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月,我國北方城市即將陸續進入供暖季,在解決基本取暖需求的基礎上,如何做到清潔高效再度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
多年來致力于清潔高效供暖的北歐國家有哪些新的理念和實踐?新的科技手段對于提升供暖質量有哪些助益?對于2050年實現100%可再生能源應用的目標,丹麥的嘗試對中國北方城市的供暖應該有新的啟示。
優化設備性能可降耗30%
“丹麥是一個能源匱乏的國家,對外依存度極高,一旦國際市場的能源產品價格上漲就很容易導致能源短缺。過去40年,丹麥一直致力于減少能耗。”丹佛斯中國區總裁KjelgStark告訴記者,“通過多年實踐探索,丹麥供暖設備性能已有明顯提升。”
“對于中國北方特別是農村地區的供暖,空氣源熱泵是提升能效的重要設備之一。”KjelgStark指出,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管網等基礎設施相對完善,集中供熱更為適用。但在農村地區,“在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房子中,空氣源熱泵的效率顯然更高”。
據KjelgStark介紹,目前,丹佛斯已經與很多中國企業建立合作。“我們為合作伙伴提供壓縮機、換熱器、膨脹閥等空氣源熱泵的核心部件。在北京已經有很好的項目,通過優化設備性能,可以減少約30%的能耗。”針對不同的場景,KjelgStark表示,在商業化的樓宇中,通過提升空調等核心設備的性能,將節省約30%的能源消耗。“如果是區域化的集中供熱,相應的項目經驗表明,降耗水平也將在20-30%。”
“隨著中國北方不斷推進清潔高效供暖,特別是在‘煤改電’地區,好的設備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系統靈活性提升空間廣闊
除提升核心設備的性能外,在設計層面優化整個供暖系統的解決方案也是提升能效的重要手段。
“關注到系統層面,著眼于供暖系統的靈活性有望在現有思路的基礎上實現新的突破。”丹麥能源署國際顧問JohnTangJensen表示,為提升供暖系統效率,就需要提升能量密度。“改變熱源就是重要的方式之一。”
JohnTangJensen提出,非燃料來源的熱量應該被充分利用。“例如工業余熱、城市廢熱,或在制冷需求過程中產生的廢熱都可以加以收集利用。”此外,JohnTangJensen表示,在完善的供暖系統中,光伏、天然氣等多種能源類型要相互配合,“一個高度靈活的供熱系統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對熱能進行存儲,在需要的時候進行供暖或制冷,多種需求都是可以調節的”。
在熱源多樣化的基礎上,KjelgStark進一步提出,減少熱損耗也是提升系統靈活性的重要保障條件。“多年來,丹麥在提升建筑標準、加強建筑隔熱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探索。例如在樓宇建設標準上,完全可以通過政策強制要求不得使用單層玻璃,同時給出具體的能耗標準,這些都有助于提升整個供暖體統的靈活性。”
計量與付費方式待優化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酒店房間里都會覺得太熱,但一到室外馬上又覺得自己穿的太薄。這意味著熱量的分布是不合理的,如果我們想進一步節能降耗,例如降低50%的能耗,就必須杜絕這樣的情況,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在KjelgStark看來,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需求側。
“從用戶角度而言,有三個要素需要明確。第一,用戶必須為使用的熱量付費;第二,用戶必須清楚自己使用了多少熱;第三,用戶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用熱量。”KjelgStark強調,特別是在熱量控制上,需要智能化的系統,“例如,將臥室和客廳設置成不同溫度,就可以有效避免熱量的浪費”。
KjelgStark指出,未來AI和大數據技術將在這一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一旦有了智能化的實時監測,通過足夠的數據支撐,就可以對人的行為進行預測。例如結合天氣和氣象預報,在大數據基礎上就可以分析出在一棟寫字樓內,室外溫度是如何影響人們使用室內空調系統的,這時智能化設備就可以盡可能地在舒適人體感受和高效節能之間找到平衡點,而且也會為供熱企業帶來更大靈活性。”
