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家長期以傳統火電為主多發電央企而言,其新能源征程大戲多高潮或許才港股開始。
來源:微信公眾號“角馬能源”ID:JM_energy
相關閱讀:華能新能源私有化條件達成、擬2月24日退市!
華能集團海上風電等發展戰略綱要出爐!(摘要)
不止于“以退為進”!進擊的華能之華能新能源將退市 一場風電業務大整合漸近
自履新華能集團后,舒印彪很快啟動新能源發展戰略。這項“新”政的關鍵一環是旗下新能源資產上市平臺華能新能源(00958.HK)私有化。
在歷時七個月后,私有化終于進入倒計時。十天前,華能集團宣布,該公司以約160億港幣現金要約收購華能新能源港股股份的私有化交易生效。
至此,華能新能源私有化全部條件均已獲達成,該公司將于2020年2月24日下午4時起從香港聯交所退市。
這項交易將創下多項記錄。華能集團稱,以交易企業價值計,本次交易是香港上市能源行業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私有化交易、香港上市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央企/國企私有化交易、亞洲可再生能源行業近三年最大的并購交易。
華能新能源私有化退市也屬無奈之舉。由于市凈率長期低于1倍,這家中國第二大風電開發商已失去股權資本市場集資能力。
這對舒式“新”政的推行無疑是一個阻礙。為此,華能集團必須以退為進。從香港退市后,華能新能源或將很快登陸A股市場。
對這家長期以傳統火電為主的發電集團而言,其新能源征程大戲的高潮或許才剛剛開始。
退市倒計時
從去年開始,從香港退市私有化的中國公司驟然增加。
據「角馬能源」統計, 2019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里,通過私有化退市的公司達到10家之最,創下近三年新高。相比之下,2018年私有化退市的公司數僅有3家。
但在這些啟動私有化的公司中,華能新能源或許是最為成功的一家。
此次交易是香港證監會2018年修訂《公司收購、合并及股份回購守則》以來首個成功的私有化全面要約。
按照公告,華能新能源的最后交易日將為2020年2月17日。2月18日上午九時起暫停買賣,2月24日下午四時正起正式退市。
截至公告日期,華能新能源已完成45.9億股港股股份有效接納,接納率達到91.27%,從首次提出,到完成私有化退市僅僅半年多時間。
不過,華能新能源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大小股民的支持,則要歸因于溢價收購。
截至2月12日,華能新能源最新股價為3.16港元/股,上漲0.32%。近30天均價為3.15港元/股。但去年9月2日華能集團首次提出“有條件自愿現金全面收購要約”時,其最后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僅為2.17港元。
當時,中國華能董事會及華能新能源董事會聯合公告宣布,里昂證券代表中國華能擬以每股3.17港元的現金價格收購華能新能源全部已發行的港股股份。
此要約價較此公告發布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2.67港元溢價約18.73%,較首次提出私有化建議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價2.17港元溢價更是高達約46.08%。
提出私有化退市后,華能新能源在香港、新加坡、英國進行了多場路演,得到股東的反饋為一致性的支持。去年12月,大股東Penwater Capital Management EuropeL LP發出意向書表明支持退市。
同期,國際知名投票代理機構ISS和Glass Lewis也分別發表報告評價此次交易,意見均為支持。兩家機構認為從要約價格來看,華能新能源此次要約十分具有吸引力,建議股東接受要約,投贊成票。
受限于市場資金對行業的判斷,不僅華能新能源,目前整個風電行業的估值都在低空徘徊。
華能新能源成立于2010年8月,前身為2002年成立的華能新能源產業控股有限公司。其主要從事新能源項目的投資、建設與經營,以風電項目開發與運營為核心,也從事光伏及其他可再生能源。
次年6月,華能新能源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其發電裝機規模、發電量保持穩步增長,很快躋身為中國第二大風電運營商,僅次于龍源電力。
截至2019年6月底,華能新能源總裝機容量1209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容量1116萬千瓦。據2019年中報數據顯示,華能新能源的主營業務利潤率達到51.67%,凈資產收益率為10.3%。
但該公司股價卻長期低空飛行,并未反映出公司實際業務價值。除此之外,其交易度也并不活躍,近三年時間里,華能新能源的平均換手率僅有0.53%。
當上市公司出現流動性不足的情況時,往往會造成市場投資者的變現難度加大。華能新能源的溢價收購,很大程度上為中小股東提供變現良機,使其能夠將資金轉移到更能反映價值、更具備流動性的投資項目上。
不過,對于如今已進入退市倒計時的華能新能源而言,其加速挺進的風電行業愈加波詭云譎。
華能新能源的“退”,能換來更大的“進”嗎?
