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約翰·延森
大雪、小木屋、燃燒的壁爐,這是很多人對丹麥冬天的印象。但是,這種浪漫的印象或許未來會出現變化。2018年10月,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宣布新的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擬進一步為丹麥削減3700萬噸碳排放,以實現2050年完全取代化石燃料的目標。
地處高緯度地區的丹麥,冬季供熱時間長、面積大,因此對燃料的需求也非常大。直到本世紀初,丹麥的供暖模式仍以集中式區域供熱為主,需要大量化石能源。近年來,多數地區已轉型為分散式熱電聯產,具體包括太陽能電鍋爐、太陽能供暖燃氣、內燃機、熱泵等多種形式。這些供熱設備可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進行調整,還可以對熱能進行儲存,需要時用來供暖和制冷,具備較高的靈活性。 有丹麥學者提出,未來的“第四代區域供熱技術”,將完全摒棄化石燃料,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形成分布式智能能源網。
在諸多熱源類型中,生物質能在丹麥的表現最值得關注,依托豐富的資源,丹麥供熱正從集中式轉入區域供熱,并漸入佳境。
熱源:生物質能異軍突起
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歐洲28國中,使用生物質能供暖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是德國(15%)、法國(12%)、瑞典(10%)、意大利(9%)、芬蘭(5%)。但按比例來看,在丹麥全部供熱能源中,生物質能占比35.5%,遠高于天然氣的18.4%。其表現突出的背后或有兩個原因:一是本地資源優越,二是政府有力推動。
在資源優勢方面。 丹麥森林覆蓋面積大、木材產業發達,同時國內的農業資源發達,傳統生物質能包括農村生活用能薪柴、秸稈、稻草、稻殼及其他農業生產的廢棄物和畜禽糞便等,占總供暖使用量的91%。其中薪柴貢獻最大,農業殘渣的使用具有局限性,只有部分國家應用,丹麥便是其中之一。
在丹麥,木質成型顆粒燃料是傳統生物質能應用的典型之一,且是歐洲唯一具備市場定價的生物質能。木屑和秸稈的定價方式較為自主,各地定價不一,并沒有形成統一的官方市場價格。但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丹麥木質成型顆粒燃料的價格昂貴,使用比例將會進一步下降;秸稈使用比例未來趨于穩定,但數量有限,主要用于小型鍋爐;木屑由于價格穩定且使用效率高,應用比例正在提高。
在政府作用方面。 在丹麥生物質能供熱快速發展的背后,政府的有力推動發揮了重要作用。2010年6月,丹麥政府頒布了《國家可再生能源行動計劃》,明確制定了未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39.8%供熱和制冷用能要來自可再生能源。此后頒布的《丹麥能源政策協議》,也對利用太陽能熱和生物質進行區域供熱表示支持。另外,能源稅、排放稅、歐盟的二氧化碳排放交易體系等也帶來了發展相關項目足夠的資金。
在歐洲,生物質能主要用于供暖、交通及電力三個方面。其中,供熱占總使用比例的75%,交通和電力平分剩余的25%。作為一種熱源,生物質能在歐洲的供熱主要用于三個領域:一是用于分散式民用供熱,德國、意大利、法國、奧地利應用較多。二是用于集中式區域供熱,代表國家有丹麥、瑞典、立陶宛、芬蘭。三是用于工業供熱,典型國家有比利時、芬蘭、愛爾蘭、葡萄牙、瑞典、斯洛文尼亞。在政府的推動之下,丹麥對生物質能的應用度最高,占據可再生能源領域中的主導地位。2016 年,丹麥生物質能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8%,到 2020年,這一比例將提升至 38%。
系統:注重效率與靈活性
