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木材企業在發展中碰到的難題放在心上,切實幫助他們想辦法、謀出路,只有這樣,才能拉近企業與生態環境部門之間的距離。
生態環境部門實施對企業的監管是法律賦予的職責,監管與被監管是有機統一的。但隨著企業數量的增多,給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比如,目前廣西貴港市木材加工企業有3000多家,上規模的有380多家。怎樣監管好木材加工企業,避免企業與生態環境部門產生對立的情緒和誤解,筆者認為,要從4個方面入手做好服務,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打通企業和生態環境部門間的隔閡。
從愛企業、知企業入手,拉近政企距離。現在有些生態環境部門的干部對木材加工企業發展的歷史不了解、不熟悉,對于企業到底用哪種技術更好、價格更優惠,又能穩定達標且運行成本比較低,心中沒有底。因此,要深入了解木材企業發展壯大的歷史,一些上規模的企業大部分是從小企業做起的,他們的環保治理設施是需要逐年不斷完善的,可以給他們一些適應新標準的時間。要了解企業的奮斗史,肯定他們對社會就業和當地稅收的貢獻,讓他們有獲得感和成就感,以此來激勵他們承擔起污染治理的社會責任。要把木材企業在發展中碰到的難題放在心上,切實幫助他們想辦法、謀出路,只有這樣才能拉近企業與生態環境部門之間的距離。
從更新觀念入手,幫助企業樹立創新意識。一些木材加工企業的業主,由于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使用的設備沒有及時更新,生產的產品也是低端的建筑模板。有的木材加工企業抱著一種守攤子、平穩過的思想,缺乏創新精神。因此,可以組織木材加工企業的相關人員,到技術先進的企業進行參觀學習,讓他們感受改革創新的成果,感受先進技術設備帶來的經濟效益。要宣傳國內外木材加工企業的典型案例,比如到山東臨沂市觀摩,他們是國內木材行業的典型,讓企業學有方向、趕有目標。要通過扎實有效的思想工作來改變企業的觀念,從而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以適應市場需要。
從服務支持入手,贏得企業信任。經濟發展離不開項目落地,企業在發展初期會面臨選什么樣的技術設備和治理措施等問題,需要生態環境部門及時跟蹤指導。但有的辦事人員不懂業務,有的則是服務態度不夠端正,服務方式單一。因此,生態環境部門要主動上門服務,在項目的選址和入園階段給予指導,避免選址不當。在日常的監管中,及時宣傳先進的治理技術,讓企業知道,采用什么樣的技術設備才符合環保要求。在企業出現問題時,要允許企業有改正的機會,特別是在試運行階段,如果出現不正常的現象,要給企業整改時間。通過扎實有效的服務,贏得企業的信任。
從主體責任入手,增強企業守法意識。由于一些歷史原因,有的木材企業負責人文化程度不高,他們對環保法律法規學習不夠、了解不多。現在木材企業采用的靜電除塵或水磨除塵雖然符合了環保要求,但在手工監測時,時有超標現象,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是企業的責任,法律意識不夠強。因此,要組織企業人員學法,通過學習法律原文,加深對法律的認識。建議組織企業人員參加國家或省級的培訓,通過專家的講課輔導,讓他們加深對法律知識的理解,知道哪些行為是違法行為,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
生態環境部門實施對企業的監管是法律賦予的職責,監管與被監管是有機統一的。但隨著企業數量的增多,給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比如,目前廣西貴港市木材加工企業有3000多家,上規模的有380多家。怎樣監管好木材加工企業,避免企業與生態環境部門產生對立的情緒和誤解,筆者認為,要從4個方面入手做好服務,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打通企業和生態環境部門間的隔閡。
從愛企業、知企業入手,拉近政企距離。現在有些生態環境部門的干部對木材加工企業發展的歷史不了解、不熟悉,對于企業到底用哪種技術更好、價格更優惠,又能穩定達標且運行成本比較低,心中沒有底。因此,要深入了解木材企業發展壯大的歷史,一些上規模的企業大部分是從小企業做起的,他們的環保治理設施是需要逐年不斷完善的,可以給他們一些適應新標準的時間。要了解企業的奮斗史,肯定他們對社會就業和當地稅收的貢獻,讓他們有獲得感和成就感,以此來激勵他們承擔起污染治理的社會責任。要把木材企業在發展中碰到的難題放在心上,切實幫助他們想辦法、謀出路,只有這樣才能拉近企業與生態環境部門之間的距離。
從更新觀念入手,幫助企業樹立創新意識。一些木材加工企業的業主,由于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使用的設備沒有及時更新,生產的產品也是低端的建筑模板。有的木材加工企業抱著一種守攤子、平穩過的思想,缺乏創新精神。因此,可以組織木材加工企業的相關人員,到技術先進的企業進行參觀學習,讓他們感受改革創新的成果,感受先進技術設備帶來的經濟效益。要宣傳國內外木材加工企業的典型案例,比如到山東臨沂市觀摩,他們是國內木材行業的典型,讓企業學有方向、趕有目標。要通過扎實有效的思想工作來改變企業的觀念,從而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以適應市場需要。
從服務支持入手,贏得企業信任。經濟發展離不開項目落地,企業在發展初期會面臨選什么樣的技術設備和治理措施等問題,需要生態環境部門及時跟蹤指導。但有的辦事人員不懂業務,有的則是服務態度不夠端正,服務方式單一。因此,生態環境部門要主動上門服務,在項目的選址和入園階段給予指導,避免選址不當。在日常的監管中,及時宣傳先進的治理技術,讓企業知道,采用什么樣的技術設備才符合環保要求。在企業出現問題時,要允許企業有改正的機會,特別是在試運行階段,如果出現不正常的現象,要給企業整改時間。通過扎實有效的服務,贏得企業的信任。
從主體責任入手,增強企業守法意識。由于一些歷史原因,有的木材企業負責人文化程度不高,他們對環保法律法規學習不夠、了解不多。現在木材企業采用的靜電除塵或水磨除塵雖然符合了環保要求,但在手工監測時,時有超標現象,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是企業的責任,法律意識不夠強。因此,要組織企業人員學法,通過學習法律原文,加深對法律的認識。建議組織企業人員參加國家或省級的培訓,通過專家的講課輔導,讓他們加深對法律知識的理解,知道哪些行為是違法行為,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