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個中國城市將加入嚴格控煙“陣營”。張家口作為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地,是有立法權地級市中第一個進行控煙立法的城市,市人大近期將進行控煙立法審議。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在內的約20個城市出臺了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地方性法規。
一方面,立法層面舉措不斷升級;另一方面,在實施過程中,城市的“煙火”依然難以完全熄滅。“立法比施法更重要。”在近日召開的2018年度十大控煙法律事件發布暨研討會上,多位健康和法學專家共同探討如何通過控煙立法、有效執法等手段,建設無煙城市。
地方立法有亮點、有期待
吸煙不僅僅危害人體健康,還會對環境造成危害。在吸煙的室內,PM2.5的濃度比未吸煙時的濃度的上升數十倍。早在2003年,中國就簽署了《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要求所有的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全面無煙。
近年來,武漢、重慶、秦皇島等城市開展了無煙立法,特別是秦皇島,室內不僅全禁,出于保護沙灘、保護生態環境的考慮,規定沙灘同樣禁止吸煙。
深圳也在修法,控煙不僅擴展到了公共場所室外5米以內范圍,還包括高鐵站臺等都要全面禁煙,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西安出臺的控煙辦法,除了明確對吸煙當事人施以處罰外,還對相關場所一方的管理者規定了勸阻義務。對不聽勸阻的吸煙者,要求其離開該場所;對不聽勸阻且不離開該場所的,應當固定相關證據并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舉報;對不聽勸阻并擾亂公共秩序的,向公安機關報案。
除了西安之外,杭州也在升級城市控煙條例,從2019年起,杭州從部分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擴大到全市范圍。同時,將電子煙草煙霧納入禁煙場所的監管范圍,就是禁煙場所也禁吸電子煙,這是我國控煙立法的一個很大進步,值得其他城市借鑒。
多方博弈有進步、有妥協
各地制定控制吸煙條例的立法過程中經過了激烈的博弈,雖然有些場所,像餐飲、娛樂場所,設置了很長的緩沖期,禁煙立法仍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近年來,隨著法治進程的加快, 停車超3分鐘熄火、 煙花爆竹禁放、綠色出行等一批環保倡議被多地寫入法律法規。如何保障立法有效落實落地,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執法難”已經不是不立法的借口。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楊杰認為,從多個城市的控煙執法實踐來看,首先立一部符合《公約》要求的“善”法,之后廣泛宣傳、積極執法,實現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無煙并不是遙不可及的空想。
他認為,控煙立法和執法需要注意與時俱進。有新的科學研究證據之后,要納入到法律里面,例如電子煙。還有一些執法教訓,在立法的過程中要考慮執法的問題,一旦立好之后,對于執法不要有相應的障礙,“你的立法要能夠推動你的執法”。
“ 從某種意義上講,立法比施法更重要。”北京市義派律師事務所公益法律中心執行主任李恩澤認為,強化監督執法具體辦法由設區的市級以上人大常委會或者人民政府制定。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徐昕認為,很多控煙努力最終都通過立法確定下來,本身就是最大的成果。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可以利用《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征求意見的契機,積極表達訴求,同時還應增加吸煙對生態環境破壞這一條款。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發會)副秘書長馬勇認為,在室內控煙工作進展緩慢,甚至在某些方面遇到很大障礙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開辟新的領域、新的渠道推動室內控煙工作。比如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使得對環境公共利益有損害的違法行為,由一些社會力量去介入,進行遏制。
在2018年底,綠發會以某一個地區的商場“兒童樂園”緊靠吸煙室,吸煙室長期開門,逸散二手煙,影響婦女兒童健康為由,提起公益訴訟。目前,此案還在受理階段。
下一步,如何完善立法,彌補監管空白、提供戒煙服務,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一方面,立法層面舉措不斷升級;另一方面,在實施過程中,城市的“煙火”依然難以完全熄滅。“立法比施法更重要。”在近日召開的2018年度十大控煙法律事件發布暨研討會上,多位健康和法學專家共同探討如何通過控煙立法、有效執法等手段,建設無煙城市。
地方立法有亮點、有期待
吸煙不僅僅危害人體健康,還會對環境造成危害。在吸煙的室內,PM2.5的濃度比未吸煙時的濃度的上升數十倍。早在2003年,中國就簽署了《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要求所有的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全面無煙。
近年來,武漢、重慶、秦皇島等城市開展了無煙立法,特別是秦皇島,室內不僅全禁,出于保護沙灘、保護生態環境的考慮,規定沙灘同樣禁止吸煙。
深圳也在修法,控煙不僅擴展到了公共場所室外5米以內范圍,還包括高鐵站臺等都要全面禁煙,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西安出臺的控煙辦法,除了明確對吸煙當事人施以處罰外,還對相關場所一方的管理者規定了勸阻義務。對不聽勸阻的吸煙者,要求其離開該場所;對不聽勸阻且不離開該場所的,應當固定相關證據并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舉報;對不聽勸阻并擾亂公共秩序的,向公安機關報案。
除了西安之外,杭州也在升級城市控煙條例,從2019年起,杭州從部分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擴大到全市范圍。同時,將電子煙草煙霧納入禁煙場所的監管范圍,就是禁煙場所也禁吸電子煙,這是我國控煙立法的一個很大進步,值得其他城市借鑒。
多方博弈有進步、有妥協
各地制定控制吸煙條例的立法過程中經過了激烈的博弈,雖然有些場所,像餐飲、娛樂場所,設置了很長的緩沖期,禁煙立法仍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近年來,隨著法治進程的加快, 停車超3分鐘熄火、 煙花爆竹禁放、綠色出行等一批環保倡議被多地寫入法律法規。如何保障立法有效落實落地,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執法難”已經不是不立法的借口。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楊杰認為,從多個城市的控煙執法實踐來看,首先立一部符合《公約》要求的“善”法,之后廣泛宣傳、積極執法,實現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無煙并不是遙不可及的空想。
他認為,控煙立法和執法需要注意與時俱進。有新的科學研究證據之后,要納入到法律里面,例如電子煙。還有一些執法教訓,在立法的過程中要考慮執法的問題,一旦立好之后,對于執法不要有相應的障礙,“你的立法要能夠推動你的執法”。
“ 從某種意義上講,立法比施法更重要。”北京市義派律師事務所公益法律中心執行主任李恩澤認為,強化監督執法具體辦法由設區的市級以上人大常委會或者人民政府制定。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徐昕認為,很多控煙努力最終都通過立法確定下來,本身就是最大的成果。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可以利用《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征求意見的契機,積極表達訴求,同時還應增加吸煙對生態環境破壞這一條款。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發會)副秘書長馬勇認為,在室內控煙工作進展緩慢,甚至在某些方面遇到很大障礙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開辟新的領域、新的渠道推動室內控煙工作。比如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使得對環境公共利益有損害的違法行為,由一些社會力量去介入,進行遏制。
在2018年底,綠發會以某一個地區的商場“兒童樂園”緊靠吸煙室,吸煙室長期開門,逸散二手煙,影響婦女兒童健康為由,提起公益訴訟。目前,此案還在受理階段。
下一步,如何完善立法,彌補監管空白、提供戒煙服務,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