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北方大部分地區重污染天氣主要發生在采暖季,以北京為例,冬季采暖期比非采暖期PM2.5濃度高50%以上,取暖污染成為北方冬季霧霾重要成因之一。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備受矚目。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院長謝秋野現場發言
新增清潔取暖面積20億平方米
“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關系北方地區廣大群眾溫暖過冬,關系霧霾天能不能減少,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農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內容。”2016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14次會議提出,要加快提高清潔供暖比重。
之后,2017年十部委聯合發布了《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對清潔取暖工作進行系統全面安排,并為清潔取暖特別是北方清潔取暖提出了戰略性目標——2019年清潔取暖率達到50%,2021年達到70%,力爭用五年左右時間,基本實現霧霾嚴重地區散煤供暖的清潔化。
為實現清潔取暖,中央政府提供200億元支持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工作,各地政府也制定了煤改氣、煤改電相應低價用氣、用電政策等相關支持措施。目前,2017年清潔取暖已取得初步成效,北方地區新增清潔取暖面積約20億平方米。完成了煤改氣、煤改電合計578萬戶,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8個城市完成了煤改氣、煤改電約390萬戶。
2017-2018年通過政府推動和全社會參與,大氣質量明顯好轉,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39.6%、34.3%、27.7%;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
清潔取暖不是“雙替代”
值得注意的是,206億平方米的取暖區域面積中,農村約占65億平方米;從供暖結構上看,資源稟賦決定了用煤取暖占比高達83%,清潔取暖挑戰巨大。
為實現清潔供暖,如果全部實現煤改氣,用氣總量約2000億立方米,與我國2017年全社會的天然氣用氣量2373億立方米基本持平;如果全部實現煤改電,大概需要用電2萬億度,約是2017年 居民用電8695億度的兩倍。因此,單一采用天然氣和電簡單代替現有取暖方式還有待研究,清潔取暖不是簡單的“雙替代”。
事實上,我國取暖用散燒煤2億噸,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的關鍵應該抓散燒煤替代。
同時,還應該考慮財政補貼和行政降價的可持續問題。以北京為例,煤改電每戶每年一個采暖季指標是一萬度,每度是0.2元,每個采暖季要給每戶補貼2000元。若將該補貼方式推廣到京津冀地區30%的取暖面積,僅這項補貼就大概需要400億元,還不考慮正常的改造投入。從價格因素來看,燃煤用能成本約30元,天然氣約58元,用電約87元,政府補貼壓力很大。
此外,農村建筑節能標準相對比較低,僅有20%采取一定的保暖或節能措施,能耗和門窗散熱很大。農村供暖綜合能耗約為27千克標煤/平方米,而節能建筑能耗是8.7千克標煤/平方米,因此,農村清潔取暖要加大對建筑本身的改造利用,否則就會形成“邊供熱、邊補貼、邊浪費”的局面,造成巨大浪費。
供暖系統需全面升級
推進我國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應從整個能源系統特別是能源規劃引領方面給予更大的關注。
首先,不能簡單地“一刀切”去煤化,應對煤炭、天然氣、電以及可再生能源,結合不同地區和能源稟賦情況統籌考慮。供暖系統需全面升級,不應局限于單一的供暖側即熱源側改造,在能源輸送過程中也要提高效率,并提高用戶端即使用端的節能意識。
在這個過程中,應結合不同地方的采暖情況,采用多種能源統籌規劃,特別是多能互補、取長補短。對于大規模的集中供暖可采用基本熱負荷,如超低排放燃煤等成本熱源,同時利用電、氣等靈活熱源提高整體效應。對于分散供暖可以利用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如光、風等,輔以電、燃氣以及生物質等熱源,形成綜合性的清潔能源供給。
同時,對不同的資源稟賦和清潔取暖實施目標要區別對待,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污染較重但經濟相對發達,可在這些地區率先實現清潔取暖;對經濟發展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區,要考慮整個社會及居民采暖的經濟可承受能力,制定區別對待的規劃目標。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需要政府近期是采用財政補貼以及價格政策推動,長遠形成以市場配置資源帶來相對紅利,引入社會資本,加大企業在清潔取暖方面的投入,真正實現政府推動、企業為主、居民可承受的良性循環。
為推進北方地區清潔供暖,我們建議,要加大規劃研究,并在實施過程中及時評估調整,同時將散煤替代作為清潔能源的主攻方向。此外,應加快市場化建設,同步抓好建筑保溫改造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按熱量收費方式。
