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剛剛過去,電商銷售創下新紀錄,但因物流產生的塑料包裝品大規模使用,是否也刺激到你的神經?
現在,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整個海洋、湖泊、土壤甚至空氣中,都潛伏著微小的降解塑料。從浮游生物到蚯蚓,從魚類到人類,都逃脫不了吞食微塑料的命運,整個生態系統都受到嚴重的健康威脅。
英國倫敦動物學會和國家地理研究院的科爾·德威說:“肯定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科學美國人》雜志日前撰文稱,材料科學家和化學家認為,改變材料本質和回收方法,將從根本上解決因廣泛使用塑料引起的后顧之憂。
微塑料污染將成大問題
隨著塑料產量的指數級增長——從1950年的200噸到如今每年3億噸,到2050年預計每年達到330億噸,微塑料污染現象將日趨嚴重。
為了控制微塑料帶來的污染,全世界必須采取三個主要步驟:在短期內,社會減少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物品使用,比如水瓶、塑料購物袋、吸管等;從中期來看,政府需要加強垃圾收集,防止塑料垃圾從垃圾箱到垃圾填埋場期間泄漏到環境中,并建設回收系統以提高回收率;從長期看,科學家需要設法將塑料分解成最基本的單元,可以再制造成新的塑料或其他材料。
目前來看,限塑令是減少使用塑料制品卓有成效的方法,有限的證據證明,塑料碎片確實因此有所減少。但實施限塑令的政府仍然要同步考慮:這些舉措的成本和效益是否合理,替代材料可能有何環境影響等等因素。
此外,包裝行業更廣泛使用的塑料聚合物,特別是用于建筑、電子產品和織物的一次性包裝中,都發現了微纖維,而這種微纖維被證明是最普遍存在的微塑料污染形式之一。
回收的難題,源自過度設計
在歐洲,塑料回收利用率為30%,而在美國只有9%。據德威介紹,英國的廢物管理系統設計得很好,但利用率卻令人擔憂。在許多西方國家,被丟棄的塑料已經無處可填。
一些專家認為,改善回收利用的一個關鍵方面是設計產品,使其更容易回收利用。塑料一般通過粉碎,將其熔化并模塑成新塑料,實現再次利用。但是為了提高產品的靈活性或耐久性,通常會加入其他化學品,或者簡單地添加顏色,這都會使其難以被再利用,甚至降低了再生塑料的質量。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海洋生物學家理查德·湯普森說:“即便是最方便回收的聚合物,也因為設計階段考慮不充分或不恰當,讓它們失去了回收價值。”
作為潛在補救措施,湯普森引用了日本科學家的觀點——塑料瓶中使用的所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都應是透明的,透明PET比添加顏色的更容易回收,繼續循環再利用。
要生物降解,更要化學拆解
多年來,材料科學家一直努力制造生物降解塑料,但很多標記為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實際上只能在專用設施中高溫加熱才能分解。
伯明翰大學化學家安德魯·多夫及越來越多的材料科學家提出,通過對塑料進行物理回收,再進行化學拆解,以去除所有回收塑料的污染雜質。例如,將PET分解成最基本分子,分離出添加的化學物質,以提供重構原始聚合物的結構單元。通過這種方式,塑料將成為永久的原材料。
一些科學家正在研究清理微塑料廢物的方法,因為塑料顆粒很小且性質各異,而它們所嵌入的生態系統又是如此巨大。
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可以分解某些類型塑料的酶和細菌,但是仍需要弄清楚如何利用這類酶和細菌,才能避免潛在的負面影響,比如產生溫室氣體等。
塑料沒有理由不參與無限循環
多夫說:“塑料沒有理由不參與無限循環,人們只是沒有看到它的價值。”
對于無法輕松分解成最基本分子的聚合物,多夫認為,應該至少將它們化學分解成可用于不同目的的分子,比如用于燃料或藥物生產等。理想狀況下,科學家會設計出不需要過多嚴苛成分且不太昂貴的化學反應。這將為目前幾乎沒有價值的塑料廢棄物帶來價值。
然而,燃燒或直接扔進垃圾填埋場之類的操作,顯然要便宜得多,這恰恰就是問題的核心。
“從廉價塑料廢棄物中創造出高價值產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就是我們想要實現的目標。”多夫如是說。