未來3~4年,生物質能在丹麥,甚至全球或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可再生能源中,與風能、太陽能、地熱等物理態的能源相比,生物質是唯一的固態形式,可以儲存、運輸并可與現有的能源系統接軌且最為經濟。以最保守的數據測算,每年工業供熱市場僅燃料消耗就在 4000 億人民幣以上,如果加上燃料生產、裝備、物流、服務運營,則是數萬億的大產業。
但在供暖領域的應用中,還需要著眼于供暖系統規劃的整體性、熱源的靈活多樣性和設備技術的創新利用,以此提升能量密度,達到優化供暖系統效率的目標。畢竟,區域供熱是一個大的系統,具體規劃的時候,其實不僅僅是單獨的供暖系統,還需要和其他的能源系統結合起來考慮,從全局層面規劃,才能增加供暖效率,減少污染,提升環境質量,讓人們獲得清潔的空氣和藍色的天空,這才是我們需要的最佳供暖系統。
首先,需要著眼于熱源的靈活多樣性,這與能源系統的效率是息息相關的。對比不同的能源,比如天然氣、煤、電力等,從整體來講其效率提升空間有限。而且還有熱能損失的問題,很多熱能是在管網輸送過程中損失掉了。如果想要讓供暖系統更加高效,就需要提升熱源的能量密度,或改變熱源的選擇。比如,使用一些非燃料來源,包括工業余熱、城市廢熱,或在制冷需求過程中產生的廢熱都可以加以收集利用。
其次,應用新型設備如熱泵技術,也可以讓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管網等基礎設施相對完善,集中供熱更為適用。但在農村地區,在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房子中,空氣源熱泵的效率顯然更高。如今,丹麥有太陽能電鍋爐、太陽能供暖燃氣、內燃機、熱泵等多種供熱形式。這些供熱設備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調整,還可以對熱能進行儲存,需要的時候用來供暖和制冷,靈活性很高。
最后,減少熱損耗和儲熱設施也是提升系統靈活性的重要保障條件。多年來,丹麥在提升建筑標準、加強建筑隔熱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探索。例如在樓宇建設標準上,完全可以通過政策強制要求不得使用單層玻璃,同時給出具體的能耗標準,這些都有助于提升整個供暖系統的靈活性。
大雪、小木屋、燃燒的壁爐,這是很多人對丹麥冬天的印象。但是,這種浪漫的印象或許未來會出現變化。2018年10月,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宣布新的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擬進一步為丹麥削減3700萬噸碳排放,以實現2050年完全取代化石燃料的目標。
地處高緯度地區的丹麥,冬季供熱時間長、面積大,因此對燃料的需求也非常大。直到本世紀初,丹麥的供暖模式仍以集中式區域供熱為主,需要大量化石能源。近年來,多數地區已轉型為分散式熱電聯產,具體包括太陽能電鍋爐、太陽能供暖燃氣、內燃機、熱泵等多種形式。這些供熱設備可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進行調整,還可以對熱能進行儲存,需要時用來供暖和制冷,具備較高的靈活性。 有丹麥學者提出,未來的“第四代區域供熱技術”,將完全摒棄化石燃料,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形成分布式智能能源網。
在諸多熱源類型中,生物質能在丹麥的表現最值得關注,依托豐富的資源,丹麥供熱正從集中式轉入區域供熱,并漸入佳境。
熱源:生物質能異軍突起
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歐洲28國中,使用生物質能供暖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是德國(15%)、法國(12%)、瑞典(10%)、意大利(9%)、芬蘭(5%)。但按比例來看,在丹麥全部供熱能源中,生物質能占比35.5%,遠高于天然氣的18.4%。其表現突出的背后或有兩個原因:一是本地資源優越,二是政府有力推動。
在資源優勢方面。 丹麥森林覆蓋面積大、木材產業發達,同時國內的農業資源發達,傳統生物質能包括農村生活用能薪柴、秸稈、稻草、稻殼及其他農業生產的廢棄物和畜禽糞便等,占總供暖使用量的91%。其中薪柴貢獻最大,農業殘渣的使用具有局限性,只有部分國家應用,丹麥便是其中之一。
