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草原風電的拓荒者
——回顧龍源內蒙古東部地區風電開發歷程
內蒙古東部地區,風能資源豐富、土地開闊、人口稀少、地價低廉,適合集約開發建設大型風電基地。
內蒙古東部地區,一般是指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和赤峰。這四個盟市與東北三省毗鄰,風土人情、方言、飲食等與東北三省相似。內蒙古東部地區大多是林區風貌,屬寒濕帶和中溫帶大陸性、半干旱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短促濕熱,秋季霜凍期早,冬季寒冷漫長。風能資源豐富、土地開闊、人口稀少、地價低廉,適合集約開發建設大型風電基地,如協調好現有火電機組調峰能力,可為大規模外送電力提供電源保障。
龍源在蒙東地區開發風電,采取的是先分散后集中戰略。即先按盟市分散開發布局,具備一定規模后再整合集中管理,主要目的是盡快占有資源,齊頭并進,相互競爭,實現風電裝機規模化快速發展。
(一) 赤峰新勝,旗開得勝赤峰市位于內蒙古東南部,全市總面積9萬平方千米,內蒙古第一人口大市。赤峰是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境內有紅山文化遺址。
赤峰市的翁牛特旗、克什克騰旗和松山區的交界地帶,地勢平坦,海拔較高(1500---1800米),風能資源豐富,離地面7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達到8.0--9.3米/秒,風功率密度達到700--1200瓦/平方米。
2005年,龍源總部開發部前期工作人員進入赤峰,在翁牛特旗五道溝地區開展測風和風資源評價等前期工作。同時,來自于國電電力所屬朝陽發電廠的一批人員,也在翁牛特旗孫家營附近開展前期工作。一個大集團兩支隊伍在同一區域開發項目,如何支持和平衡,給當地政府帶來了一些難題。我在第一時間向國電集團周大兵總經理和分管發展工作的朱永芃副總經理作了匯報并建議,為了提高國電集團對外形象,也同時打造"龍源風電"品牌,為以后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奠定基礎,建議由龍源控股、國電電力參股組建合資企業,共同對外開發項目。龍源的建議,得到國電集團領導的高度認同,也同時得到國電電力的支持和理解,在國電集團的協調下,雙方達成一致。后為推進電網送出工作,我們邀請國家電網公司所屬國網新源公司(主要從事抽水蓄能電站業務)參股合資公司。國網新源公司總經理崔繼純,曾經是我在龍源的同事和朋友,后任國家電網東北公司總經理,為龍源風電在東北電網接入和消納給予了很大幫助。
2006年1月,合資公司組建,龍源相對控股34%,國電電力、國網新源各占33%股份。為了以后龍源上市方便,龍源與另外兩個股東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和避免同業競爭協議。可是在公司名稱上,遲遲達不成一致,原國電電力在赤峰籌建處的名稱叫"赤峰新勝",后與各方協商確定,公司名稱為"赤峰新勝風電開發公司",名字中無龍源,也無國電電力、新源的字樣。實際上主要是使用"赤峰新勝,旗開得勝"的寓意。
公司第一屆董事會上,我出任董事長,聘任來自朝陽電廠的李作書任總經理。李作書,電廠教育培訓部主任出身,業務能力強,口才好,會用人,在他身上有一股"拚命三郎"的精神,工作從來不服輸,口頭禪常說的一句話,"不辱使命,不喪良心"。
三家項目籌建團隊,團結一致,很快在五道溝和孫家營地區規劃了一個裝機60萬千瓦的整裝風電場,建設一座220千伏升壓站,分六期建設。第一期規劃建設10萬千瓦,安裝134臺金風750千瓦風電機組(也是當時國內能生產的最大單機容量機組)。項目于2005年11月獲得核準。2005年12月28日在赤峰市舉行項目奠基啟動儀式,當天天氣很冷,零下25攝氏度,我們邀請赤峰市的市委書記和市長,還有國電電力和國網新源的領導等共同出席儀式。
