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隨州市搶抓機遇,將新能源產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特色增長極來謀劃和推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形成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格局。
據隨州市發改委介紹,截至2019年底,隨州新能源并網裝機容量達219萬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裝機容量的20.78%;新能源累計發電量117.16億千瓦時,占全省新能源發電量的28.55%。2019年新能源發電量達32.81億千瓦時,占隨州市全社會用電量的71.38%,占全省新能源發電量的25.12%,新能源產業發展位居全省前列。
產業發展全省領先
隨州地處鄂北,“無油、無煤,缺氣、少電”,曾經是我省唯一沒有大型電源點的地級市,能源需求絕大部分要從境外調入,一度成為制約該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
與此同時,隨州新能源資源豐富:風速分布頻率較集中,利于風電機組對風能資源的有效利用;近30年平均年日照約1900小時,太陽能資源屬國家三類、湖北省一級可利用區。
2012年,隨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用風、光發電來彌補能源供給,招引風、光“伯樂”開發本地新能源富礦。國內能源翹楚華能、華潤、中廣核等紛紛搶灘隨州,發展綠色能源。
2012年5月,華潤二妹山風電場開建,打開隨州新能源發展大門;2014年8月,湖北最大的光伏發電站——淅河馬鞍山100兆瓦地面光伏發電站開工,隨州進入“風”“光”比翼齊飛的時代。
去年7月9日是隨州新能源發電史上一個重要節點:全市新能源發電量首次突破100億千瓦時大關,達100.03億千瓦時,相當于該市從2012年發展新能源以來,7年間全社會用電量的41.37%,可節約標準煤122.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1.9萬噸,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
新能源的蓬勃發展使隨州供電結構得到優化。國網隨州供電公司調控中心副主任王武林介紹,去年7月29日21時21分,隨州電網最大負荷達到102.2萬千瓦,刷新歷史記錄。當天,隨州境內新能源發電達到65萬千瓦,由于“補位”及時,有效緩解了局部供電卡口問題,全市電網整體運行平穩,電力供應充足有序。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1月12日,隨州高新區淅河鎮府君山風力發電項目建設正緊鑼密鼓進行。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曹遠國介紹,該項目總投資8.8億元,裝機規模9.9萬千瓦,今年3月可并網發電,預計年發電量超過2億度。項目建成后,還將在兩座風機上安裝觀光電梯,實現風力發電和旅游觀光有機融合。
“自2012年以來,全市已建成投產新能源項目40個,目前在建新能源項目還有12個。”隨州市發改委主任萬明介紹,2020年,該市預計新增風電裝機4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20萬千瓦,至“十三五”末,全市新能源裝機將達到280萬千瓦,產業發展繼續保持全省領先水平。
為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隨州市建立了新能源發展項目庫,入庫項目71個,投資額達465.2億元,形成“策劃一批、推進一批、實施一批、建成一批”的新能源項目建設格局;實施領導包保責任制,把項目推進的各個環節細化到具體部門和責任人,對涉及比較重大和復雜的問題,采取“一項一策”現場辦公會進行專項協調;加大政策支持引導力度,在電網接入、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推廣光伏產品應用等方面提出明確的支持意見。
新能源的迅猛發展,給電網消納能力和調度運行安全帶來巨大考驗。為服務新能源發展,國網隨州供電公司開辟綠色通道簡化并網手續,上門為新能源項目實施全過程技術指導,積極開展相關科研工作實現新能源優化調度。同時大力推進電網建設,打通外送通道,先后新建500千伏變電站1座,220千伏變電站2座,220千伏外送線路通道1條,全網外送能力從57萬千瓦提升至124萬千瓦,實現新能源全額消納。
“自隨州啟動新能源建設以來,沒有發生一例棄風(光)電現象。”王武林介紹,2012年起,全市共有193天,當天新能源發電量大于全社會用電量,其中有1700余小時,隨州電網全部由新能源供電并外送,在我國中東部城市尚屬首例。
“陽光存折”助力脫貧
“屋頂裝著‘錢窩窩’,足不出戶把錢賺,我們村的光伏扶貧發電站并網后,一年可發電約11萬度,按照一度電0.98元計算,每年可帶來10.78萬元的精準扶貧資金,可有效解決貧困村集體收入不足問題,讓貧困戶切實得到實惠。”1月15日,國網隨州供電公司駐廣水市貓子湖村扶貧第一書記楊曙光指著山坡上一片蔚藍色的光伏板,欣喜地說。
隨縣均川鎮多年前因賣血感染艾滋病的村民,喪失勞動能力后陷入深度貧困,成為當地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大考驗。均川供電所光滿·愛心紅絲帶黨員服務隊探索“變輸血為造血”的幫扶路徑,積極爭取公益資金,先后為15戶特困戶安裝光伏發電設備,使每戶每年有3000余元的“陽光存折”穩定收入。
隨縣小林鎮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在6個村建設7座光伏電站。截至目前,均已納入國家補貼目錄,所得電費和補貼資金用于建檔立卡貧困戶補貼、設置公益性崗位補貼、開展小型公益事業、獎勵補助扶貧等支出。土城村兩座100千瓦光伏電站,每年給村里帶來近6萬元的集體收入。村黨支部書記周敦兵說,前幾年,村里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想辦公益性事業沒有資金?,F在好了,有了固定的集體經濟收入,一些謀劃多年的基礎設施可以開工建設了。
