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來到位于青島即墨區的即發集團,調研其紡織用聚酯材料超臨界CO2無水染色產業化生產示范線項目時表示,該企業世界首條且最大的智能化無水染色示范線的建設運行,標志著我國無水染色工藝技術日漸成熟,并在產業化上實現了重大突破。
目前,我國紡織廢水年排放量為25億噸(約230個西湖水量),其中印染廢水排放量為20億噸,由于傳統印染對水資源的依賴和廢水排放造成的環境問題,制約了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亟須研發一種少水或無水染色技術,從源頭上解決印染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早在2014年,即發集團通過產學研合作開始了超臨界CO2無水染色技術的產業化研究與應用,不斷改進完善無水染色技術,解決了設備、工藝、檢測等多項影響產業化生產的關鍵技術問題,攻克了專業部件的瓶頸。利用超臨界流體的半液氣狀態既可以溶解染料,又可以輕易地滲透至紡織品內部,完成染料溶解—吸附—上染的工藝過程,消除了傳統水染色工藝的主要缺點,將染色周期從數小時縮短到數十分鐘,同時實現零排放,環保而且高效。2017年,該集團開始了世界首條1200L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水染色產業化示范生產線的建設,實現了設備連續正常運行,目前,已申請30余件專利,為產業化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即發集團副總經理萬剛表示,紡織用聚酯材料超臨界CO2無水染色技術產業化項目的實施,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對于全面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大力發展高效、節能、環保和可循環的新型制造工藝及裝備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目前,我國紡織廢水年排放量為25億噸(約230個西湖水量),其中印染廢水排放量為20億噸,由于傳統印染對水資源的依賴和廢水排放造成的環境問題,制約了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亟須研發一種少水或無水染色技術,從源頭上解決印染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早在2014年,即發集團通過產學研合作開始了超臨界CO2無水染色技術的產業化研究與應用,不斷改進完善無水染色技術,解決了設備、工藝、檢測等多項影響產業化生產的關鍵技術問題,攻克了專業部件的瓶頸。利用超臨界流體的半液氣狀態既可以溶解染料,又可以輕易地滲透至紡織品內部,完成染料溶解—吸附—上染的工藝過程,消除了傳統水染色工藝的主要缺點,將染色周期從數小時縮短到數十分鐘,同時實現零排放,環保而且高效。2017年,該集團開始了世界首條1200L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水染色產業化示范生產線的建設,實現了設備連續正常運行,目前,已申請30余件專利,為產業化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即發集團副總經理萬剛表示,紡織用聚酯材料超臨界CO2無水染色技術產業化項目的實施,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對于全面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大力發展高效、節能、環保和可循環的新型制造工藝及裝備有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