2006年4月28日,五道溝、孫家營風電場仍然是冰天雪地,寒風凜冽。風機基礎施工就在這樣惡劣條件下開工。基礎表層土冰凍非常堅硬,剝離起來十分困難,地表是50至80公分深的粉質粘土,土層下面是整體的玄武巖石。基礎施工用時145天,8月末全部完工。風機吊裝、廠內線路施工一氣呵成,至11月21日升壓站設備安裝全面結束,12月9日,220千伏升壓站通過驗收。整個風電場的建設工期僅用了8個月時間。在市政府的鼎力協調下,赤峰大唐公司同意五道溝、孫家營風電場臨時T接賽烏線(因電網公司線路施工無法滿足風電場發電進度要求)。12月27日9時19分,首臺風電機組并網發電。12月30日,風電場134臺風電機組全部并網發電。龍源蒙東冠東風電場
赤峰新勝公司成功創造了三項全國第一的歷史記錄。即10.05萬千瓦裝機容量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發電,其建設速度之快首開歷史之先河;單場裝機容量全國最大;134臺機組全部使用金風科技S48/750型機組,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全部整機國產化。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當天報道了新勝公司一期項目并網發電的新聞。赤峰新勝,真正做到了不辱使命,旗開得勝。
談起風電場建設條件,李作書總經理講:"不算太艱苦,我在工地一住,三個月未下山,三個月未洗澡"。任務繁忙和工程投產壓力大,讓建設者們臨時忘記了條件的艱苦。實際上,這個風電場的建設條件是相當惡劣的。
項目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市委書記杭桂林、市政府副市長張利平、市發改委副主任夏國華和翁旗的書記鄭洪學、旗長汪國森等多次到現場指導協調,翁旗副書記于德會率領旗協調工作組,充當公司"編外人員",全程"貼身式"服務。可以說,地方各級政府領導的精心組織協調,對工程項目的順利投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6年9月,時任赤峰市市委書記杭桂林赴施工現場視察工作
五道溝、孫家營風電場建成后,先后有原中國國電集團總經理、黨組書記周大兵、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等領導到現場視察指導。2007年7月,原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總經理周大兵赴赤峰新勝公司調研2011年4月,時任赤峰市市長包滿達赴孫家營風電場調研
(二) 轉戰通遼,擴大規模赤峰新勝,序曲精彩,首戰告捷。2007年,龍源赤峰風電公司應運而生,也標志著龍源在蒙東地區開疆拓土的藍圖正式拉開大幕。按照龍源戰略分工,龍源赤峰公司主要負責赤峰和通遼市的風電開發。一段時間里,他們還負責內蒙古中部地區的風電前期工作和遼寧省朝陽市的風電開發建設工作。在后續業務調整中,內蒙古中部地區業務劃給了龍源內蒙古公司。已建成的朝陽風電場(9.9萬千瓦),劃歸龍源遼寧公司進行管理。
2007年10月,五道溝、孫家營風電場二期項目(9.95萬千瓦)投產發電,2008年11月,三期項目(9.8萬千瓦)投產發電。
2011年6月,龍泉風電場(9.6萬千瓦)、北梁風電場(9.6萬千瓦)同時投產發電。
2011年8月,齊心營風電場(9.9萬千瓦)投產發電。
2011年12月,收購蒙能公司2個風電項目(9.9萬千瓦)。
2014年1月,冠東風電場(9.9萬千瓦)投產發電(早已建成,一直等待并網)。至此,龍源在赤峰市建設投產16個項目,6個風電場,裝機達68.8萬千瓦。實現了裝機規模領先的目標。為了風電場的順利送出,在電網公司的支持下,龍源赤峰公司自建220千伏線路北錦線,全長107.8千米,龍源在赤峰地區風電場的電力外送得到保障。
通遼市,位于內蒙古東部,總面積5.98萬平方千米,是蒙古民族發祥地之一。2009年3月,龍源通遼風電公司設立。
2010年7月,敖日木風電場(4.95萬千瓦)投產發電。
2010年12月,哈日塘風電場(9.9萬千瓦)投產發電。
2011年12月,滿斗風電場(14.85萬千瓦)投產發電。龍源在通遼市共建設投產6個風電項目,3個風電場,裝機容量29.7萬千瓦。
