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冬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更加因地制宜,不再“一刀切”。
進入秋冬季節,由于大氣擴散條件等因素影響,在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面壓力更大。10月13日15時,生態環境部全國及重點區域空氣質量預報提示顯示,未來三天,全國大部空氣質量較好,華北和西北局地可能出現中度污染。14-16日,東北、華東、華南和西南大部以優良為主,局地可能出現輕度污染;華北和西北大部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局地可能出現中度污染,西北部分城市受沙塵影響可能出現短時重度污染。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下稱《攻堅行動方案》)于近日正式公布,相較之前的版本,正式版取消統一的限產停工比例,由各個地方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停工限產的范圍和時間。不再“一刀切”式停工限產,把權力下放給地方。
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控差別化管理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按照生態環境部與中國氣象局共同建立的聯合工作機制,國家氣候中心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對我國重點區域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進行了聯合會商,預測秋冬季大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比去年差。
《攻堅行動方案》范圍依然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主要目標是全面完成2018年空氣質量改善目標;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3%左右。
《攻堅行動方案》明確指出,“實行差別化錯峰生產,嚴禁采取‘一刀切’方式。各地重點對鋼鐵、建材、焦化、鑄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實施采暖期錯峰生產;根據采暖期月度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結果,可適當縮短或延長錯峰生產時間。”
對于今年《攻堅行動方案》中的變化,劉友賓表示嚴重污染企業不要有心存僥幸的想法。對各類污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未達到排污許可管理要求,或未按期完成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改造任務的,加嚴要求,全面采取錯峰生產措施;對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限制類的,要提高限產比例或實施停產。
劉友賓同時提及,《攻堅行動方案》充分考慮到差異化問題,涉及供暖、協同處置城市垃圾或危險廢物等保民生任務的,會進一步加強民生保障。行業污染排放績效水平明顯好于同行業其他企業的環保標桿企業,包括治理水平全面達到超低排放的,使用天然氣、電、電廠熱力等清潔能源作為燃料或熱源的,可不予限產。
前9個月天然氣進口增幅明顯
2017年的年初,當時的環保部(現為生態環境部)聯合京津冀豫魯晉六地政府發文,將“2+26”城市列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首批實施范圍。上述城市開始大規模的“煤改氣”推進行動。在煤改氣推進的同時,國內不少地區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問題。至2017年12月4日,為保障民生,《關于請做好散煤綜合治理確保群眾溫暖過冬工作的函》下發,要求沒有完工的項目及地方,繼續沿用過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已經完工的項目及地方,必須確保氣源、電源穩定供應及價格穩定。
隨著北方采暖季臨近,天然氣使用問題備受關注。10月12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在海關總署2018年前三季度進出口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中國1-9月份天然氣進口同比增長34%至6478萬噸。早在7月,國際能源署已在上海發布《天然氣市場報告2018》稱,預計在2017-2023年間,中國將貢獻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長的37%,高于任何其他國家,全球天然氣市場正處于轉型期。
對于天然氣市場的飛速發展,國務院發文,要求著力破解天然氣產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有效解決天然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確保國內快速增儲上產,供需基本平衡,設施運行安全高效,民生用氣保障有力,市場機制進一步理順,實現天然氣產業健康有序安全可持續發展。要求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健全天然氣多元化海外供應體系、構建多層次儲備體系、強化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建立天然氣供需預測預警機制、建立天然氣發展綜合協調機制、建立健全天然氣需求側管理和調峰機制、建立完善天然氣供應保障應急體系、理順天然氣價格機制、強化天然氣全產業鏈安全運行機制。
進入秋冬季節,由于大氣擴散條件等因素影響,在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面壓力更大。10月13日15時,生態環境部全國及重點區域空氣質量預報提示顯示,未來三天,全國大部空氣質量較好,華北和西北局地可能出現中度污染。14-16日,東北、華東、華南和西南大部以優良為主,局地可能出現輕度污染;華北和西北大部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局地可能出現中度污染,西北部分城市受沙塵影響可能出現短時重度污染。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下稱《攻堅行動方案》)于近日正式公布,相較之前的版本,正式版取消統一的限產停工比例,由各個地方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停工限產的范圍和時間。不再“一刀切”式停工限產,把權力下放給地方。
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控差別化管理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按照生態環境部與中國氣象局共同建立的聯合工作機制,國家氣候中心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對我國重點區域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進行了聯合會商,預測秋冬季大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比去年差。
《攻堅行動方案》范圍依然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主要目標是全面完成2018年空氣質量改善目標;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3%左右。
《攻堅行動方案》明確指出,“實行差別化錯峰生產,嚴禁采取‘一刀切’方式。各地重點對鋼鐵、建材、焦化、鑄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實施采暖期錯峰生產;根據采暖期月度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結果,可適當縮短或延長錯峰生產時間。”
對于今年《攻堅行動方案》中的變化,劉友賓表示嚴重污染企業不要有心存僥幸的想法。對各類污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未達到排污許可管理要求,或未按期完成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改造任務的,加嚴要求,全面采取錯峰生產措施;對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限制類的,要提高限產比例或實施停產。
劉友賓同時提及,《攻堅行動方案》充分考慮到差異化問題,涉及供暖、協同處置城市垃圾或危險廢物等保民生任務的,會進一步加強民生保障。行業污染排放績效水平明顯好于同行業其他企業的環保標桿企業,包括治理水平全面達到超低排放的,使用天然氣、電、電廠熱力等清潔能源作為燃料或熱源的,可不予限產。
前9個月天然氣進口增幅明顯
2017年的年初,當時的環保部(現為生態環境部)聯合京津冀豫魯晉六地政府發文,將“2+26”城市列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首批實施范圍。上述城市開始大規模的“煤改氣”推進行動。在煤改氣推進的同時,國內不少地區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問題。至2017年12月4日,為保障民生,《關于請做好散煤綜合治理確保群眾溫暖過冬工作的函》下發,要求沒有完工的項目及地方,繼續沿用過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已經完工的項目及地方,必須確保氣源、電源穩定供應及價格穩定。
隨著北方采暖季臨近,天然氣使用問題備受關注。10月12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在海關總署2018年前三季度進出口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中國1-9月份天然氣進口同比增長34%至6478萬噸。早在7月,國際能源署已在上海發布《天然氣市場報告2018》稱,預計在2017-2023年間,中國將貢獻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長的37%,高于任何其他國家,全球天然氣市場正處于轉型期。
對于天然氣市場的飛速發展,國務院發文,要求著力破解天然氣產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有效解決天然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確保國內快速增儲上產,供需基本平衡,設施運行安全高效,民生用氣保障有力,市場機制進一步理順,實現天然氣產業健康有序安全可持續發展。要求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健全天然氣多元化海外供應體系、構建多層次儲備體系、強化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建立天然氣供需預測預警機制、建立天然氣發展綜合協調機制、建立健全天然氣需求側管理和調峰機制、建立完善天然氣供應保障應急體系、理順天然氣價格機制、強化天然氣全產業鏈安全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