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情況,“回頭看”期間及近期通報了一系列情節嚴重、性質惡劣的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充分說明,督察整改不到位絕非個案,而“回頭看”這記“回馬槍”殺出了哪些深層次原因,也值得探討。
“堅持”錯誤發展觀是久拖不決的根本原因
廣西玉林市對待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態度消極;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針對工業廢渣隨意傾倒問題一拖再拖;黑龍江省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生態破壞問題舊賬未還又欠新賬……
梳理發現,“消極”“敷衍”和“久拖不決”等詞在反饋報告和典型案例中出現的頻率較高,這其中的根本原因依然是個別地方沒有處理好發展和保護之間的關系,相關部門不能落實主體責任,致使問題長時間得不到妥善解決。
江西省武寧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政府想發展哪塊區域城市建筑渣土就會往哪塊去,對于傾倒渣土填湖行為政府是默許的。
河南省三門峽市將養殖群作為招商引資重點置于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甚至還送上了“不明所以”的減免排污費等扶持政策。
內蒙古八五三農場自認為在保護區內開展旅游活動合法合理,不但未對違規建設瞭望塔問題進行整改,反而變本加厲。
個別地方黨委政府為了一時經濟增長將綠色發展理念“束之高閣”,更有個別部門將發展和保護關系對立起來,性質惡劣。
如寧夏回族自治區經信委就多次向自治區政府匯報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將生態環境保護視作經濟增長的負擔,試圖推卸責任甚至干擾決策。
一催再催,一督再督,卻一拖再拖。正是“堅持”了錯誤的發展觀,使“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成為空談,個別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在面對重點難點問題時,才出現了“等一等,看一看,望一望”的心態,出現了“慢作為”和“不作為”的現象,甚至出現了主管部門“甩鍋”的情況,使問題長時間擱置。
“拍腦袋”決策和“甩手掌柜”導致整改效果大打折扣
在整改方案的制定和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拍腦袋”決策和“甩手掌柜”也有很多出現在典型案例中。
內蒙古自治區2016年審批通過的《烏梁素海綜合治理規劃》為2013年組織編制,但一些規劃項目完成時限甚至比規劃批復時間還早了一年。在規劃推進中,既沒有分解整改任務,也沒有明確相關部門責任,“回頭看”進駐前才匆匆下發工作分工方案。
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始終認為稀土開采生態保護綜合治理不應由自己負責;石家莊市贊皇縣商務、工商、公安、安監和交通運輸部門未能履行職責,黑加油站屢禁不止;麗江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監管缺位,導致高爾夫球場長期侵占省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
相比整改方案“拍腦袋”和個別部門做“甩手掌柜”,整改過程中“投機取巧”和“另辟蹊徑”性質更加惡劣。
河北滄州市在水質改善的工作中通過在監測斷面上游數百米范圍內臨時投加藥劑掩蓋河道污染問題;廣東清遠市為按時完成整改任務采取了水系連通的應急方式,為臨時達標而調水稀釋。
如上所述,沒有任務分解,沒有責任部門,甚至各項工程的具體時限和要求也沒有具體明確,不通過充分調研和科學論證,只憑“拍腦袋”憑空想象出來的“整改方案”,沒有任何操作性和可達性。所謂的牽頭部門不能承擔起整改工作的主體責任,更是使市縣兩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在整改工作中無從發力。
“真、實”少助長了“虛、假”多
江西贛州市礦管局、林業局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弄虛作假,水土保持局編造調查報告;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在水源保護區以疏浚之名行采砂之實;江蘇省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開發問題突出,整改要求淪為一紙空文……
“花樣百出”導致整改方案落空的同時,對應的卻是虛假整改工作均可以“層層過關”。
究其原因,是個別地區或相關部門在整改過程中存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問題。
被通報的典型案件中,有不少地區存在同樣問題:領導干部批示多,親自抓的少;會議部署多,基層落實的少;治污熱情“上熱下冷”,治污壓力“層層遞減”。
2016年11月以來廣東省累計召開省委常委會13次、省政府常務會20次、省政府專題會27次研究部署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廣西壯族自治區領導先后80余次深入現場調研,推動解決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 2016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以來至2018年3月底,廣東省汕頭市主要領導只在督察反饋后的第4天帶隊現場督導1次;廣西玉林市委常委會2017年工作要點明確的32項重點工作均未涉及生態環保,督察整改任務更是只字未提。
另一方面,考核問責把關不嚴使壓力不能真正傳導到位,“銷號”制度形同虛設,也是整改效果不好卻能“層層過關”的原因之一。
寧夏石嘴山市及平羅縣相關部門未嚴格履行監管職責,整改驗收走過場,乃至假整改、真銷號;國家電投集團對霍林河露天煤礦長期不落實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要求不過問、不考核、不問責……
沒有考核問責,甚至沒有檢查督促,整改工作就不能落地。可以說,正是個別地區和相關部門不真抓實干,不實事求是,才變相助長了“歪風邪氣”,才有地方、有部門或者有企業膽敢在整改工作上弄虛作假。
在處理發展和保護的關系上打“小算盤”,在遇到棘手問題時就選擇“做鴕鳥”甚至“抄近道”,在具體工作中又只喊口號不去落實,“回頭看”的一記“回馬槍”,“殺”出了“表面整改”“敷衍整改”“假裝整改”等問題,也“殺”出了更多深層次原因。