(文丨本報記者武曉娟/整理)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院長謝秋野現場發言
“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關系北方地區廣大群眾溫暖過冬,關系霧霾天能不能減少,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農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內容。”2016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14次會議提出,要加快提高清潔供暖比重。
之后,2017年十部委聯合發布了《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對清潔取暖工作進行系統全面安排,并為清潔取暖特別是北方清潔取暖提出了戰略性目標——2019年清潔取暖率達到50%,2021年達到70%,力爭用五年左右時間,基本實現霧霾嚴重地區散煤供暖的清潔化。
為實現清潔取暖,中央政府提供200億元支持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工作,各地政府也制定了煤改氣、煤改電相應低價用氣、用電政策等相關支持措施。目前,2017年清潔取暖已取得初步成效,北方地區新增清潔取暖面積約20億平方米。完成了煤改氣、煤改電合計578萬戶,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8個城市完成了煤改氣、煤改電約390萬戶。
2017-2018年通過政府推動和全社會參與,大氣質量明顯好轉,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39.6%、34.3%、27.7%;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
清潔取暖不是“雙替代”
值得注意的是,206億平方米的取暖區域面積中,農村約占65億平方米;從供暖結構上看,資源稟賦決定了用煤取暖占比高達83%,清潔取暖挑戰巨大。
為實現清潔供暖,如果全部實現煤改氣,用氣總量約2000億立方米,與我國2017年全社會的天然氣用氣量2373億立方米基本持平;如果全部實現煤改電,大概需要用電2萬億度,約是2017年 居民用電8695億度的兩倍。因此,單一采用天然氣和電簡單代替現有取暖方式還有待研究,清潔取暖不是簡單的“雙替代”。
事實上,我國取暖用散燒煤2億噸,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的關鍵應該抓散燒煤替代。
同時,還應該考慮財政補貼和行政降價的可持續問題。以北京為例,煤改電每戶每年一個采暖季指標是一萬度,每度是0.2元,每個采暖季要給每戶補貼2000元。若將該補貼方式推廣到京津冀地區30%的取暖面積,僅這項補貼就大概需要400億元,還不考慮正常的改造投入。從價格因素來看,燃煤用能成本約30元,天然氣約58元,用電約87元,政府補貼壓力很大。
此外,農村建筑節能標準相對比較低,僅有20%采取一定的保暖或節能措施,能耗和門窗散熱很大。農村供暖綜合能耗約為27千克標煤/平方米,而節能建筑能耗是8.7千克標煤/平方米,因此,農村清潔取暖要加大對建筑本身的改造利用,否則就會形成“邊供熱、邊補貼、邊浪費”的局面,造成巨大浪費。
供暖系統需全面升級
推進我國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應從整個能源系統特別是能源規劃引領方面給予更大的關注。
首先,不能簡單地“一刀切”去煤化,應對煤炭、天然氣、電以及可再生能源,結合不同地區和能源稟賦情況統籌考慮。供暖系統需全面升級,不應局限于單一的供暖側即熱源側改造,在能源輸送過程中也要提高效率,并提高用戶端即使用端的節能意識。
在這個過程中,應結合不同地方的采暖情況,采用多種能源統籌規劃,特別是多能互補、取長補短。對于大規模的集中供暖可采用基本熱負荷,如超低排放燃煤等成本熱源,同時利用電、氣等靈活熱源提高整體效應。對于分散供暖可以利用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如光、風等,輔以電、燃氣以及生物質等熱源,形成綜合性的清潔能源供給。
同時,對不同的資源稟賦和清潔取暖實施目標要區別對待,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污染較重但經濟相對發達,可在這些地區率先實現清潔取暖;對經濟發展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區,要考慮整個社會及居民采暖的經濟可承受能力,制定區別對待的規劃目標。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需要政府近期是采用財政補貼以及價格政策推動,長遠形成以市場配置資源帶來相對紅利,引入社會資本,加大企業在清潔取暖方面的投入,真正實現政府推動、企業為主、居民可承受的良性循環。
為推進北方地區清潔供暖,我們建議,要加大規劃研究,并在實施過程中及時評估調整,同時將散煤替代作為清潔能源的主攻方向。此外,應加快市場化建設,同步抓好建筑保溫改造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按熱量收費方式。
(文丨本報記者武曉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