進退之間
華能集團“新”政的決心早已體現在真金白銀上。
在2019年年初舉行的年度工作會議上,舒印彪為集團定下了“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新戰略,明確指出,今后幾年將風電、光伏作為華能做優增量的主攻方向。
短短幾個月后,這位電力老兵現身江蘇,豪擲1600億與江蘇簽訂合約,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深化能源領域戰略合作,以加快海上風電開發和加強裝備制造產業建設為中心,建設研發、制造、施工、運維一體化的海上風電產業基地。
不久后,華能又在光伏領域開疆拓土。
該公司與協鑫新能源訂立合作框架協議,收購協鑫新能源位于中國的部分光伏電站。后者是全國最大的民營光伏電站投資企業,也是全球僅次于另一家央企國家電投集團的第二大光伏投資企業。
但事實上,風電和光伏行業的風向標正在轉向。
去年5月,國家改革委發布《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這意味著平價時代時代到來后,風電企業如何確保利潤將成為第一道難題。
不過,行業的動蕩并未影響華能全速挺進新能源的決心。2019年,華能新增裝機502萬千瓦,是2018年的4倍。截至2019年底,華能低碳清潔能源裝機超過6100萬千瓦。
相比之下,另一黑馬中廣核新能源2019年全年新增裝機僅為300.37萬千瓦。
一個多月前,舒印彪在華能2020年工作會議上再次明確表態:“大力推進基地型規模化開發;積極推進清潔能源發展。”
新能源成為華能集團未來發展基調的背后,是其作為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所肩負的國家能源結構轉型的重任。
今年1月,國家能源局召開“十四五”電力規劃工作啟動會議,提出要電力發展“十四五”規劃要注重提升電力安全保障能力,推進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電力綠色轉型升級。
華能內部人士透露,2018年國家發改委曾提出,華能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要達到19%。但當年,華能集團非水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僅為5.57%。
華能集團曾是中國火電裝機量最高的企業,其火電機組的裝機占比超過83%。反觀國電投,其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已超過50%,華電集團清潔能源裝機占比亦達到40.4%。
能源轉型的壓力下,華能2019年投資計劃中,風電、光伏占比68%,其中風電高達239.54億元,而火電的投資計劃僅為41.7億元,占比18%。
此次華能新能源私有化,也是華能加速進軍新能源的重要一步。
目前,華能集團內部存在不同的風電業務板塊,私有化之后,華能集團或將對其進行整合。業內推測,為提升融資能力,整合過后的華能新能源將于A股上市。
但在平價時代下,華能新政選擇“以退為進”的時機或許并不當時。
來源:微信公眾號“角馬能源”ID:JM_energy
相關閱讀:華能新能源私有化條件達成、擬2月24日退市!
華能集團海上風電等發展戰略綱要出爐!(摘要)
不止于“以退為進”!進擊的華能之華能新能源將退市 一場風電業務大整合漸近
自履新華能集團后,舒印彪很快啟動新能源發展戰略。這項“新”政的關鍵一環是旗下新能源資產上市平臺華能新能源(00958.HK)私有化。
在歷時七個月后,私有化終于進入倒計時。十天前,華能集團宣布,該公司以約160億港幣現金要約收購華能新能源港股股份的私有化交易生效。
至此,華能新能源私有化全部條件均已獲達成,該公司將于2020年2月24日下午4時起從香港聯交所退市。
這項交易將創下多項記錄。華能集團稱,以交易企業價值計,本次交易是香港上市能源行業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私有化交易、香港上市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央企/國企私有化交易、亞洲可再生能源行業近三年最大的并購交易。
華能新能源私有化退市也屬無奈之舉。由于市凈率長期低于1倍,這家中國第二大風電開發商已失去股權資本市場集資能力。
這對舒式“新”政的推行無疑是一個阻礙。為此,華能集團必須以退為進。從香港退市后,華能新能源或將很快登陸A股市場。
對這家長期以傳統火電為主的發電集團而言,其新能源征程大戲的高潮或許才剛剛開始。
退市倒計時
從去年開始,從香港退市私有化的中國公司驟然增加。
據「角馬能源」統計, 2019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里,通過私有化退市的公司達到10家之最,創下近三年新高。相比之下,2018年私有化退市的公司數僅有3家。
但在這些啟動私有化的公司中,華能新能源或許是最為成功的一家。
此次交易是香港證監會2018年修訂《公司收購、合并及股份回購守則》以來首個成功的私有化全面要約。
按照公告,華能新能源的最后交易日將為2020年2月17日。2月18日上午九時起暫停買賣,2月24日下午四時正起正式退市。
截至公告日期,華能新能源已完成45.9億股港股股份有效接納,接納率達到91.27%,從首次提出,到完成私有化退市僅僅半年多時間。
不過,華能新能源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大小股民的支持,則要歸因于溢價收購。
截至2月12日,華能新能源最新股價為3.16港元/股,上漲0.32%。近30天均價為3.15港元/股。但去年9月2日華能集團首次提出“有條件自愿現金全面收購要約”時,其最后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僅為2.17港元。
