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4日,大陸四家入圍世界光伏組件廠商十強的上市企業的第二季度財務報告都將公布完畢。從已經公布財報的英利綠色能源、無錫尚德和晶澳太陽能三家公司的業績看,二季度收入同比均實現了大幅增長。
然而,專家分析認為,全球太陽能市場供給過剩或將再現,相關國家可能會發起貿易保護。由于我國95%以上的光伏產品依賴出口,因此光伏產業前景仍不容樂觀。光伏企業應該未雨綢繆,提前布局,盡快打入新興市場,在保持自身成本優勢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逐步改變以往單純依靠價格優勢的競爭策略。
亮麗業績
光伏上市公司半年報喜人
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漸轉暖,再加上各國政府大力推廣太陽能的拉動效應漸顯,光伏產業已經呈現了強勢的復蘇態勢,進入2010年這一勢頭依然不減。截至目前,大陸已有三家入圍世界光伏組件廠商十強的企業公布了第二季度財務報告。
其中,英利綠色能源的2010財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顯示,該公司二季度實現總營收3 .981億美元,同比增長80.1%,環比增長10.2%。無錫尚德的2010年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二季度凈營收6 .251億美元,同比增長94.8%,環比增長6 .3%。晶澳太陽能的2010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第二季度總收入3.51億美元,環比增長25%。
8月24日,天合光能也將發布二季度財報。機構大多預期該公司上半年收入將同比大幅增長。在此前的一季報中,該公司預計2010年全年出貨量為750兆瓦到800兆瓦之間,比2009年增加88%到100%。
“主要企業二季度業績整體良好,主要原因在于期內全球光伏市場的旺盛需求量,這里面的關鍵自然是德國市場。”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0年上半年德國新增光伏安裝量達3G W,而6月單月的安裝量大幅增長,則與7月份德國將下調補貼這一事件引發的搶裝行情密切相關。
姜謙說,除了德國之外,包括意大利、法國、捷克、比利時、希臘等在內的其他歐洲國家,以及美國、印度,甚至是中國本土等市場容量的擴大,也是二季度全球光伏市場旺盛需求量的保障。由于中國光伏企業占據全球四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因此,上半年全球光伏市場7G W以上的安裝量,自然也直接帶動了光伏企業業績的大幅增長。
除了市場的旺盛需求這一點之外,自今年3月份以來,全球范圍內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上升,這也是光伏廠商業績大幅增長的關鍵因素。姜謙舉例說,以太陽能電池價格為例,2010年一季度全球范圍太陽能電池平均價格維持在1.3歐元/瓦左右,但至6月底這一價格在1 .42歐元/瓦,環比增幅接近7%。而在2009年上半年,時值金融危機的嚴重肆虐時期,歐洲各國尤其是西班牙在太陽能領域的政策發生重大轉變,引起全球光伏市場急劇萎縮,進一步引起光伏產品價格的大幅下跌。
“從目前來看,全球范圍內的旺盛需求量還在持續,中國光伏企業的出口繼續保持平穩態勢,但自7月初德國補貼下調之后,德國市場目前的需求量已經大幅銳減,中國企業對德出口自然呈下滑態勢。”姜謙說。
商會預警
關注國際環境 警惕貿易保護
雖然目前中國企業在全球光伏市場占據了四成以上的份額,但這一市場的國際競爭愈演愈烈。美國總統奧巴馬近日在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發表演講稱,將在清潔能源產業方面與中國和印度展開競爭,向美國人提供數百萬的就業崗位。美國政府將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這一新興產業,包括制造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汽車電池、建設核電站、發展清潔煤技術等。
與此同時,韓國三星集團也于今年5月宣布,將在未來10年間投資210億美元于可再生能源等領域使其業務更為多元化。太陽能電池板恰恰是其中最關鍵的組成部分,而在此之前,日本廠商的集體擴產更是來勢兇猛。
競爭激烈化使得貿易保護風險加大,反傾銷的隱患仍然值得警惕,雖然歐美廠商去年發起的一波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動議暫時平息,但這并不代表這一風波已經完全煙消云散,而這恰恰是中國光伏產業終端市場在外的最大隱患。“由于我國95%以上的光伏產品依賴出口,且集中在德國等少數國家,一旦這些國家發起貿易保護措施,對我國光伏產業的打擊稱得上毀滅性的。”姜謙表示。
除貿易保護風險外,歐洲一些國家擬下調或取消政府對太陽能補貼支持政策,也會對市場帶來長期沖擊。《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獲悉,據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產業組織EPIA分析,由于歐洲一些國家擬下調或取消政府對太陽能補貼支持政策,預計今年下半年太陽能行業的產品價格將持平及小幅下降,若明年需求轉為萎縮,全球太陽能市場供給過剩或將再現。全球太陽能產業恐將重蹈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覆轍,面臨新一波寒冬。
“根據當前國際環境,機電商會法律服務中心提請中國光伏電池等出口企業對海外產業發展動向保持密切關注,警惕相關國家可能采取的貿易保護措施。”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法律服務中心負責人劉慧娟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商會已經于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