現在,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整個海洋、湖泊、土壤甚至空氣中,都潛伏著微小的降解塑料。從浮游生物到蚯蚓,從魚類到人類,都逃脫不了吞食微塑料的命運,整個生態系統都受到嚴重的健康威脅。
英國倫敦動物學會和國家地理研究院的科爾·德威說:“肯定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科學美國人》雜志日前撰文稱,材料科學家和化學家認為,改變材料本質和回收方法,將從根本上解決因廣泛使用塑料引起的后顧之憂。
微塑料污染將成大問題
隨著塑料產量的指數級增長——從1950年的200噸到如今每年3億噸,到2050年預計每年達到330億噸,微塑料污染現象將日趨嚴重。
為了控制微塑料帶來的污染,全世界必須采取三個主要步驟:在短期內,社會減少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物品使用,比如水瓶、塑料購物袋、吸管等;從中期來看,政府需要加強垃圾收集,防止塑料垃圾從垃圾箱到垃圾填埋場期間泄漏到環境中,并建設回收系統以提高回收率;從長期看,科學家需要設法將塑料分解成最基本的單元,可以再制造成新的塑料或其他材料。
目前來看,限塑令是減少使用塑料制品卓有成效的方法,有限的證據證明,塑料碎片確實因此有所減少。但實施限塑令的政府仍然要同步考慮:這些舉措的成本和效益是否合理,替代材料可能有何環境影響等等因素。
此外,包裝行業更廣泛使用的塑料聚合物,特別是用于建筑、電子產品和織物的一次性包裝中,都發現了微纖維,而這種微纖維被證明是最普遍存在的微塑料污染形式之一。
回收的難題,源自過度設計
在歐洲,塑料回收利用率為30%,而在美國只有9%。據德威介紹,英國的廢物管理系統設計得很好,但利用率卻令人擔憂。在許多西方國家,被丟棄的塑料已經無處可填。
一些專家認為,改善回收利用的一個關鍵方面是設計產品,使其更容易回收利用。塑料一般通過粉碎,將其熔化并模塑成新塑料,實現再次利用。但是為了提高產品的靈活性或耐久性,通常會加入其他化學品,或者簡單地添加顏色,這都會使其難以被再利用,甚至降低了再生塑料的質量。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海洋生物學家理查德·湯普森說:“即便是最方便回收的聚合物,也因為設計階段考慮不充分或不恰當,讓它們失去了回收價值。”
作為潛在補救措施,湯普森引用了日本科學家的觀點——塑料瓶中使用的所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都應是透明的,透明PET比添加顏色的更容易回收,繼續循環再利用。
要生物降解,更要化學拆解
多年來,材料科學家一直努力制造生物降解塑料,但很多標記為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實際上只能在專用設施中高溫加熱才能分解。
伯明翰大學化學家安德魯·多夫及越來越多的材料科學家提出,通過對塑料進行物理回收,再進行化學拆解,以去除所有回收塑料的污染雜質。例如,將PET分解成最基本分子,分離出添加的化學物質,以提供重構原始聚合物的結構單元。通過這種方式,塑料將成為永久的原材料。
一些科學家正在研究清理微塑料廢物的方法,因為塑料顆粒很小且性質各異,而它們所嵌入的生態系統又是如此巨大。
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可以分解某些類型塑料的酶和細菌,但是仍需要弄清楚如何利用這類酶和細菌,才能避免潛在的負面影響,比如產生溫室氣體等。
塑料沒有理由不參與無限循環
多夫說:“塑料沒有理由不參與無限循環,人們只是沒有看到它的價值。”
對于無法輕松分解成最基本分子的聚合物,多夫認為,應該至少將它們化學分解成可用于不同目的的分子,比如用于燃料或藥物生產等。理想狀況下,科學家會設計出不需要過多嚴苛成分且不太昂貴的化學反應。這將為目前幾乎沒有價值的塑料廢棄物帶來價值。
然而,燃燒或直接扔進垃圾填埋場之類的操作,顯然要便宜得多,這恰恰就是問題的核心。
“從廉價塑料廢棄物中創造出高價值產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就是我們想要實現的目標。”多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