2011年以后,通遼地區棄風限電嚴重,龍源通遼公司停止了后續項目的開發建設。龍源蒙東滿斗風電場
(三) 興安速度,受制送出興安盟,位于內蒙古東北部,總面積5.98萬平方千米。興安盟因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而得名,"興安"滿語意為丘陵。
龍源是第一個真正進入興安盟開發風電的企業。早期項目開發工作由龍源吉林公司負責。2007年12月,龍源興安盟公司正式組建,與龍源吉林公司合署辦公。2008年4月初,龍源吉林公司黨委書記張華,臨危受命,出任總經理,龍源本部選派王琦出任副總經理,公司開始獨立運行。
2008年4月,牤牛海風電場一期項目(4.95萬千瓦)開工建設,2008年12月投產發電。創造了八個月工期的工程建設"興安盟速度"。2009年11月,牤牛海風電場二期項目(4.95萬千瓦)投產發電,工程歷時七個月。
2008年12月30日,筆者出席龍源興安盟牤牛海一期風電場竣工暨牤牛海二期風電場開工慶典
2010年12月,代欽塔拉風電場一期項目(4.95萬千瓦)投產發電,二期項目于2011年4月開工建設,因興安盟地區棄風限電十分嚴重,最高限電達到70%以上,項目被迫中止建設,后于2013年復工,僅建設安裝了7臺風電機組(1.05萬千瓦),其它機位建設計劃取消,這也是龍源歷史上為數不多中途改變計劃而沒有全部建成的風電場。
2010年12月,九龍風電場(4.95萬千瓦)投產發電。
2010年6月,察爾森風電場(4.95萬千瓦)開工建設,當年12月投產發電,歷時六個半月,創造了工程建設的"龍源速度"。
2010年11月,我與公司負責工程建設的副總經理張源(兼任龍源興安盟公司董事長)一行五人到興安盟首府烏蘭浩特,專程拜會鄧月樓盟長,洽談興安盟科右前旗桃合木百萬千瓦風電基地規劃事宜。會上雙方達成一致,興安盟同意由龍源牽頭開展桃合木地區200萬千瓦風電基地前期工作,并將其中90萬千瓦容量份額交由龍源開發建設,雙方簽署了項目開發框架協議。同時,龍源興安盟公司還開展了突泉縣蛟流河、科右中旗扎木欽、扎萊特旗寶力根花三個200萬千瓦風電基地項目的前期工作,為儲備資源做出了貢獻。2011年3月,筆者與盟委領導會談
2012年以后,受興安盟電網建設嚴重滯后,當地電力負荷增長緩慢等因素的影響,龍源興安盟公司生產運行、前期工作開展舉步維艱。公司基本上暫時停止了后續項目的開發。
截止2013年底,龍源興安盟公司,建成4座風電場,裝機容量25.8萬千瓦。在興安盟地區一直保持領先的地位。龍源蒙東忙牛海風電場
(四) 呼倫貝爾,跋前躓后呼倫貝爾,位于內蒙古東北部。東鄰黑龍江省,西、北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是中俄蒙三國的交界地帶,與俄羅斯、蒙古國有1733千米的邊境線。年平均溫度-5.2至2.5攝氏度。呼倫貝爾東西長630千米,南北長700千米,總面積26.2萬平方千米,相當于山東省與浙江省兩省面積之和。
呼倫貝爾市,地貌以大興安嶺山地為主體,大興安嶺是構成內蒙古高原與松嫩平原的天然分界線。嶺西地區的新巴爾虎右旗、滿洲里、陳巴爾虎旗、額爾古納等旗(縣、市)均屬低山丘陵區,風能資源十分豐富。但人口分散,電網處于末端,網架薄弱,很多變電站是單回線路供電,安全可靠性較差。
2006年2月,龍源黑龍江公司與牙克石市簽訂協議,龍源在牙克石市開展測風工作。2008年4月,龍源呼倫貝爾風電項目籌建處成立,龍源黑龍江公司黨委書記唐懷忠兼任主任。2009年初,龍源呼倫貝爾風電公司正式組建,李棟任總經理。從公司成立到2010年5月,呼倫貝爾前期項目遇到林地審批和電網接入兩大難題,一直推動不下去,整個公司項目處于停頓狀態。2010年6月,公司一次性取得內蒙古東部電力公司,對滿洲里高爾真、額爾古納葫蘆頭、牙克石興安三個項目的入網許可,前期工作局面才逐漸打開。
2010年10月,龍源加強和調整龍源呼倫貝爾公司干部配備,任命王強為總經理,馬藝峰任副總經理,這兩位都是龍源黑龍江公司前期工作骨干,一位任副總經理,一位任開發部主任。經過他們的努力,2010年12月29日,取得國家林業局對牙克石興安風電場使用林地的批復,這也是到目前為止,國家林業局對大興安嶺地區批準的唯一風電項目。興安風電場位于博克圖鎮,周邊有許多大型防空洞、軍事掩體等,公司同軍方做了大量工作才獲得支持。至此,限制牙克石興安項目開工建設的所有制約性文件全部獲得。2011年6月,牙克石興安風電場(4.95萬千瓦)開工建設,2012年2月投產發電。
