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通遼市河西九年一貫制小學的舞蹈教室里樂聲飛揚,四年級的25名舞蹈特長班學生穿著輕薄貼身舞蹈服正在緊張排練匯報節目。
冬日的暖陽透過朗朗晴空打在教室的窗欞上,在結著窗花的玻璃上映出斑駁的影致。在舞蹈教室的一側,一排淡黃色的電暖氣整潔有序,正在為學生們提供冬日的溫暖。而在去年以前,這個教室因為又臟又冷而無法正常開課,被閑置了很久。(陳鋅)
校園和燃煤說再見
過去,河西小學一直采用傳統燃煤鍋爐取暖。每到采暖季,一車車的煤運到校園鍋爐房,道路上到處都是散落的煤塊,煤煙彌漫整個校園。燃煤鍋爐的熱量無法得到均衡調整,教學樓里的溫度也是時好時壞,早晚時段教室的平均溫度達不到15度,學生們的學習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別說上舞蹈課了,教室里都是煤煙子味兒,還賊冷,一入冬,好多孩子都凍感冒了,我們正常開展教學工作都很難。”舞蹈課教師王悅說。
改變發生在2018年冬季,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將學校原有的250千伏安變壓器擴容至400千伏安。有了充足的電力供應,學校拆除了原有0.5噸的燃煤鍋爐,為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等安裝了空調和空氣能熱泵,供暖系統實現可整體控制和分層控制的雙控制系統。
校園里再也見不到運煤車了,教室宿舍里沒有了煤煙,還變得更加溫暖舒適。1月初,為了照顧寒假留校學生,學校食堂的午餐時間延長了半小時。雖然就餐時間延長了,但取餐窗口電蒸飯車里的飯菜始終是熱氣騰騰的,等待著每一位學生前來就餐。透過窗口干凈透亮的玻璃,后廚的開水箱、消毒柜等電能設備一目了然。
“現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環境明顯好轉,家長們也放心了,我們學校的聲譽也越來越好。”河西小學校長白振禹如是說。
農場環境好了效益高了
1月4日,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已經進入隆冬,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阿榮旗那吉鎮那吉屯國營農場的有機蔬菜大棚里卻溫暖如春,蔬菜長勢喜人。那吉屯國營農場總經理張客走在大棚中間,看著干凈整潔的大棚和郁郁蔥蔥的綠色蔬菜,心中滿是喜悅。
作為農場的老職工,張客見證著農場從2004年成立至今的發展變遷。2009年,國營農場在傳統種植的基礎上引進溫室有機蔬菜種植,建設60個蔬菜大棚種植綠色有機蔬菜。張客說:“種有機蔬菜必須得用大棚,而且棚內適度溫度都有嚴格要求,但這對我們來說確實有難度。”困于當時條件局限,蔬菜大棚只能采用燃煤鍋爐取暖,需要3個鍋爐工倒班燒鍋爐,燃煤產生的黑煙把大棚的墻熏得黑一塊、白一塊,蔬菜上蓋著一層煤油。而且燃煤的溫度沒法精確控制,有的大棚蔬菜被凍傷了,有的又被熱壞了,農場的綜合效益始終上不來。
就在張客尋求解決辦法的時候,國網阿榮旗供電公司那吉供電所所長李連濤找到他,為他出謀劃策。“他們建議我用電采暖,給我講解好處,還幫我們設計電采暖的線路和設備。”張客坦言,對于煤改電,曾經他始終懷有疑慮,一是怕前期投入費用大、運行成本過高,二是怕達不到理想效果、白折騰一場。而李連濤的多次努力,讓他堅定了為農場改革供暖方式的決心。
2017年8月,國網阿榮旗供電公司那吉供電所在不到三天的時間內為那吉屯農場新配置安裝4臺400千伏安變壓器,改造0.4千伏線路500多米,為農場實現“煤改電”提供了電力保障。當年9月,近千片新型碳晶暖氣片進入了農場大棚,為60個有機蔬菜大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穩定熱能。“新事物我們也不會用啊,那段時間供電所的人幾乎天天駐扎在我這,幫我們調試設備、檢查線路。”在張客看來,電力人成為了農場轉機的“救命稻草”。
隨著電采暖進入大棚,那吉屯農場的有機蔬菜種植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不僅種植環境煥然一新,經營效益也突飛猛進。2018年,那吉屯農場僅大棚有機蔬菜種植一項就實現利潤212萬元。而在以往,有機蔬菜一直是保本甚至虧損的種植項目。
一邊是效益上去了,另一邊是成本降低了。國網蒙東電力在那吉屯農場執行每千瓦時0.308元的農業電價。相比于燃煤取暖,電采暖后,每個大棚的取暖成本一天至少減少100元。全年而農場的用電量也從每月3萬度增加到現在的近10萬度,實現了農場與供電企業雙贏。
