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第五屆全球海上風電大會“走近海上風電”系列云活動第一期——“疫情下海上風電產業鏈的全球協同發展”在線上召開,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翟恩地受邀參加“合作共生——降低疫情給風電產業造成的負面沖擊”專題討論。
會上,翟恩地就疫情對海上風電產業鏈的影響、如何建立合理的產業鏈機制等問題與參會專家、企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對未來海上風電發展提出了前瞻性的建議。
疫情下海上風電推進面臨挑戰
2020年以來的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行業也不可避免受到沖擊,但是受2021年底取消新核準海上風電項目國家補貼的政策影響,一些海上風電的發電企業對于發電指標的考核并沒有發生變化。
一方面,復工后,項目建設和交付節奏都在不斷提升。由于疫情原因,現在大部分整機企業的交付周期都受到影響,開發企業全力支持配合交付,但交付時間節點仍沒有變化。
另一方面,海上風電的施工不同于陸上風電,對天氣窗口、碼頭泊位、船只預約都有嚴格需求。疫情期間,貨物因物流、存儲環節不得不擱置、延誤工期的情況時有發生,這對風電整機企業風電部件調配的精準度和對客戶需求的響應程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對這一局面,作為開發商代表,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張曉朝也表示憂慮,受疫情影響,海上風電項目的整體工期或延后2-3個月,海上風電設備供應的不穩定性增大。
翟恩地認為,目前全國海上風電已招標未建設的總體容量為2133萬千瓦左右,但是在今明兩年時間里完成全部容量建設難度很大。
即便不考慮疫情和供應商產能的影響,鑒于目前全國的船舶和施工能力有限,至少有800萬千瓦裝機要在2022年及以后才能建設完成。如果考慮疫情影響,到2021年底,2133萬千瓦的海上風電容量或將只能吊裝完成一半,海上風電的整體建成量進一步降低。
疫情期間,金風科技在全國的風電場均保持正常運營,其中多處風電場坐落在湖北省內。超過1500名金風人在保證有效防護的前提下,一直奮戰在一線,為千家萬戶的清潔用電提供可靠保障。
以海上風電為例,疫情期間,金風科技福建福清總裝廠為保障福建區域海上項目機組供貨,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一直保持正常生產狀態,根據疫情期間的零部件供貨情況,彈性安排生產和工作計劃,堅守質量關,在保生產交付的同時,開展風機可靠性工作,保證海上項目的安全穩定可靠運行。
在這一背景下,金風科技今年4月完成了江蘇連云港首個海上風電項目——灌云項目的并網發電,當月又在福建興化灣完成了目前國內吊裝單機容量最大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機組——GW175-8.0MW的吊裝。
部分海外零部件供應受到影響
供應鏈方面,針對國內供應商,金風科技在模具調整、鎖定工位、產能提效、資金支持等方面采取了積極措施,通過供應鏈協同來解決供應商的困難。目前,金風科技的國內供應鏈企業已經全部復工。
尤其是在資金方面,金風科技憑借自身授信優勢,幫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通過金融機構獲得充足低息商業貸款的資金支持,保障供應商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全力支持復工復產。截至目前,金風科技已協助7家供應商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款項,總計超過3.6億元。
國外供應商方面,部分海外的零部件供應受到疫情影響。如風電葉片必需的巴沙木芯材和聚氯乙烯(PVC),其主要產地厄瓜多爾和意大利都進入緊急狀態,主軸承、齒輪箱軸承、IGBT芯片模塊主要產地德國也受到疫情的不利影響。
對此,作為風電零部件代表,舍弗勒大中華區工業事業部銷售及業務單元高級副總裁李照東表示,疫情發生之后,舍弗勒在南京的工廠停產,加上后續復工,前前后后損失了近一個月的產能,尤其是齒輪箱軸承的產能;舍弗勒的歐洲工廠在全球疫情爆發后,由于大軸承材料來自疫情重災區意大利,主軸軸承產能也有部分損失。
在這期間,我們也通過加班加點、改良瓶頸工序和短期投資挽回部分產能。此外,舍弗勒在2019年初就決定投入1億歐元,進行產能擴張,其中針對海上風電的大于2.5米的主軸軸承產能將在2021年3月末釋放。
從供應商角度出發,金風科技進行了全年供需匹配及差異分析,并制定追產措施,以確保年度經營計劃的有效實現。金風科技將根據供應鏈的實際情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好訂單的可靠、高質量交付。
根據Ben Backwell在此次專題討論會上的預判,2020年和2021年中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分別為350萬千瓦和400萬千瓦。翟恩地認為這一數據仍顯保守。針對GWEC預測2022年中國海上風電將會有300萬千瓦的規模,他表示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包括金風科技在內的全體海上風電同仁一起努力,在政府政策、產業鏈支持的基礎上,采取更多商業和技術創新舉措,防止2022年出現斷崖式下降和產能過剩,推動中國海上風電平穩渡過2022-2023年的低谷期,在“十四五”末期實現真正的平價。