當時,中國華能董事會及華能新能源董事會聯合公告宣布,里昂證券代表中國華能擬以每股3.17港元的現金價格收購華能新能源全部已發行的港股股份。
此要約價較此公告發布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2.67港元溢價約18.73%,較首次提出私有化建議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價2.17港元溢價更是高達約46.08%。
提出私有化退市后,華能新能源在香港、新加坡、英國進行了多場路演,得到股東的反饋為一致性的支持。去年12月,大股東Penwater Capital Management EuropeL LP發出意向書表明支持退市。
同期,國際知名投票代理機構ISS和Glass Lewis也分別發表報告評價此次交易,意見均為支持。兩家機構認為從要約價格來看,華能新能源此次要約十分具有吸引力,建議股東接受要約,投贊成票。
受限于市場資金對行業的判斷,不僅華能新能源,目前整個風電行業的估值都在低空徘徊。
華能新能源成立于2010年8月,前身為2002年成立的華能新能源產業控股有限公司。其主要從事新能源項目的投資、建設與經營,以風電項目開發與運營為核心,也從事光伏及其他可再生能源。
次年6月,華能新能源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其發電裝機規模、發電量保持穩步增長,很快躋身為中國第二大風電運營商,僅次于龍源電力。
截至2019年6月底,華能新能源總裝機容量1209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容量1116萬千瓦。據2019年中報數據顯示,華能新能源的主營業務利潤率達到51.67%,凈資產收益率為10.3%。
但該公司股價卻長期低空飛行,并未反映出公司實際業務價值。除此之外,其交易度也并不活躍,近三年時間里,華能新能源的平均換手率僅有0.53%。
當上市公司出現流動性不足的情況時,往往會造成市場投資者的變現難度加大。華能新能源的溢價收購,很大程度上為中小股東提供變現良機,使其能夠將資金轉移到更能反映價值、更具備流動性的投資項目上。
不過,對于如今已進入退市倒計時的華能新能源而言,其加速挺進的風電行業愈加波詭云譎。
華能新能源的“退”,能換來更大的“進”嗎?
進退之間
華能集團“新”政的決心早已體現在真金白銀上。
在2019年年初舉行的年度工作會議上,舒印彪為集團定下了“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新戰略,明確指出,今后幾年將風電、光伏作為華能做優增量的主攻方向。
短短幾個月后,這位電力老兵現身江蘇,豪擲1600億與江蘇簽訂合約,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深化能源領域戰略合作,以加快海上風電開發和加強裝備制造產業建設為中心,建設研發、制造、施工、運維一體化的海上風電產業基地。
不久后,華能又在光伏領域開疆拓土。
該公司與協鑫新能源訂立合作框架協議,收購協鑫新能源位于中國的部分光伏電站。后者是全國最大的民營光伏電站投資企業,也是全球僅次于另一家央企國家電投集團的第二大光伏投資企業。
但事實上,風電和光伏行業的風向標正在轉向。
去年5月,國家改革委發布《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這意味著平價時代時代到來后,風電企業如何確保利潤將成為第一道難題。
不過,行業的動蕩并未影響華能全速挺進新能源的決心。2019年,華能新增裝機502萬千瓦,是2018年的4倍。截至2019年底,華能低碳清潔能源裝機超過6100萬千瓦。
相比之下,另一黑馬中廣核新能源2019年全年新增裝機僅為300.37萬千瓦。
一個多月前,舒印彪在華能2020年工作會議上再次明確表態:“大力推進基地型規模化開發;積極推進清潔能源發展。”
新能源成為華能集團未來發展基調的背后,是其作為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所肩負的國家能源結構轉型的重任。
今年1月,國家能源局召開“十四五”電力規劃工作啟動會議,提出要電力發展“十四五”規劃要注重提升電力安全保障能力,推進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電力綠色轉型升級。
華能內部人士透露,2018年國家發改委曾提出,華能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要達到19%。但當年,華能集團非水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僅為5.57%。
華能集團曾是中國火電裝機量最高的企業,其火電機組的裝機占比超過83%。反觀國電投,其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已超過50%,華電集團清潔能源裝機占比亦達到40.4%。
能源轉型的壓力下,華能2019年投資計劃中,風電、光伏占比68%,其中風電高達239.54億元,而火電的投資計劃僅為41.7億元,占比18%。
此次華能新能源私有化,也是華能加速進軍新能源的重要一步。
目前,華能集團內部存在不同的風電業務板塊,私有化之后,華能集團或將對其進行整合。業內推測,為提升融資能力,整合過后的華能新能源將于A股上市。
但在平價時代下,華能新政選擇“以退為進”的時機或許并不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