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將增100萬畝
●全北京市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5%
●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2%
集中增綠255處
采取“連小片成大片、去薄弱聯綠廊、環村鎮織網絡”策略,255處重點區域集中開展綠化造林
首次提出“無界森林、宜居城市”的理念,把森林和山、水、城、田有機融合,通過山水林田湖草的綜合治理,逐步實現淺山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林茂鳥語
《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工程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正式獲批。到2022年,北京將新增100萬畝森林,全市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5%,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2%。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態系統的質量,成為《規劃》最大特色。另外,《規劃》首次提出要在北京打造“無界森林”,即實現森林和山、水、城、田的有機融合。
市園林綠化局規劃發展處高級工程師李偉介紹,《規劃》全面對接新版北京城市總規提出的綠色空間格局,明確了“一屏 、三環、五帶、九楔、多廊、多片區”的綠色空間布局。其中“一屏”是指淺山生態屏障;“三環”是指一道綠化隔離地區城市公園環、二道綠化隔離地區郊野公園環、環首都森林濕地公園環;“五帶”是指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泃河五條濱水生態帶;“九楔”是指九個楔形綠色空間;“多廊”是指多條重要生態廊道;“多片區”是指城市發展重點區域、森林濕地群建設重點區域。在擴大全市綠色生態空間的同時,也將有力夯實首都生態系統的“四梁八柱”,大大增強市民的綠色獲得感。
“近年來北京市造林綠化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著森林總量不足,空間格局不完善,完整性、連通性不夠等問題。”李偉介紹,《規劃》以問題為導向,一方面重點解決林地綠地互聯互通的問題,提升森林系統的生態功能,提高生物多樣性;另一方面加快城市核心區增綠,通過綠化建設提高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滿足市民出門見綠的愿望。
《規劃》采取“連小片成大片、去薄弱聯綠廊、環村鎮織網絡”的策略,在全市255處重點區域集中開展綠化造林工程,采取滿足生態和休閑游憩需求。“通過生態廊道聯通現有林地綠地,讓各種動物有遷徙的踏腳石,為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創造可能,生物多樣性也會隨之提升。”
《規劃》提出了“無界森林、宜居城市”的理念,把森林和山、水、城、田有機融合,通過山水林田湖草的綜合治理,逐步實現淺山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林茂鳥語的規劃愿景?!兑巹潯吠ㄟ^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總結提出了“森林+”的模式,從而實現造林地塊與山、水、田、湖、園、村等元素的協同設計,讓森林和相關的各種環境要素在充分發揮各自功能的同時,實現生態效益的最大化。既能服務人們的生產生活,又能為各種生物創造更加適宜的生存環境。通過這些措施進行生態鏈的修復,實現土壤改良和生態改善,為綠色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范圍廣,包括平原、淺山、中心城區、新城等各類區域。
針對不同的生態功能的要求,《規劃》將造林綠化地塊分為生態涵養主導型、景觀游憩主導型、森林濕地復合型及生態廊道型四種類型,并分別從功能營造、植被選擇、雨洪調控等方面提出具體的建設要求及指引。在綠化樹種選擇上,遵循“鄉土、長壽、抗逆、食源、美觀”的方針,適地適樹,注意保留原有植被,在營造景觀豐富的植物群落的同時還特意推薦了適宜鳥類等動物取食、筑巢的樹種,讓小動物也能在林中怡然自得。
《規劃》還明確了“4年完成主體建設、5年完工”的分期實施思路。據了解,新一輪百萬畝造林工程建設在2018年取得良好開局,去年共完成造林23.5萬畝、植樹1012萬株,超額完成了年度任務。未來,將進一步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真正實現“以綠看地、以綠興城”的目標,開啟造林綠化建設可持續發展新篇章。
●全北京市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5%
●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2%
集中增綠255處
采取“連小片成大片、去薄弱聯綠廊、環村鎮織網絡”策略,255處重點區域集中開展綠化造林
首次提出“無界森林、宜居城市”的理念,把森林和山、水、城、田有機融合,通過山水林田湖草的綜合治理,逐步實現淺山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林茂鳥語
《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工程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正式獲批。到2022年,北京將新增100萬畝森林,全市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5%,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2%。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態系統的質量,成為《規劃》最大特色。另外,《規劃》首次提出要在北京打造“無界森林”,即實現森林和山、水、城、田的有機融合。
市園林綠化局規劃發展處高級工程師李偉介紹,《規劃》全面對接新版北京城市總規提出的綠色空間格局,明確了“一屏 、三環、五帶、九楔、多廊、多片區”的綠色空間布局。其中“一屏”是指淺山生態屏障;“三環”是指一道綠化隔離地區城市公園環、二道綠化隔離地區郊野公園環、環首都森林濕地公園環;“五帶”是指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泃河五條濱水生態帶;“九楔”是指九個楔形綠色空間;“多廊”是指多條重要生態廊道;“多片區”是指城市發展重點區域、森林濕地群建設重點區域。在擴大全市綠色生態空間的同時,也將有力夯實首都生態系統的“四梁八柱”,大大增強市民的綠色獲得感。
“近年來北京市造林綠化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著森林總量不足,空間格局不完善,完整性、連通性不夠等問題。”李偉介紹,《規劃》以問題為導向,一方面重點解決林地綠地互聯互通的問題,提升森林系統的生態功能,提高生物多樣性;另一方面加快城市核心區增綠,通過綠化建設提高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滿足市民出門見綠的愿望。
《規劃》采取“連小片成大片、去薄弱聯綠廊、環村鎮織網絡”的策略,在全市255處重點區域集中開展綠化造林工程,采取滿足生態和休閑游憩需求。“通過生態廊道聯通現有林地綠地,讓各種動物有遷徙的踏腳石,為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創造可能,生物多樣性也會隨之提升。”
《規劃》提出了“無界森林、宜居城市”的理念,把森林和山、水、城、田有機融合,通過山水林田湖草的綜合治理,逐步實現淺山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林茂鳥語的規劃愿景?!兑巹潯吠ㄟ^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總結提出了“森林+”的模式,從而實現造林地塊與山、水、田、湖、園、村等元素的協同設計,讓森林和相關的各種環境要素在充分發揮各自功能的同時,實現生態效益的最大化。既能服務人們的生產生活,又能為各種生物創造更加適宜的生存環境。通過這些措施進行生態鏈的修復,實現土壤改良和生態改善,為綠色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范圍廣,包括平原、淺山、中心城區、新城等各類區域。
針對不同的生態功能的要求,《規劃》將造林綠化地塊分為生態涵養主導型、景觀游憩主導型、森林濕地復合型及生態廊道型四種類型,并分別從功能營造、植被選擇、雨洪調控等方面提出具體的建設要求及指引。在綠化樹種選擇上,遵循“鄉土、長壽、抗逆、食源、美觀”的方針,適地適樹,注意保留原有植被,在營造景觀豐富的植物群落的同時還特意推薦了適宜鳥類等動物取食、筑巢的樹種,讓小動物也能在林中怡然自得。
《規劃》還明確了“4年完成主體建設、5年完工”的分期實施思路。據了解,新一輪百萬畝造林工程建設在2018年取得良好開局,去年共完成造林23.5萬畝、植樹1012萬株,超額完成了年度任務。未來,將進一步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真正實現“以綠看地、以綠興城”的目標,開啟造林綠化建設可持續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