“同時,通過連續不斷的實踐積累,我們就可以獲知不同場景在不同時間點的溫度、怎樣才能以更適宜的溫度獲得更舒適的人體感受、這一過程中要消耗多少能源,我們將這些數據積累起來,就可以為下一代技術革新提供支持。”
多年來致力于清潔高效供暖的北歐國家有哪些新的理念和實踐?新的科技手段對于提升供暖質量有哪些助益?對于2050年實現100%可再生能源應用的目標,丹麥的嘗試對中國北方城市的供暖應該有新的啟示。
優化設備性能可降耗30%
“丹麥是一個能源匱乏的國家,對外依存度極高,一旦國際市場的能源產品價格上漲就很容易導致能源短缺。過去40年,丹麥一直致力于減少能耗。”丹佛斯中國區總裁KjelgStark告訴記者,“通過多年實踐探索,丹麥供暖設備性能已有明顯提升。”
“對于中國北方特別是農村地區的供暖,空氣源熱泵是提升能效的重要設備之一。”KjelgStark指出,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管網等基礎設施相對完善,集中供熱更為適用。但在農村地區,“在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房子中,空氣源熱泵的效率顯然更高”。
據KjelgStark介紹,目前,丹佛斯已經與很多中國企業建立合作。“我們為合作伙伴提供壓縮機、換熱器、膨脹閥等空氣源熱泵的核心部件。在北京已經有很好的項目,通過優化設備性能,可以減少約30%的能耗。”針對不同的場景,KjelgStark表示,在商業化的樓宇中,通過提升空調等核心設備的性能,將節省約30%的能源消耗。“如果是區域化的集中供熱,相應的項目經驗表明,降耗水平也將在20-30%。”
“隨著中國北方不斷推進清潔高效供暖,特別是在‘煤改電’地區,好的設備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系統靈活性提升空間廣闊
除提升核心設備的性能外,在設計層面優化整個供暖系統的解決方案也是提升能效的重要手段。
“關注到系統層面,著眼于供暖系統的靈活性有望在現有思路的基礎上實現新的突破。”丹麥能源署國際顧問JohnTangJensen表示,為提升供暖系統效率,就需要提升能量密度。“改變熱源就是重要的方式之一。”
JohnTangJensen提出,非燃料來源的熱量應該被充分利用。“例如工業余熱、城市廢熱,或在制冷需求過程中產生的廢熱都可以加以收集利用。”此外,JohnTangJensen表示,在完善的供暖系統中,光伏、天然氣等多種能源類型要相互配合,“一個高度靈活的供熱系統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對熱能進行存儲,在需要的時候進行供暖或制冷,多種需求都是可以調節的”。
在熱源多樣化的基礎上,KjelgStark進一步提出,減少熱損耗也是提升系統靈活性的重要保障條件。“多年來,丹麥在提升建筑標準、加強建筑隔熱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探索。例如在樓宇建設標準上,完全可以通過政策強制要求不得使用單層玻璃,同時給出具體的能耗標準,這些都有助于提升整個供暖體統的靈活性。”
計量與付費方式待優化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酒店房間里都會覺得太熱,但一到室外馬上又覺得自己穿的太薄。這意味著熱量的分布是不合理的,如果我們想進一步節能降耗,例如降低50%的能耗,就必須杜絕這樣的情況,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在KjelgStark看來,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需求側。
“從用戶角度而言,有三個要素需要明確。第一,用戶必須為使用的熱量付費;第二,用戶必須清楚自己使用了多少熱;第三,用戶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用熱量。”KjelgStark強調,特別是在熱量控制上,需要智能化的系統,“例如,將臥室和客廳設置成不同溫度,就可以有效避免熱量的浪費”。
KjelgStark指出,未來AI和大數據技術將在這一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一旦有了智能化的實時監測,通過足夠的數據支撐,就可以對人的行為進行預測。例如結合天氣和氣象預報,在大數據基礎上就可以分析出在一棟寫字樓內,室外溫度是如何影響人們使用室內空調系統的,這時智能化設備就可以盡可能地在舒適人體感受和高效節能之間找到平衡點,而且也會為供熱企業帶來更大靈活性。”
“同時,通過連續不斷的實踐積累,我們就可以獲知不同場景在不同時間點的溫度、怎樣才能以更適宜的溫度獲得更舒適的人體感受、這一過程中要消耗多少能源,我們將這些數據積累起來,就可以為下一代技術革新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