在丹麥,木質成型顆粒燃料是傳統生物質能應用的典型之一,且是歐洲唯一具備市場定價的生物質能。木屑和秸稈的定價方式較為自主,各地定價不一,并沒有形成統一的官方市場價格。但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丹麥木質成型顆粒燃料的價格昂貴,使用比例將會進一步下降;秸稈使用比例未來趨于穩定,但數量有限,主要用于小型鍋爐;木屑由于價格穩定且使用效率高,應用比例正在提高。
在政府作用方面。 在丹麥生物質能供熱快速發展的背后,政府的有力推動發揮了重要作用。2010年6月,丹麥政府頒布了《國家可再生能源行動計劃》,明確制定了未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39.8%供熱和制冷用能要來自可再生能源。此后頒布的《丹麥能源政策協議》,也對利用太陽能熱和生物質進行區域供熱表示支持。另外,能源稅、排放稅、歐盟的二氧化碳排放交易體系等也帶來了發展相關項目足夠的資金。
在歐洲,生物質能主要用于供暖、交通及電力三個方面。其中,供熱占總使用比例的75%,交通和電力平分剩余的25%。作為一種熱源,生物質能在歐洲的供熱主要用于三個領域:一是用于分散式民用供熱,德國、意大利、法國、奧地利應用較多。二是用于集中式區域供熱,代表國家有丹麥、瑞典、立陶宛、芬蘭。三是用于工業供熱,典型國家有比利時、芬蘭、愛爾蘭、葡萄牙、瑞典、斯洛文尼亞。在政府的推動之下,丹麥對生物質能的應用度最高,占據可再生能源領域中的主導地位。2016 年,丹麥生物質能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8%,到 2020年,這一比例將提升至 38%。
系統:注重效率與靈活性
未來3~4年,生物質能在丹麥,甚至全球或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可再生能源中,與風能、太陽能、地熱等物理態的能源相比,生物質是唯一的固態形式,可以儲存、運輸并可與現有的能源系統接軌且最為經濟。以最保守的數據測算,每年工業供熱市場僅燃料消耗就在 4000 億人民幣以上,如果加上燃料生產、裝備、物流、服務運營,則是數萬億的大產業。
但在供暖領域的應用中,還需要著眼于供暖系統規劃的整體性、熱源的靈活多樣性和設備技術的創新利用,以此提升能量密度,達到優化供暖系統效率的目標。畢竟,區域供熱是一個大的系統,具體規劃的時候,其實不僅僅是單獨的供暖系統,還需要和其他的能源系統結合起來考慮,從全局層面規劃,才能增加供暖效率,減少污染,提升環境質量,讓人們獲得清潔的空氣和藍色的天空,這才是我們需要的最佳供暖系統。
首先,需要著眼于熱源的靈活多樣性,這與能源系統的效率是息息相關的。對比不同的能源,比如天然氣、煤、電力等,從整體來講其效率提升空間有限。而且還有熱能損失的問題,很多熱能是在管網輸送過程中損失掉了。如果想要讓供暖系統更加高效,就需要提升熱源的能量密度,或改變熱源的選擇。比如,使用一些非燃料來源,包括工業余熱、城市廢熱,或在制冷需求過程中產生的廢熱都可以加以收集利用。
其次,應用新型設備如熱泵技術,也可以讓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管網等基礎設施相對完善,集中供熱更為適用。但在農村地區,在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房子中,空氣源熱泵的效率顯然更高。如今,丹麥有太陽能電鍋爐、太陽能供暖燃氣、內燃機、熱泵等多種供熱形式。這些供熱設備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調整,還可以對熱能進行儲存,需要的時候用來供暖和制冷,靈活性很高。
最后,減少熱損耗和儲熱設施也是提升系統靈活性的重要保障條件。多年來,丹麥在提升建筑標準、加強建筑隔熱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探索。例如在樓宇建設標準上,完全可以通過政策強制要求不得使用單層玻璃,同時給出具體的能耗標準,這些都有助于提升整個供暖系統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