開發的風險評估、風資源評價、海洋水文測量、海底地質勘察等,與歐洲等海上風電成熟區域存在較大差距。
二是缺乏符合國情的技術體系。近年來,我國雖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海上風電的國家和行業標準,但還沒有完全形成符合我國海上風電現狀的技術標準、檢測認證體系。
三是尚未形成完善的海上風電裝備產業配套。缺乏成熟穩定的海上風電供應鏈體系,設備缺少長時間實踐驗證。核心零部件如主軸承、IGCT核心功率器件還并未掌握。
四是相較于陸上風電,海洋環境較惡劣。國內對海上風機基礎、海底電纜、海上平臺集成等技術研究較少。
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和新基建將會給我國風電設備制造業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
趙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蔓延,給電力設備行業造成進口原材料供應不足、項目執行難度加大等不利影響。風電設備部分關鍵零部件、原材料仍依托進口,如大容量機組軸承、部分電子元器件、葉片原材料巴沙木等,國外疫情持續將影響國內部分項目進展和技術交流,物資配套周期延長,按期交貨風險等,同時國外風電項目執行難度進一步加大。但這既是風險也是機遇,將加速風電設備國產化進程,自主研發大容量機組軸承,提升電子元器件國產化率等。
新基建需要新技術。對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企業人員的知識與技能升級,原技術方案、原有產品升級能否適應新技術要求等。
記者:您覺得“十四五”我國風電設備制造行業該如何發展和布局?
趙萍:我國風電設備制造業整體產業規模不夠集中。表現為成熟健全的現代產業體系不夠規模,發電企業、裝備制造企業、原材料零部件配套企業之間互為競爭、各自為戰,對裝備產業鏈健康持續發展不利;產業盈利結構有待優化;質量效益整體較差;持續發展能力不足;海上風電設備技術發展還不夠成熟,缺乏大量設備運行經驗積累。
從風電設備制造行業發展分析,未來機組的大型化、智能化、國際化是行業發展趨勢,應加大國內風電設備關鍵部件國產化支持力度,如海上風機軸承等;進一步加強智慧風場、智能風機研究;與國際標準對接,如GB對接IEC標準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等提高話語權。 在發展大型風機時也要關注小風電的發展。目前,通訊鐵塔、公安消防、森林監控與防火、防汛抗旱、農牧業、邊防海島、無電區等領域都需要獨立微電網的小風電、小光伏等發電設備。小風電、小光伏對國民經濟發展、社會安全穩定、擴大中國影響力、增加外匯收入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