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政府新聞辦于2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山東省市場監管局、省生態廳介紹《區域性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等6項大氣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有關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2018年年底,山東41051臺燃煤小鍋爐全部淘汰;972臺現役燃煤機組和936臺符合要求保留的燃煤鍋爐全部實現超低排放;85951家“散亂污”企業完成整治,其中關停取締54657家,整改提升31294家。
記者了解到,自2013年以來,山東堅持以環境標準引領大氣污染治理,以嚴格落實標準為抓手促進工業企業達標排放,大氣環境治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2018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4.0%、8.5%、33.3%、2.7%;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5天;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下降9.6%;優良率同比增加0.9個百分點。其中,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2015年分別下降50.0%、35.5%。
近年來,圍繞大氣標準的實施和工業企業達標排放,山東重點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統籌部署推進。省委、省政府謀劃制定“1+1+8”系列方案,全面啟動加強污染源頭防治推進“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出臺《山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三期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要求、重點任務。秋冬季期間,將部分重點任務從國家要求的7個傳輸通道城市擴展至全省各設區的市。
深化治理措施。堅持主要目標與重點任務雙控、環境質量與排放總量雙控、固定源與移動源雙控、源頭防治與末端治理雙控、有組織和無組織排放雙控原則,強力整治攻堅。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41051臺燃煤小鍋爐全部淘汰;972臺現役燃煤機組和936臺符合要求保留的燃煤鍋爐全部實現超低排放;85951家“散亂污”企業完成整治,其中關停取締54657家,整改提升31294家;對2205家重點行業企業開展VOCs專項整治;7個傳輸通道城市1760家企業完成無組織排放整治。
完善管理機制。實行在線監控日均值和小時值超標督辦、監測數據與公安聯勤聯動打假。建立“信訪舉報、在線超標、輿情反映等各類問題移交移送辦理,結果反饋,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的閉環機制。持續推進綜合考核、生態補償、信息公開、行政約談、區域限批等激勵約束機制,每月公開全省空氣質量狀況,對各縣(市、區)PM2.5濃度、綜合指數、降塵監測結果等進行排名通報。
堅持聯防聯控。全力落實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實施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協同治污,聯動應急。實施差異化錯峰生產,2018—2019年秋冬季,7個傳輸通道城市1600余家企業納入錯峰生產范圍。完善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會商機制,統一預警分級標準和應急響應措施,提級預警、提前響應,2018年全省共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133次,應急期間通過調度各市日均用電量變化,分析應急減排措施實施效果。
記者了解到,自2013年以來,山東堅持以環境標準引領大氣污染治理,以嚴格落實標準為抓手促進工業企業達標排放,大氣環境治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2018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4.0%、8.5%、33.3%、2.7%;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5天;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下降9.6%;優良率同比增加0.9個百分點。其中,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2015年分別下降50.0%、35.5%。
近年來,圍繞大氣標準的實施和工業企業達標排放,山東重點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統籌部署推進。省委、省政府謀劃制定“1+1+8”系列方案,全面啟動加強污染源頭防治推進“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出臺《山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三期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要求、重點任務。秋冬季期間,將部分重點任務從國家要求的7個傳輸通道城市擴展至全省各設區的市。
深化治理措施。堅持主要目標與重點任務雙控、環境質量與排放總量雙控、固定源與移動源雙控、源頭防治與末端治理雙控、有組織和無組織排放雙控原則,強力整治攻堅。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41051臺燃煤小鍋爐全部淘汰;972臺現役燃煤機組和936臺符合要求保留的燃煤鍋爐全部實現超低排放;85951家“散亂污”企業完成整治,其中關停取締54657家,整改提升31294家;對2205家重點行業企業開展VOCs專項整治;7個傳輸通道城市1760家企業完成無組織排放整治。
完善管理機制。實行在線監控日均值和小時值超標督辦、監測數據與公安聯勤聯動打假。建立“信訪舉報、在線超標、輿情反映等各類問題移交移送辦理,結果反饋,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的閉環機制。持續推進綜合考核、生態補償、信息公開、行政約談、區域限批等激勵約束機制,每月公開全省空氣質量狀況,對各縣(市、區)PM2.5濃度、綜合指數、降塵監測結果等進行排名通報。
堅持聯防聯控。全力落實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實施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協同治污,聯動應急。實施差異化錯峰生產,2018—2019年秋冬季,7個傳輸通道城市1600余家企業納入錯峰生產范圍。完善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會商機制,統一預警分級標準和應急響應措施,提級預警、提前響應,2018年全省共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133次,應急期間通過調度各市日均用電量變化,分析應急減排措施實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