2010年7月,滿洲里高爾真項目與華潤項目部分機位選址重疊,發生了雙方施工人員的肢體沖突,矛盾激化導致項目暫時擱置。高爾真風電場還與軍事雷達站相鄰,距機場凈空區邊緣,有十三臺機位需要移至新巴爾虎旗敖爾金牧場建設。項目公司一邊做軍方工作,一邊做牧場場長鐵球的工作,鐵球是蒙古族人,講義氣,講道理,識大局,最后同意了移地建設方案。滿洲里市委書記吳浩峰也親自到現場協調,協商各方提出解決辦法,項目才得以順利推進。2011年3月,高爾真項目(4.96萬千瓦)開工建設,2012年9月投產發電。龍源蒙東高爾真風電場
2011年6月,額爾古納葫蘆頭項目(4.96萬千瓦)開工建設,2012年11月投產發電。
考慮到呼倫貝爾地區全年平均氣溫低,最低氣溫可低于零下50攝氏度,冬季達五個月之久。三個項目全部選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低溫型風機(此風機曾在2006年內蒙古輝騰錫勒風電場使用,并進行了大量的改進試驗工作,后獲得全球最優低溫型風機稱號),運行正常,解決了低溫條件下運行的關鍵技術問題。
提到呼倫貝爾氣溫低,還有一件事讓我難忘。龍源呼倫貝爾公司副總經理張哲浩,是位朝鮮族同事,從龍源遼寧公司調來,為了工作舉家搬到呼倫貝爾,家中有兩個孩子。因為工程繁忙張哲浩不能按時接送孩子上學,大兒子初中模擬考試那天,突遇寒流降溫,孩子從學校走路回家,造成手部嚴重凍傷。緊急到哈爾濱醫院治療,后轉院北京解放軍304醫院做了雙手部分截肢手術。當年大年三十,我去醫院探望孩子,孩子很樂觀,積極配合治療,我臨走時給孩子一個紅包,孩子的一句話把我給逗笑了。"伯伯,我們家從來不收別人的紅包,但你給的我就收了"。后來聽說,孩子很要強,考上了大連理工大學,彌補了家庭和個人留下的遺憾。可見,呼倫貝爾的天氣有多冷。
2011年4月,龍源與陳巴爾虎旗簽訂《130萬千瓦風電開發協議》。2011年9月,龍源與新巴爾虎旗簽訂《100萬千瓦風電開發協議》。后因呼倫貝爾地區電網建設嚴重滯后(目前尚未解決),龍源暫時放棄了在呼倫貝爾地區的風電開發計劃。
截止2013年底,龍源呼倫貝爾公司,開發建設3座風電場,裝機容量14.87萬千瓦。目前仍然受到棄風限電的困擾。
(五) 區域整合,管理提效2013年1月,龍源決定對蒙東四個盟市的風電公司進行管理整合。三個管理團隊整合成一個團隊。干部出現明顯"富裕"狀況。龍源采取當地使用和外派交流方式,得到妥善解決。整合后,于國富任龍源內蒙古蒙東公司總經理,張華任黨委書記,王強任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正職待遇)。馬藝峰等一批優秀干部交流到南方一些公司任職。
整合后,龍源內蒙古蒙東公司,風電裝機容量139.17萬千瓦,是當時龍源裝機容量最大的區域公司。管理17個風電場,跨度超過1400公里。在新管理團隊的領導下,開啟了強化管理,提升效益的新的征程。
(六) 蒙東風電,未來可期蒙東地區當前電力發展存在兩個大的問題:一是當地經濟發展動力不足,電力增量依靠本地消納空間有限;二是四盟市電網結構薄弱,外送通道明顯不足。要想解決上述問題,增加當地投資,拉動地方經濟,加大電網改造和外送通道建設是當務之急。蒙東地區,特別是赤峰和呼倫貝爾兩市,地域面積大,風資源品質好,外加上當地配套火電調峰能源強,是大規模發展風電的最佳選擇。因此建議:第一,在四盟市規劃若干個500萬千瓦裝機的大型風電基地,通過建設50萬(至華北、東北地區)或80萬千伏輸電線路專門外送至華中和華東地區;第二,提出定制風電場新概念,在風資源當地,落戶風機組裝廠、葉片制造和塔筒廠,減少蒙東地區交通運輸壓力;第三,招標確定大型、特大型企業,投資建設風電場和通道輸電線路建設 。風電場運行后,電網公司回購輸電線路并負責運營管理。
現任龍源內蒙古蒙東公司總經理王俊平、黨委書記陳云曉,已經在認真思考龍源在蒙東的大基地建設問題,以及如何提高解決存量風電資產經濟性問題。期待龍源蒙東公司能有再次跨越式發展和騰飛。龍源蒙東齊心營風電場
