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兩會上,生活垃圾管理成為會場內外最熱的話題之一。向國際水平看齊,率先建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并先行實施……在上海,垃圾分類“新時尚”正在法律護航下邁開新步伐。
其實,對上海不少居民區來說,垃圾分類已經不再是嘴上說說的名詞,而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發生的改變。2018年3、4月以來,垃圾分類在上海全面推開,一批小區參與垃圾分類的用戶比例達到90%以上。
以徐匯區梅隴三村為例,小區居委和十幾個居民志愿者守在垃圾廂房,開袋指導大家如何分類,許多居民被帶動起來。如今一些小區95%的住戶都做到了定時、定點、分類、減量處理垃圾。
上海為垃圾分類已做了多年努力。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肖貴玉介紹,自1996年起,上海就開展了多輪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到2000年,上海成為國家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2014年,上海市政府出臺了政府規章《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環衛處處長徐志平分析,以往推動方式不少屬于“軟引導”,面臨效果難持續的問題。
如今,對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已經勢在必行。
歷經之前3輪的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和連日來的人大會議審議,1月3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表決通過,新鮮出爐。生活垃圾分類標準確定: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條例中還有詳細注釋,例如剩飯剩菜屬于濕垃圾一類。
有了標準,如何執行?垃圾桶“周邊”的那些事,代表委員們熱烈討論。“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是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垃圾分類對每一位上海市民來說都責無旁貸。”上海市人大代表、全科主任醫生朱蘭表示。
法規以剛性的政策規范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各個環節,完善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的各項措施。除了注重全過程綜合治理,上海在立法中注重建立全社會責任體系,垃圾產生者、政府部門、管理責任人、收運處置單位、社會組織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激勵與約束并舉,例如法規規定,個人違反條例有關規定,將有害垃圾與可回收物、濕垃圾、干垃圾混合投放,或者將濕垃圾與可回收物、干垃圾混合投放的,由城管執法部門責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偉表示:生活垃圾分類不可能通過立法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多管齊下,不斷加強社會動員、增進社會共識。
“有居民擔心生活垃圾管理的完整性:我自己認真分類投放了,垃圾車把垃圾運到垃圾站,有沒有進行分類處理?”上海市人大代表、黃浦區半淞園街道耀江社區黨總支書記林龍全講出了居民的疑問。
“因此,立法之后,垃圾處理的配套設施建設也必須跟上。”林龍全說,要讓親手分類的居民也親眼見證垃圾分類的末端處理過程,強化整個社會對垃圾分類的信心和習慣。
今年上海市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2018年,全市建成了3374個再生資源回收點,開工建設15個垃圾資源利用設施。
其實,對上海不少居民區來說,垃圾分類已經不再是嘴上說說的名詞,而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發生的改變。2018年3、4月以來,垃圾分類在上海全面推開,一批小區參與垃圾分類的用戶比例達到90%以上。
以徐匯區梅隴三村為例,小區居委和十幾個居民志愿者守在垃圾廂房,開袋指導大家如何分類,許多居民被帶動起來。如今一些小區95%的住戶都做到了定時、定點、分類、減量處理垃圾。
上海為垃圾分類已做了多年努力。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肖貴玉介紹,自1996年起,上海就開展了多輪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到2000年,上海成為國家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2014年,上海市政府出臺了政府規章《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環衛處處長徐志平分析,以往推動方式不少屬于“軟引導”,面臨效果難持續的問題。
如今,對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已經勢在必行。
歷經之前3輪的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和連日來的人大會議審議,1月3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表決通過,新鮮出爐。生活垃圾分類標準確定: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條例中還有詳細注釋,例如剩飯剩菜屬于濕垃圾一類。
有了標準,如何執行?垃圾桶“周邊”的那些事,代表委員們熱烈討論。“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是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垃圾分類對每一位上海市民來說都責無旁貸。”上海市人大代表、全科主任醫生朱蘭表示。
法規以剛性的政策規范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各個環節,完善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的各項措施。除了注重全過程綜合治理,上海在立法中注重建立全社會責任體系,垃圾產生者、政府部門、管理責任人、收運處置單位、社會組織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激勵與約束并舉,例如法規規定,個人違反條例有關規定,將有害垃圾與可回收物、濕垃圾、干垃圾混合投放,或者將濕垃圾與可回收物、干垃圾混合投放的,由城管執法部門責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偉表示:生活垃圾分類不可能通過立法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多管齊下,不斷加強社會動員、增進社會共識。
“有居民擔心生活垃圾管理的完整性:我自己認真分類投放了,垃圾車把垃圾運到垃圾站,有沒有進行分類處理?”上海市人大代表、黃浦區半淞園街道耀江社區黨總支書記林龍全講出了居民的疑問。
“因此,立法之后,垃圾處理的配套設施建設也必須跟上。”林龍全說,要讓親手分類的居民也親眼見證垃圾分類的末端處理過程,強化整個社會對垃圾分類的信心和習慣。
今年上海市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2018年,全市建成了3374個再生資源回收點,開工建設15個垃圾資源利用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