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壁青山迎窗開,湖光山色入畫來。”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轉角樓、雕花窗、白粉墻……一棟棟典型的黔北民居沿著桃花溪錯落有致,構成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田園美景。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魚泉街道新石居偏巖塘村,一個只有400多人的村莊,2017年榮獲“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莊”稱號,成為全國413個示范村之一。
桃花溪靜靜流淌。當年,紅軍從這里過河進入官村,繼續長征的征程。如今,岸邊有老人在悠然垂釣,遠處白墻青瓦在綠樹掩映下分外惹眼。徜徉在桃花溪邊,如果不是偏巖塘村項目書記王麗的指點,根本不會意識到,眼前姹紫嫣紅的花園其實是一個污水處理裝置。
這得益于農戶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置。2016年,偏巖塘村啟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污水處理項目,利用人工濕地、太陽能曝氣等技術,使村里的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了100%。“每天可以處理65噸生活污水,而且每年的運行成本不到1000元。”王麗告訴記者,僅有的成本就是每半年對油渣池進行清理和每年冬季對人工濕地的植物進行清割。
在出水口,處理后清澈的水汩汩流入桃花溪。湄潭環境監測中心站的多次監測結果表明,偏巖塘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污水處理項目處理后的水,可以達到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
家家戶戶墻上的宣傳畫也十分引人注意。大方美觀的圖片和示意圖詳細介紹了偏巖塘環境整治規劃,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家家戶戶門前都放著兩個分類垃圾桶,每天一大早,村民們便帶著自家收集到的可回收垃圾,來到再生資源回收站,通過分類稱重兌現積分,再兌換生活日用品。而不可回收的垃圾則被集中收集到村里的地埋式垃圾桶。這種地埋式垃圾桶每個體積5立方米,可以容納一噸垃圾,每天的垃圾都由縣里統一進行深埋處理。
整潔的環境也改變了偏巖塘村民的生活和思想。一位老大娘拿著水盆給路邊的花壇澆水,花壇邊是種植著各種蔬菜的菜園。一路行來,民宿、客棧、農家樂在村里隨處可見。誰也不會想到,如今有“田園山水丹青”之美譽的偏巖塘,在20多年前卻是一個光禿禿的山坡。如今,環境好了,村民富了,許多外出打工的人也回到村里,辦起了農家樂、民宿客棧,實現了“養家不離鄉”的愿望。
張曉是偏巖塘村的村民,在北京工作的她攢下了一些錢。2017年,她和來自廣東順德的聶峰共同投資283萬元在村里建成了“戶曉民宿”,還專門聘請設計師設計了景觀園林,小橋流水,綠草茵茵,設施齊全,十分舒適。聶峰告訴記者,原本他是做藥材生意的,偶然機會來到偏巖塘村,被這里的美景所吸引,于是下定決心投資當地的旅游行業。戶曉民宿主要走高端路線,從今年4月28日正式營業開始至今,已經接待游客3000人次,觀光不住宿的游客有5000多人次。“十一國慶七天假期客源爆滿,房間全部訂完。”
幾年時間,偏巖塘村完成了從以傳統農業為主向以鄉村旅游為主、以精品水果產業為輔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每天接待游客能力達到800人次,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康村寨,走出了一條利用綠色生態資源改善人居環境的致富新路。(文雯)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魚泉街道新石居偏巖塘村,一個只有400多人的村莊,2017年榮獲“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莊”稱號,成為全國413個示范村之一。
桃花溪靜靜流淌。當年,紅軍從這里過河進入官村,繼續長征的征程。如今,岸邊有老人在悠然垂釣,遠處白墻青瓦在綠樹掩映下分外惹眼。徜徉在桃花溪邊,如果不是偏巖塘村項目書記王麗的指點,根本不會意識到,眼前姹紫嫣紅的花園其實是一個污水處理裝置。
這得益于農戶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置。2016年,偏巖塘村啟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污水處理項目,利用人工濕地、太陽能曝氣等技術,使村里的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了100%。“每天可以處理65噸生活污水,而且每年的運行成本不到1000元。”王麗告訴記者,僅有的成本就是每半年對油渣池進行清理和每年冬季對人工濕地的植物進行清割。
在出水口,處理后清澈的水汩汩流入桃花溪。湄潭環境監測中心站的多次監測結果表明,偏巖塘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污水處理項目處理后的水,可以達到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
家家戶戶墻上的宣傳畫也十分引人注意。大方美觀的圖片和示意圖詳細介紹了偏巖塘環境整治規劃,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家家戶戶門前都放著兩個分類垃圾桶,每天一大早,村民們便帶著自家收集到的可回收垃圾,來到再生資源回收站,通過分類稱重兌現積分,再兌換生活日用品。而不可回收的垃圾則被集中收集到村里的地埋式垃圾桶。這種地埋式垃圾桶每個體積5立方米,可以容納一噸垃圾,每天的垃圾都由縣里統一進行深埋處理。
整潔的環境也改變了偏巖塘村民的生活和思想。一位老大娘拿著水盆給路邊的花壇澆水,花壇邊是種植著各種蔬菜的菜園。一路行來,民宿、客棧、農家樂在村里隨處可見。誰也不會想到,如今有“田園山水丹青”之美譽的偏巖塘,在20多年前卻是一個光禿禿的山坡。如今,環境好了,村民富了,許多外出打工的人也回到村里,辦起了農家樂、民宿客棧,實現了“養家不離鄉”的愿望。
張曉是偏巖塘村的村民,在北京工作的她攢下了一些錢。2017年,她和來自廣東順德的聶峰共同投資283萬元在村里建成了“戶曉民宿”,還專門聘請設計師設計了景觀園林,小橋流水,綠草茵茵,設施齊全,十分舒適。聶峰告訴記者,原本他是做藥材生意的,偶然機會來到偏巖塘村,被這里的美景所吸引,于是下定決心投資當地的旅游行業。戶曉民宿主要走高端路線,從今年4月28日正式營業開始至今,已經接待游客3000人次,觀光不住宿的游客有5000多人次。“十一國慶七天假期客源爆滿,房間全部訂完。”
幾年時間,偏巖塘村完成了從以傳統農業為主向以鄉村旅游為主、以精品水果產業為輔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每天接待游客能力達到800人次,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康村寨,走出了一條利用綠色生態資源改善人居環境的致富新路。(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