謝長軍寫于2019年4月19日
——回顧龍源內蒙古東部地區風電開發歷程
內蒙古東部地區,風能資源豐富、土地開闊、人口稀少、地價低廉,適合集約開發建設大型風電基地。
內蒙古東部地區,一般是指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和赤峰。這四個盟市與東北三省毗鄰,風土人情、方言、飲食等與東北三省相似。內蒙古東部地區大多是林區風貌,屬寒濕帶和中溫帶大陸性、半干旱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短促濕熱,秋季霜凍期早,冬季寒冷漫長。風能資源豐富、土地開闊、人口稀少、地價低廉,適合集約開發建設大型風電基地,如協調好現有火電機組調峰能力,可為大規模外送電力提供電源保障。
龍源在蒙東地區開發風電,采取的是先分散后集中戰略。即先按盟市分散開發布局,具備一定規模后再整合集中管理,主要目的是盡快占有資源,齊頭并進,相互競爭,實現風電裝機規模化快速發展。
(一) 赤峰新勝,旗開得勝赤峰市位于內蒙古東南部,全市總面積9萬平方千米,內蒙古第一人口大市。赤峰是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境內有紅山文化遺址。
赤峰市的翁牛特旗、克什克騰旗和松山區的交界地帶,地勢平坦,海拔較高(1500---1800米),風能資源豐富,離地面7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達到8.0--9.3米/秒,風功率密度達到700--1200瓦/平方米。
2005年,龍源總部開發部前期工作人員進入赤峰,在翁牛特旗五道溝地區開展測風和風資源評價等前期工作。同時,來自于國電電力所屬朝陽發電廠的一批人員,也在翁牛特旗孫家營附近開展前期工作。一個大集團兩支隊伍在同一區域開發項目,如何支持和平衡,給當地政府帶來了一些難題。我在第一時間向國電集團周大兵總經理和分管發展工作的朱永芃副總經理作了匯報并建議,為了提高國電集團對外形象,也同時打造"龍源風電"品牌,為以后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奠定基礎,建議由龍源控股、國電電力參股組建合資企業,共同對外開發項目。龍源的建議,得到國電集團領導的高度認同,也同時得到國電電力的支持和理解,在國電集團的協調下,雙方達成一致。后為推進電網送出工作,我們邀請國家電網公司所屬國網新源公司(主要從事抽水蓄能電站業務)參股合資公司。國網新源公司總經理崔繼純,曾經是我在龍源的同事和朋友,后任國家電網東北公司總經理,為龍源風電在東北電網接入和消納給予了很大幫助。
2006年1月,合資公司組建,龍源相對控股34%,國電電力、國網新源各占33%股份。為了以后龍源上市方便,龍源與另外兩個股東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和避免同業競爭協議。可是在公司名稱上,遲遲達不成一致,原國電電力在赤峰籌建處的名稱叫"赤峰新勝",后與各方協商確定,公司名稱為"赤峰新勝風電開發公司",名字中無龍源,也無國電電力、新源的字樣。實際上主要是使用"赤峰新勝,旗開得勝"的寓意。
公司第一屆董事會上,我出任董事長,聘任來自朝陽電廠的李作書任總經理。李作書,電廠教育培訓部主任出身,業務能力強,口才好,會用人,在他身上有一股"拚命三郎"的精神,工作從來不服輸,口頭禪常說的一句話,"不辱使命,不喪良心"。
三家項目籌建團隊,團結一致,很快在五道溝和孫家營地區規劃了一個裝機60萬千瓦的整裝風電場,建設一座220千伏升壓站,分六期建設。第一期規劃建設10萬千瓦,安裝134臺金風750千瓦風電機組(也是當時國內能生產的最大單機容量機組)。項目于2005年11月獲得核準。2005年12月28日在赤峰市舉行項目奠基啟動儀式,當天天氣很冷,零下25攝氏度,我們邀請赤峰市的市委書記和市長,還有國電電力和國網新源的領導等共同出席儀式。