冬日的暖陽透過朗朗晴空打在教室的窗欞上,在結著窗花的玻璃上映出斑駁的影致。在舞蹈教室的一側,一排淡黃色的電暖氣整潔有序,正在為學生們提供冬日的溫暖。而在去年以前,這個教室因為又臟又冷而無法正常開課,被閑置了很久。(陳鋅)
校園和燃煤說再見
過去,河西小學一直采用傳統燃煤鍋爐取暖。每到采暖季,一車車的煤運到校園鍋爐房,道路上到處都是散落的煤塊,煤煙彌漫整個校園。燃煤鍋爐的熱量無法得到均衡調整,教學樓里的溫度也是時好時壞,早晚時段教室的平均溫度達不到15度,學生們的學習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別說上舞蹈課了,教室里都是煤煙子味兒,還賊冷,一入冬,好多孩子都凍感冒了,我們正常開展教學工作都很難。”舞蹈課教師王悅說。
改變發生在2018年冬季,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將學校原有的250千伏安變壓器擴容至400千伏安。有了充足的電力供應,學校拆除了原有0.5噸的燃煤鍋爐,為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等安裝了空調和空氣能熱泵,供暖系統實現可整體控制和分層控制的雙控制系統。
校園里再也見不到運煤車了,教室宿舍里沒有了煤煙,還變得更加溫暖舒適。1月初,為了照顧寒假留校學生,學校食堂的午餐時間延長了半小時。雖然就餐時間延長了,但取餐窗口電蒸飯車里的飯菜始終是熱氣騰騰的,等待著每一位學生前來就餐。透過窗口干凈透亮的玻璃,后廚的開水箱、消毒柜等電能設備一目了然。
“現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環境明顯好轉,家長們也放心了,我們學校的聲譽也越來越好。”河西小學校長白振禹如是說。
農場環境好了效益高了
1月4日,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已經進入隆冬,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阿榮旗那吉鎮那吉屯國營農場的有機蔬菜大棚里卻溫暖如春,蔬菜長勢喜人。那吉屯國營農場總經理張客走在大棚中間,看著干凈整潔的大棚和郁郁蔥蔥的綠色蔬菜,心中滿是喜悅。
作為農場的老職工,張客見證著農場從2004年成立至今的發展變遷。2009年,國營農場在傳統種植的基礎上引進溫室有機蔬菜種植,建設60個蔬菜大棚種植綠色有機蔬菜。張客說:“種有機蔬菜必須得用大棚,而且棚內適度溫度都有嚴格要求,但這對我們來說確實有難度。”困于當時條件局限,蔬菜大棚只能采用燃煤鍋爐取暖,需要3個鍋爐工倒班燒鍋爐,燃煤產生的黑煙把大棚的墻熏得黑一塊、白一塊,蔬菜上蓋著一層煤油。而且燃煤的溫度沒法精確控制,有的大棚蔬菜被凍傷了,有的又被熱壞了,農場的綜合效益始終上不來。
就在張客尋求解決辦法的時候,國網阿榮旗供電公司那吉供電所所長李連濤找到他,為他出謀劃策。“他們建議我用電采暖,給我講解好處,還幫我們設計電采暖的線路和設備。”張客坦言,對于煤改電,曾經他始終懷有疑慮,一是怕前期投入費用大、運行成本過高,二是怕達不到理想效果、白折騰一場。而李連濤的多次努力,讓他堅定了為農場改革供暖方式的決心。
2017年8月,國網阿榮旗供電公司那吉供電所在不到三天的時間內為那吉屯農場新配置安裝4臺400千伏安變壓器,改造0.4千伏線路500多米,為農場實現“煤改電”提供了電力保障。當年9月,近千片新型碳晶暖氣片進入了農場大棚,為60個有機蔬菜大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穩定熱能。“新事物我們也不會用啊,那段時間供電所的人幾乎天天駐扎在我這,幫我們調試設備、檢查線路。”在張客看來,電力人成為了農場轉機的“救命稻草”。
隨著電采暖進入大棚,那吉屯農場的有機蔬菜種植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不僅種植環境煥然一新,經營效益也突飛猛進。2018年,那吉屯農場僅大棚有機蔬菜種植一項就實現利潤212萬元。而在以往,有機蔬菜一直是保本甚至虧損的種植項目。
一邊是效益上去了,另一邊是成本降低了。國網蒙東電力在那吉屯農場執行每千瓦時0.308元的農業電價。相比于燃煤取暖,電采暖后,每個大棚的取暖成本一天至少減少100元。全年而農場的用電量也從每月3萬度增加到現在的近10萬度,實現了農場與供電企業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