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相信這里居然是石化企業污水處理廠。”在某化纖公司水務中心生態塘邊,來自南京師范大學的任威威對著池塘里盛開的大朵荷花和魚群發出感嘆。池塘里的水正是企業回用的中水。
暑假伊始,江蘇省環保宣教中心聯合中石化駐蘇企業,開展面向江蘇高校環保社團的專題公眾開放活動,一起去長江沿岸的石油化工企業調研,看看它們的環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做得怎么樣。
收到活動通知后,高校社團交流群里炸開了鍋:“長江沿岸的化工企業是如何處理污水的?”“油氣回收裝置真的有用嗎?”一位同學的留言更是直接:聽到“化工”二字,就感覺“味道刺鼻,污水橫流”。
然而,經過兩天對石化行業全產業鏈實地探訪后,大學生們都有了全新的認識:“原來除了汽油柴油,我們的衣服、牙刷、杯子,都是石化企業生產的。”“沒想到化工廠里竟然沒味道。”
油氣回收每年可為20萬輛車加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原來在加油站加油,總是能聞到強烈的汽油味,但是現在幾乎聞不到,你知道是為什么嗎?”在一家石化公司的油庫,工作人員向現場的大學生提問。
“因為有油氣回收設備將汽油揮發的氣體進行收集。”這既可防止油氣揮發造成的大氣污染,又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原來,加油站回收后的油氣被存儲在油罐內,隨送油的車再運回油庫,然后由這臺裝置將油氣重新“變回”油。
據了解,自2013年實施油氣回收改造以來,每年回收的汽油量可加滿20萬輛汽車油箱。遍布城市鄉村各處的加油站,除了加裝油氣回收裝置,還有一個看不到的環保改變:地下儲油罐由單層變為雙層,通過防滲漏在線檢測系統隨時監控,最大程度防止油品滲漏。
不讓一滴水未經處理排入長江
某石化公司的8號碼頭在長江邊上,抬眼即是長江四橋,沿江一公里多的岸線,會不會有污水直接排入長江?
公司工作人員說,企業全面梳理了所有污水、雨水排口,要求碼頭生活污水、雨水全部進入污水處理廠,嚴禁一滴水未經處理排入長江。同時通過源頭減排、過程管控、末端治理環節,最大限度增加污水回用,2018年工業水重復利用率達97.8%。目前,公司九成的產品都已通過管道向外輸送,利用尾氣治理裝置,將碼頭裝卸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服裝牙刷,離不開石化
某化纖公司的展廳內,陳設著枕頭、被子、衣服、牙刷、飲料瓶……大家都沒想到,這些產品,竟然是石油做成的。來自河海大學的同學感嘆:“石油化工真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產業。”
隨后,大家還看到了應用于港珠澳大橋拉索的高性能聚乙烯纖維的生產過程;在國內首條單產規模最大的滌綸短纖維的生產線,見證“石油變紡織品”的奇跡。
在交流座談會上,這家化纖公司的技術、管理骨干對于大學生提出的污泥處置、噪聲防護、污染排放標準等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公司科研人員還透露,10年前公司就已立項研究可降解材料,目前已生產出在堆肥條件下6個月降解率可達90%的“環保塑料瓶”,正在擴大試用,即將量產。
兩天的活動讓大學生們收獲滿滿。南京藝術學院的顧同學說:“我對企業的環境治理有了更多認識,也讓我想到以后在專業設計中,也會考慮選擇環保材料,并且會一直關注這方面的信息。”(劉萍 李苑)
暑假伊始,江蘇省環保宣教中心聯合中石化駐蘇企業,開展面向江蘇高校環保社團的專題公眾開放活動,一起去長江沿岸的石油化工企業調研,看看它們的環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做得怎么樣。
收到活動通知后,高校社團交流群里炸開了鍋:“長江沿岸的化工企業是如何處理污水的?”“油氣回收裝置真的有用嗎?”一位同學的留言更是直接:聽到“化工”二字,就感覺“味道刺鼻,污水橫流”。
然而,經過兩天對石化行業全產業鏈實地探訪后,大學生們都有了全新的認識:“原來除了汽油柴油,我們的衣服、牙刷、杯子,都是石化企業生產的。”“沒想到化工廠里竟然沒味道。”
油氣回收每年可為20萬輛車加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原來在加油站加油,總是能聞到強烈的汽油味,但是現在幾乎聞不到,你知道是為什么嗎?”在一家石化公司的油庫,工作人員向現場的大學生提問。
“因為有油氣回收設備將汽油揮發的氣體進行收集。”這既可防止油氣揮發造成的大氣污染,又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原來,加油站回收后的油氣被存儲在油罐內,隨送油的車再運回油庫,然后由這臺裝置將油氣重新“變回”油。
據了解,自2013年實施油氣回收改造以來,每年回收的汽油量可加滿20萬輛汽車油箱。遍布城市鄉村各處的加油站,除了加裝油氣回收裝置,還有一個看不到的環保改變:地下儲油罐由單層變為雙層,通過防滲漏在線檢測系統隨時監控,最大程度防止油品滲漏。
不讓一滴水未經處理排入長江
某石化公司的8號碼頭在長江邊上,抬眼即是長江四橋,沿江一公里多的岸線,會不會有污水直接排入長江?
公司工作人員說,企業全面梳理了所有污水、雨水排口,要求碼頭生活污水、雨水全部進入污水處理廠,嚴禁一滴水未經處理排入長江。同時通過源頭減排、過程管控、末端治理環節,最大限度增加污水回用,2018年工業水重復利用率達97.8%。目前,公司九成的產品都已通過管道向外輸送,利用尾氣治理裝置,將碼頭裝卸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服裝牙刷,離不開石化
某化纖公司的展廳內,陳設著枕頭、被子、衣服、牙刷、飲料瓶……大家都沒想到,這些產品,竟然是石油做成的。來自河海大學的同學感嘆:“石油化工真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產業。”
隨后,大家還看到了應用于港珠澳大橋拉索的高性能聚乙烯纖維的生產過程;在國內首條單產規模最大的滌綸短纖維的生產線,見證“石油變紡織品”的奇跡。
在交流座談會上,這家化纖公司的技術、管理骨干對于大學生提出的污泥處置、噪聲防護、污染排放標準等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公司科研人員還透露,10年前公司就已立項研究可降解材料,目前已生產出在堆肥條件下6個月降解率可達90%的“環保塑料瓶”,正在擴大試用,即將量產。
兩天的活動讓大學生們收獲滿滿。南京藝術學院的顧同學說:“我對企業的環境治理有了更多認識,也讓我想到以后在專業設計中,也會考慮選擇環保材料,并且會一直關注這方面的信息。”(劉萍 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