2006年4月28日,五道溝、孫家營風電場仍然是冰天雪地,寒風凜冽。風機基礎施工就在這樣惡劣條件下開工。基礎表層土冰凍非常堅硬,剝離起來十分困難,地表是50至80公分深的粉質粘土,土層下面是整體的玄武巖石。基礎施工用時145天,8月末全部完工。風機吊裝、廠內線路施工一氣呵成,至11月21日升壓站設備安裝全面結束,12月9日,220千伏升壓站通過驗收。整個風電場的建設工期僅用了8個月時間。在市政府的鼎力協調下,赤峰大唐公司同意五道溝、孫家營風電場臨時T接賽烏線(因電網公司線路施工無法滿足風電場發電進度要求)。12月27日9時19分,首臺風電機組并網發電。12月30日,風電場134臺風電機組全部并網發電。龍源蒙東冠東風電場
赤峰新勝公司成功創造了三項全國第一的歷史記錄。即10.05萬千瓦裝機容量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發電,其建設速度之快首開歷史之先河;單場裝機容量全國最大;134臺機組全部使用金風科技S48/750型機組,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全部整機國產化。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當天報道了新勝公司一期項目并網發電的新聞。赤峰新勝,真正做到了不辱使命,旗開得勝。
談起風電場建設條件,李作書總經理講:"不算太艱苦,我在工地一住,三個月未下山,三個月未洗澡"。任務繁忙和工程投產壓力大,讓建設者們臨時忘記了條件的艱苦。實際上,這個風電場的建設條件是相當惡劣的。
項目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市委書記杭桂林、市政府副市長張利平、市發改委副主任夏國華和翁旗的書記鄭洪學、旗長汪國森等多次到現場指導協調,翁旗副書記于德會率領旗協調工作組,充當公司"編外人員",全程"貼身式"服務。可以說,地方各級政府領導的精心組織協調,對工程項目的順利投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6年9月,時任赤峰市市委書記杭桂林赴施工現場視察工作
五道溝、孫家營風電場建成后,先后有原中國國電集團總經理、黨組書記周大兵、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等領導到現場視察指導。2007年7月,原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總經理周大兵赴赤峰新勝公司調研2011年4月,時任赤峰市市長包滿達赴孫家營風電場調研
(二) 轉戰通遼,擴大規模赤峰新勝,序曲精彩,首戰告捷。2007年,龍源赤峰風電公司應運而生,也標志著龍源在蒙東地區開疆拓土的藍圖正式拉開大幕。按照龍源戰略分工,龍源赤峰公司主要負責赤峰和通遼市的風電開發。一段時間里,他們還負責內蒙古中部地區的風電前期工作和遼寧省朝陽市的風電開發建設工作。在后續業務調整中,內蒙古中部地區業務劃給了龍源內蒙古公司。已建成的朝陽風電場(9.9萬千瓦),劃歸龍源遼寧公司進行管理。
2007年10月,五道溝、孫家營風電場二期項目(9.95萬千瓦)投產發電,2008年11月,三期項目(9.8萬千瓦)投產發電。
2011年6月,龍泉風電場(9.6萬千瓦)、北梁風電場(9.6萬千瓦)同時投產發電。
2011年8月,齊心營風電場(9.9萬千瓦)投產發電。
2011年12月,收購蒙能公司2個風電項目(9.9萬千瓦)。
2014年1月,冠東風電場(9.9萬千瓦)投產發電(早已建成,一直等待并網)。至此,龍源在赤峰市建設投產16個項目,6個風電場,裝機達68.8萬千瓦。實現了裝機規模領先的目標。為了風電場的順利送出,在電網公司的支持下,龍源赤峰公司自建220千伏線路北錦線,全長107.8千米,龍源在赤峰地區風電場的電力外送得到保障。
通遼市,位于內蒙古東部,總面積5.98萬平方千米,是蒙古民族發祥地之一。2009年3月,龍源通遼風電公司設立。
2010年7月,敖日木風電場(4.95萬千瓦)投產發電。
2010年12月,哈日塘風電場(9.9萬千瓦)投產發電。
2011年12月,滿斗風電場(14.85萬千瓦)投產發電。龍源在通遼市共建設投產6個風電項目,3個風電場,裝機容量29.7萬千瓦。
2011年以后,通遼地區棄風限電嚴重,龍源通遼公司停止了后續項目的開發建設。龍源蒙東滿斗風電場