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隨州市共建成光伏扶貧項目899個,裝機規模116兆瓦,每年可產生發電收入1億元,有力地推動了精準扶貧工作。
據隨州市發改委介紹,截至2019年底,隨州新能源并網裝機容量達219萬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裝機容量的20.78%;新能源累計發電量117.16億千瓦時,占全省新能源發電量的28.55%。2019年新能源發電量達32.81億千瓦時,占隨州市全社會用電量的71.38%,占全省新能源發電量的25.12%,新能源產業發展位居全省前列。
產業發展全省領先
隨州地處鄂北,“無油、無煤,缺氣、少電”,曾經是我省唯一沒有大型電源點的地級市,能源需求絕大部分要從境外調入,一度成為制約該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
與此同時,隨州新能源資源豐富:風速分布頻率較集中,利于風電機組對風能資源的有效利用;近30年平均年日照約1900小時,太陽能資源屬國家三類、湖北省一級可利用區。
2012年,隨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用風、光發電來彌補能源供給,招引風、光“伯樂”開發本地新能源富礦。國內能源翹楚華能、華潤、中廣核等紛紛搶灘隨州,發展綠色能源。
2012年5月,華潤二妹山風電場開建,打開隨州新能源發展大門;2014年8月,湖北最大的光伏發電站——淅河馬鞍山100兆瓦地面光伏發電站開工,隨州進入“風”“光”比翼齊飛的時代。
去年7月9日是隨州新能源發電史上一個重要節點:全市新能源發電量首次突破100億千瓦時大關,達100.03億千瓦時,相當于該市從2012年發展新能源以來,7年間全社會用電量的41.37%,可節約標準煤122.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1.9萬噸,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
新能源的蓬勃發展使隨州供電結構得到優化。國網隨州供電公司調控中心副主任王武林介紹,去年7月29日21時21分,隨州電網最大負荷達到102.2萬千瓦,刷新歷史記錄。當天,隨州境內新能源發電達到65萬千瓦,由于“補位”及時,有效緩解了局部供電卡口問題,全市電網整體運行平穩,電力供應充足有序。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1月12日,隨州高新區淅河鎮府君山風力發電項目建設正緊鑼密鼓進行。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曹遠國介紹,該項目總投資8.8億元,裝機規模9.9萬千瓦,今年3月可并網發電,預計年發電量超過2億度。項目建成后,還將在兩座風機上安裝觀光電梯,實現風力發電和旅游觀光有機融合。
“自2012年以來,全市已建成投產新能源項目40個,目前在建新能源項目還有12個。”隨州市發改委主任萬明介紹,2020年,該市預計新增風電裝機4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20萬千瓦,至“十三五”末,全市新能源裝機將達到280萬千瓦,產業發展繼續保持全省領先水平。
為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隨州市建立了新能源發展項目庫,入庫項目71個,投資額達465.2億元,形成“策劃一批、推進一批、實施一批、建成一批”的新能源項目建設格局;實施領導包保責任制,把項目推進的各個環節細化到具體部門和責任人,對涉及比較重大和復雜的問題,采取“一項一策”現場辦公會進行專項協調;加大政策支持引導力度,在電網接入、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推廣光伏產品應用等方面提出明確的支持意見。
新能源的迅猛發展,給電網消納能力和調度運行安全帶來巨大考驗。為服務新能源發展,國網隨州供電公司開辟綠色通道簡化并網手續,上門為新能源項目實施全過程技術指導,積極開展相關科研工作實現新能源優化調度。同時大力推進電網建設,打通外送通道,先后新建500千伏變電站1座,220千伏變電站2座,220千伏外送線路通道1條,全網外送能力從57萬千瓦提升至124萬千瓦,實現新能源全額消納。
“自隨州啟動新能源建設以來,沒有發生一例棄風(光)電現象。”王武林介紹,2012年起,全市共有193天,當天新能源發電量大于全社會用電量,其中有1700余小時,隨州電網全部由新能源供電并外送,在我國中東部城市尚屬首例。
“陽光存折”助力脫貧
“屋頂裝著‘錢窩窩’,足不出戶把錢賺,我們村的光伏扶貧發電站并網后,一年可發電約11萬度,按照一度電0.98元計算,每年可帶來10.78萬元的精準扶貧資金,可有效解決貧困村集體收入不足問題,讓貧困戶切實得到實惠。”1月15日,國網隨州供電公司駐廣水市貓子湖村扶貧第一書記楊曙光指著山坡上一片蔚藍色的光伏板,欣喜地說。
隨縣均川鎮多年前因賣血感染艾滋病的村民,喪失勞動能力后陷入深度貧困,成為當地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大考驗。均川供電所光滿·愛心紅絲帶黨員服務隊探索“變輸血為造血”的幫扶路徑,積極爭取公益資金,先后為15戶特困戶安裝光伏發電設備,使每戶每年有3000余元的“陽光存折”穩定收入。
隨縣小林鎮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在6個村建設7座光伏電站。截至目前,均已納入國家補貼目錄,所得電費和補貼資金用于建檔立卡貧困戶補貼、設置公益性崗位補貼、開展小型公益事業、獎勵補助扶貧等支出。土城村兩座100千瓦光伏電站,每年給村里帶來近6萬元的集體收入。村黨支部書記周敦兵說,前幾年,村里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想辦公益性事業沒有資金?,F在好了,有了固定的集體經濟收入,一些謀劃多年的基礎設施可以開工建設了。
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隨州市共建成光伏扶貧項目899個,裝機規模116兆瓦,每年可產生發電收入1億元,有力地推動了精準扶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