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工作即將啟動,還將發現哪些問題?我們拭目以待。(記者童克難)
“堅持”錯誤發展觀是久拖不決的根本原因
廣西玉林市對待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態度消極;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針對工業廢渣隨意傾倒問題一拖再拖;黑龍江省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生態破壞問題舊賬未還又欠新賬……
梳理發現,“消極”“敷衍”和“久拖不決”等詞在反饋報告和典型案例中出現的頻率較高,這其中的根本原因依然是個別地方沒有處理好發展和保護之間的關系,相關部門不能落實主體責任,致使問題長時間得不到妥善解決。
江西省武寧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政府想發展哪塊區域城市建筑渣土就會往哪塊去,對于傾倒渣土填湖行為政府是默許的。
河南省三門峽市將養殖群作為招商引資重點置于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甚至還送上了“不明所以”的減免排污費等扶持政策。
內蒙古八五三農場自認為在保護區內開展旅游活動合法合理,不但未對違規建設瞭望塔問題進行整改,反而變本加厲。
個別地方黨委政府為了一時經濟增長將綠色發展理念“束之高閣”,更有個別部門將發展和保護關系對立起來,性質惡劣。
如寧夏回族自治區經信委就多次向自治區政府匯報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將生態環境保護視作經濟增長的負擔,試圖推卸責任甚至干擾決策。
一催再催,一督再督,卻一拖再拖。正是“堅持”了錯誤的發展觀,使“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成為空談,個別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在面對重點難點問題時,才出現了“等一等,看一看,望一望”的心態,出現了“慢作為”和“不作為”的現象,甚至出現了主管部門“甩鍋”的情況,使問題長時間擱置。
“拍腦袋”決策和“甩手掌柜”導致整改效果大打折扣
在整改方案的制定和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拍腦袋”決策和“甩手掌柜”也有很多出現在典型案例中。
內蒙古自治區2016年審批通過的《烏梁素海綜合治理規劃》為2013年組織編制,但一些規劃項目完成時限甚至比規劃批復時間還早了一年。在規劃推進中,既沒有分解整改任務,也沒有明確相關部門責任,“回頭看”進駐前才匆匆下發工作分工方案。
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始終認為稀土開采生態保護綜合治理不應由自己負責;石家莊市贊皇縣商務、工商、公安、安監和交通運輸部門未能履行職責,黑加油站屢禁不止;麗江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監管缺位,導致高爾夫球場長期侵占省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
相比整改方案“拍腦袋”和個別部門做“甩手掌柜”,整改過程中“投機取巧”和“另辟蹊徑”性質更加惡劣。
河北滄州市在水質改善的工作中通過在監測斷面上游數百米范圍內臨時投加藥劑掩蓋河道污染問題;廣東清遠市為按時完成整改任務采取了水系連通的應急方式,為臨時達標而調水稀釋。
如上所述,沒有任務分解,沒有責任部門,甚至各項工程的具體時限和要求也沒有具體明確,不通過充分調研和科學論證,只憑“拍腦袋”憑空想象出來的“整改方案”,沒有任何操作性和可達性。所謂的牽頭部門不能承擔起整改工作的主體責任,更是使市縣兩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在整改工作中無從發力。
“真、實”少助長了“虛、假”多
江西贛州市礦管局、林業局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弄虛作假,水土保持局編造調查報告;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在水源保護區以疏浚之名行采砂之實;江蘇省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開發問題突出,整改要求淪為一紙空文……
“花樣百出”導致整改方案落空的同時,對應的卻是虛假整改工作均可以“層層過關”。
究其原因,是個別地區或相關部門在整改過程中存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問題。
被通報的典型案件中,有不少地區存在同樣問題:領導干部批示多,親自抓的少;會議部署多,基層落實的少;治污熱情“上熱下冷”,治污壓力“層層遞減”。
2016年11月以來廣東省累計召開省委常委會13次、省政府常務會20次、省政府專題會27次研究部署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廣西壯族自治區領導先后80余次深入現場調研,推動解決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 2016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以來至2018年3月底,廣東省汕頭市主要領導只在督察反饋后的第4天帶隊現場督導1次;廣西玉林市委常委會2017年工作要點明確的32項重點工作均未涉及生態環保,督察整改任務更是只字未提。
另一方面,考核問責把關不嚴使壓力不能真正傳導到位,“銷號”制度形同虛設,也是整改效果不好卻能“層層過關”的原因之一。
寧夏石嘴山市及平羅縣相關部門未嚴格履行監管職責,整改驗收走過場,乃至假整改、真銷號;國家電投集團對霍林河露天煤礦長期不落實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要求不過問、不考核、不問責……
沒有考核問責,甚至沒有檢查督促,整改工作就不能落地。可以說,正是個別地區和相關部門不真抓實干,不實事求是,才變相助長了“歪風邪氣”,才有地方、有部門或者有企業膽敢在整改工作上弄虛作假。
在處理發展和保護的關系上打“小算盤”,在遇到棘手問題時就選擇“做鴕鳥”甚至“抄近道”,在具體工作中又只喊口號不去落實,“回頭看”的一記“回馬槍”,“殺”出了“表面整改”“敷衍整改”“假裝整改”等問題,也“殺”出了更多深層次原因。
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工作即將啟動,還將發現哪些問題?我們拭目以待。(記者童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