(三) 興安速度,受制送出興安盟,位于內蒙古東北部,總面積5.98萬平方千米。興安盟因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而得名,"興安"滿語意為丘陵。
龍源是第一個真正進入興安盟開發風電的企業。早期項目開發工作由龍源吉林公司負責。2007年12月,龍源興安盟公司正式組建,與龍源吉林公司合署辦公。2008年4月初,龍源吉林公司黨委書記張華,臨危受命,出任總經理,龍源本部選派王琦出任副總經理,公司開始獨立運行。
2008年4月,牤牛海風電場一期項目(4.95萬千瓦)開工建設,2008年12月投產發電。創造了八個月工期的工程建設"興安盟速度"。2009年11月,牤牛海風電場二期項目(4.95萬千瓦)投產發電,工程歷時七個月。
2008年12月30日,筆者出席龍源興安盟牤牛海一期風電場竣工暨牤牛海二期風電場開工慶典
2010年12月,代欽塔拉風電場一期項目(4.95萬千瓦)投產發電,二期項目于2011年4月開工建設,因興安盟地區棄風限電十分嚴重,最高限電達到70%以上,項目被迫中止建設,后于2013年復工,僅建設安裝了7臺風電機組(1.05萬千瓦),其它機位建設計劃取消,這也是龍源歷史上為數不多中途改變計劃而沒有全部建成的風電場。
2010年12月,九龍風電場(4.95萬千瓦)投產發電。
2010年6月,察爾森風電場(4.95萬千瓦)開工建設,當年12月投產發電,歷時六個半月,創造了工程建設的"龍源速度"。
2010年11月,我與公司負責工程建設的副總經理張源(兼任龍源興安盟公司董事長)一行五人到興安盟首府烏蘭浩特,專程拜會鄧月樓盟長,洽談興安盟科右前旗桃合木百萬千瓦風電基地規劃事宜。會上雙方達成一致,興安盟同意由龍源牽頭開展桃合木地區200萬千瓦風電基地前期工作,并將其中90萬千瓦容量份額交由龍源開發建設,雙方簽署了項目開發框架協議。同時,龍源興安盟公司還開展了突泉縣蛟流河、科右中旗扎木欽、扎萊特旗寶力根花三個200萬千瓦風電基地項目的前期工作,為儲備資源做出了貢獻。2011年3月,筆者與盟委領導會談
2012年以后,受興安盟電網建設嚴重滯后,當地電力負荷增長緩慢等因素的影響,龍源興安盟公司生產運行、前期工作開展舉步維艱。公司基本上暫時停止了后續項目的開發。
截止2013年底,龍源興安盟公司,建成4座風電場,裝機容量25.8萬千瓦。在興安盟地區一直保持領先的地位。龍源蒙東忙牛海風電場
(四) 呼倫貝爾,跋前躓后呼倫貝爾,位于內蒙古東北部。東鄰黑龍江省,西、北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是中俄蒙三國的交界地帶,與俄羅斯、蒙古國有1733千米的邊境線。年平均溫度-5.2至2.5攝氏度。呼倫貝爾東西長630千米,南北長700千米,總面積26.2萬平方千米,相當于山東省與浙江省兩省面積之和。
呼倫貝爾市,地貌以大興安嶺山地為主體,大興安嶺是構成內蒙古高原與松嫩平原的天然分界線。嶺西地區的新巴爾虎右旗、滿洲里、陳巴爾虎旗、額爾古納等旗(縣、市)均屬低山丘陵區,風能資源十分豐富。但人口分散,電網處于末端,網架薄弱,很多變電站是單回線路供電,安全可靠性較差。
2006年2月,龍源黑龍江公司與牙克石市簽訂協議,龍源在牙克石市開展測風工作。2008年4月,龍源呼倫貝爾風電項目籌建處成立,龍源黑龍江公司黨委書記唐懷忠兼任主任。2009年初,龍源呼倫貝爾風電公司正式組建,李棟任總經理。從公司成立到2010年5月,呼倫貝爾前期項目遇到林地審批和電網接入兩大難題,一直推動不下去,整個公司項目處于停頓狀態。2010年6月,公司一次性取得內蒙古東部電力公司,對滿洲里高爾真、額爾古納葫蘆頭、牙克石興安三個項目的入網許可,前期工作局面才逐漸打開。
2010年10月,龍源加強和調整龍源呼倫貝爾公司干部配備,任命王強為總經理,馬藝峰任副總經理,這兩位都是龍源黑龍江公司前期工作骨干,一位任副總經理,一位任開發部主任。經過他們的努力,2010年12月29日,取得國家林業局對牙克石興安風電場使用林地的批復,這也是到目前為止,國家林業局對大興安嶺地區批準的唯一風電項目。興安風電場位于博克圖鎮,周邊有許多大型防空洞、軍事掩體等,公司同軍方做了大量工作才獲得支持。至此,限制牙克石興安項目開工建設的所有制約性文件全部獲得。2011年6月,牙克石興安風電場(4.95萬千瓦)開工建設,2012年2月投產發電。