會上,翟恩地就疫情對海上風電產業鏈的影響、如何建立合理的產業鏈機制等問題與參會專家、企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對未來海上風電發展提出了前瞻性的建議。
↑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翟恩地
疫情下海上風電推進面臨挑戰
2020年以來的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行業也不可避免受到沖擊,但是受2021年底取消新核準海上風電項目國家補貼的政策影響,一些海上風電的發電企業對于發電指標的考核并沒有發生變化。
一方面,復工后,項目建設和交付節奏都在不斷提升。由于疫情原因,現在大部分整機企業的交付周期都受到影響,開發企業全力支持配合交付,但交付時間節點仍沒有變化。
另一方面,海上風電的施工不同于陸上風電,對天氣窗口、碼頭泊位、船只預約都有嚴格需求。疫情期間,貨物因物流、存儲環節不得不擱置、延誤工期的情況時有發生,這對風電整機企業風電部件調配的精準度和對客戶需求的響應程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對這一局面,作為開發商代表,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張曉朝也表示憂慮,受疫情影響,海上風電項目的整體工期或延后2-3個月,海上風電設備供應的不穩定性增大。
翟恩地認為,目前全國海上風電已招標未建設的總體容量為2133萬千瓦左右,但是在今明兩年時間里完成全部容量建設難度很大。
即便不考慮疫情和供應商產能的影響,鑒于目前全國的船舶和施工能力有限,至少有800萬千瓦裝機要在2022年及以后才能建設完成。如果考慮疫情影響,到2021年底,2133萬千瓦的海上風電容量或將只能吊裝完成一半,海上風電的整體建成量進一步降低。
疫情期間,金風科技在全國的風電場均保持正常運營,其中多處風電場坐落在湖北省內。超過1500名金風人在保證有效防護的前提下,一直奮戰在一線,為千家萬戶的清潔用電提供可靠保障。
以海上風電為例,疫情期間,金風科技福建福清總裝廠為保障福建區域海上項目機組供貨,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一直保持正常生產狀態,根據疫情期間的零部件供貨情況,彈性安排生產和工作計劃,堅守質量關,在保生產交付的同時,開展風機可靠性工作,保證海上項目的安全穩定可靠運行。
在這一背景下,金風科技今年4月完成了江蘇連云港首個海上風電項目——灌云項目的并網發電,當月又在福建興化灣完成了目前國內吊裝單機容量最大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機組——GW175-8.0MW的吊裝。
部分海外零部件供應受到影響
供應鏈方面,針對國內供應商,金風科技在模具調整、鎖定工位、產能提效、資金支持等方面采取了積極措施,通過供應鏈協同來解決供應商的困難。目前,金風科技的國內供應鏈企業已經全部復工。
尤其是在資金方面,金風科技憑借自身授信優勢,幫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通過金融機構獲得充足低息商業貸款的資金支持,保障供應商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全力支持復工復產。截至目前,金風科技已協助7家供應商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款項,總計超過3.6億元。
國外供應商方面,部分海外的零部件供應受到疫情影響。如風電葉片必需的巴沙木芯材和聚氯乙烯(PVC),其主要產地厄瓜多爾和意大利都進入緊急狀態,主軸承、齒輪箱軸承、IGBT芯片模塊主要產地德國也受到疫情的不利影響。
對此,作為風電零部件代表,舍弗勒大中華區工業事業部銷售及業務單元高級副總裁李照東表示,疫情發生之后,舍弗勒在南京的工廠停產,加上后續復工,前前后后損失了近一個月的產能,尤其是齒輪箱軸承的產能;舍弗勒的歐洲工廠在全球疫情爆發后,由于大軸承材料來自疫情重災區意大利,主軸軸承產能也有部分損失。
在這期間,我們也通過加班加點、改良瓶頸工序和短期投資挽回部分產能。此外,舍弗勒在2019年初就決定投入1億歐元,進行產能擴張,其中針對海上風電的大于2.5米的主軸軸承產能將在2021年3月末釋放。
從供應商角度出發,金風科技進行了全年供需匹配及差異分析,并制定追產措施,以確保年度經營計劃的有效實現。金風科技將根據供應鏈的實際情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好訂單的可靠、高質量交付。
為中國海上風電“十四五”期間實現平價而共同努力
根據Ben Backwell在此次專題討論會上的預判,2020年和2021年中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分別為350萬千瓦和400萬千瓦。翟恩地認為這一數據仍顯保守。針對GWEC預測2022年中國海上風電將會有300萬千瓦的規模,他表示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包括金風科技在內的全體海上風電同仁一起努力,在政府政策、產業鏈支持的基礎上,采取更多商業和技術創新舉措,防止2022年出現斷崖式下降和產能過剩,推動中國海上風電平穩渡過2022-2023年的低谷期,在“十四五”末期實現真正的平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