2010年7月,滿洲里高爾真項目與華潤項目部分機位選址重疊,發生了雙方施工人員的肢體沖突,矛盾激化導致項目暫時擱置。高爾真風電場還與軍事雷達站相鄰,距機場凈空區邊緣,有十三臺機位需要移至新巴爾虎旗敖爾金牧場建設。項目公司一邊做軍方工作,一邊做牧場場長鐵球的工作,鐵球是蒙古族人,講義氣,講道理,識大局,最后同意了移地建設方案。滿洲里市委書記吳浩峰也親自到現場協調,協商各方提出解決辦法,項目才得以順利推進。2011年3月,高爾真項目(4.96萬千瓦)開工建設,2012年9月投產發電。龍源蒙東高爾真風電場
2011年6月,額爾古納葫蘆頭項目(4.96萬千瓦)開工建設,2012年11月投產發電。
考慮到呼倫貝爾地區全年平均氣溫低,最低氣溫可低于零下50攝氏度,冬季達五個月之久。三個項目全部選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低溫型風機(此風機曾在2006年內蒙古輝騰錫勒風電場使用,并進行了大量的改進試驗工作,后獲得全球最優低溫型風機稱號),運行正常,解決了低溫條件下運行的關鍵技術問題。
提到呼倫貝爾氣溫低,還有一件事讓我難忘。龍源呼倫貝爾公司副總經理張哲浩,是位朝鮮族同事,從龍源遼寧公司調來,為了工作舉家搬到呼倫貝爾,家中有兩個孩子。因為工程繁忙張哲浩不能按時接送孩子上學,大兒子初中模擬考試那天,突遇寒流降溫,孩子從學校走路回家,造成手部嚴重凍傷。緊急到哈爾濱醫院治療,后轉院北京解放軍304醫院做了雙手部分截肢手術。當年大年三十,我去醫院探望孩子,孩子很樂觀,積極配合治療,我臨走時給孩子一個紅包,孩子的一句話把我給逗笑了。"伯伯,我們家從來不收別人的紅包,但你給的我就收了"。后來聽說,孩子很要強,考上了大連理工大學,彌補了家庭和個人留下的遺憾。可見,呼倫貝爾的天氣有多冷。
2011年4月,龍源與陳巴爾虎旗簽訂《130萬千瓦風電開發協議》。2011年9月,龍源與新巴爾虎旗簽訂《100萬千瓦風電開發協議》。后因呼倫貝爾地區電網建設嚴重滯后(目前尚未解決),龍源暫時放棄了在呼倫貝爾地區的風電開發計劃。
截止2013年底,龍源呼倫貝爾公司,開發建設3座風電場,裝機容量14.87萬千瓦。目前仍然受到棄風限電的困擾。
(五) 區域整合,管理提效2013年1月,龍源決定對蒙東四個盟市的風電公司進行管理整合。三個管理團隊整合成一個團隊。干部出現明顯"富裕"狀況。龍源采取當地使用和外派交流方式,得到妥善解決。整合后,于國富任龍源內蒙古蒙東公司總經理,張華任黨委書記,王強任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正職待遇)。馬藝峰等一批優秀干部交流到南方一些公司任職。
整合后,龍源內蒙古蒙東公司,風電裝機容量139.17萬千瓦,是當時龍源裝機容量最大的區域公司。管理17個風電場,跨度超過1400公里。在新管理團隊的領導下,開啟了強化管理,提升效益的新的征程。
(六) 蒙東風電,未來可期蒙東地區當前電力發展存在兩個大的問題:一是當地經濟發展動力不足,電力增量依靠本地消納空間有限;二是四盟市電網結構薄弱,外送通道明顯不足。要想解決上述問題,增加當地投資,拉動地方經濟,加大電網改造和外送通道建設是當務之急。蒙東地區,特別是赤峰和呼倫貝爾兩市,地域面積大,風資源品質好,外加上當地配套火電調峰能源強,是大規模發展風電的最佳選擇。因此建議:第一,在四盟市規劃若干個500萬千瓦裝機的大型風電基地,通過建設50萬(至華北、東北地區)或80萬千伏輸電線路專門外送至華中和華東地區;第二,提出定制風電場新概念,在風資源當地,落戶風機組裝廠、葉片制造和塔筒廠,減少蒙東地區交通運輸壓力;第三,招標確定大型、特大型企業,投資建設風電場和通道輸電線路建設 。風電場運行后,電網公司回購輸電線路并負責運營管理。
現任龍源內蒙古蒙東公司總經理王俊平、黨委書記陳云曉,已經在認真思考龍源在蒙東的大基地建設問題,以及如何提高解決存量風電資產經濟性問題。期待龍源蒙東公司能有再次跨越式發展和騰飛。龍源蒙東齊心營風電場
謝長軍寫于2019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