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四季如畫。北京東南方向的渤海灣畔,一片曾被稱為“生態禁區”的不毛之地,如今成為引領生態城市建設的“示范田”。
作為世界首個國家間合作建設的生態城市,我國和新加坡合作建設的中新天津生態城開發建設10年來,闖出一條資源約束條件下城市可持續發展新路,被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辦公室官員稱贊為“生態城市建設的先行者”。
波光瀲滟,葦海蕩漾,水鳥翔集。眼前風景如畫的靜湖,曾是治理堪稱世界難題的巨大污水庫。由污到清的華麗變身,是一片環境惡劣之地長出生態綠色之城的縮影。
1/3是鹽堿荒地,1/3是廢棄鹽田,1/3是污染水面。2008年,中新天津生態城,在濱海新區內這片“生態禁區”上動工。
“有意挑硬骨頭啃,是希望在資源約束條件下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新路,為更多地區提供示范和樣板。”生態城法制局局長彭正陽道出了建設“初心”。
不毛之地上,世界首套生態城市指標體系誕生:綠色建筑比例為100%,高于新加坡標準;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20%,與歐盟同期目標一致;到2020年綠色出行比例≥90%,超過先進國家水平。
細節,體現一座城市的底色。走在生態城中,綠色元素隨處可見。
公用建筑大都安裝了太陽能光伏系統、地源熱泵系統,新建住宅全部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六成路燈使用風光互補LED,可再生能源裝機相當于一座小型水電站。
大面積鋪設透水磚,設立雨水收集系統,建設人工濕地,按照非傳統水源利用率50%目標,65個海綿城市項目全面鋪開,“暴雨不看海”屢屢刷爆朋友圈。
垃圾依靠氣力運輸,自主垃圾分類可獲獎勵,這里的垃圾經居民投放后,以每秒25米的速度順管道被抽至中央收集站,無害化處理率100%。
“在生態城,綠色不是概念上的噱頭,從規劃設計到建成考核均有標準,看得見,摸得著。”生態城建設局調研員王萌說。
10年蝶變,世界矚目。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授予它“全球綠色城市”稱號。
智慧公交、智慧電梯、智慧燈桿、無人超市、無人餐廳、電子市民中心……越來越多的智能化應用成為標配,不斷提升生態城宜居的成色。
智能停車服務照進現實。近日,首批智慧停車場投用,可查詢位置、剩余車位、導航路徑等信息。“我們推出了室內外一體化導航,導航信息直達地庫車位上。”生態城經濟局副局長王喆透露,將來停車還將實現“無感支付”、遠程預約車位,停車將更智慧。
馬路上,智能燈桿“神通廣大”。既能檢測空氣質量、測定道路積水,又能實現人臉識別、違章停車識別拍照。
智慧的還有公交車站。居民候車時不僅可實時觀看公交運行位置,還可自助借閱電子書、查詢生活政務服務信息、連接無線網絡、用光伏板為手機充電。
無人餐廳讓生活更具未來感。桌面智能系統點餐,后臺將炒菜任務分配給炒菜機器人,最終交由傳菜機器人端上餐桌。
生態城的智慧,不僅體現在面子上,更體現在里子上。在公用事業運行維護中心調度大廳,巨大顯示墻上,實時顯示著供水、供熱、地下管網等設施運行狀況。對建成區域地上和地下進行三維建模,實現城市信息化精細管理。
打開“電子市民中心”App,動動手指,就可享受網上簽約家庭醫生、進行生育登記、預訂活動場館、查詢公交實況、提交入學登記等便捷服務。
“生態城制定并實施了多樣化的智能城市理念和方案,非常具有創新精神。”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副常任秘書鄭錦寶認為。
作為全國首個綠色發展綜合示范區,生態城大力推進產城融合,著力發展以文化創意、互聯網+高科技、精英配套為主導的綠色產業,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華誼兄弟、博納影業、光線傳媒等文創“大咖”先后落戶,國內首家民營圖書發行商登陸上交所A板,轄區企業參與的國內動漫電影票房占到全國總票房一半以上。依托國家動漫園等平臺,文創產業生態圈正在形成。截至今年7月,生態城聚集文創企業達1192家。
旅游產業“多點開花”。泰達航母公園、方特歡樂世界、海魔方水上樂園……圍繞生態和海洋兩大主題,旅游集群效應日益顯現,今年游客量預計突破500萬人次。
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產業相繼引入。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積極引進北京創新資源,搭建科研成果轉化平臺。截至目前,落戶京企超過3000家。
“在這里,所有審批手續全部實現網上辦理,可以像發郵件一樣遠程報件,像查物流一樣查看審批進度,像收快遞一樣拿到辦理結果。”好傳動畫執行董事尚游說。
站在新起點上,生態城正在發力集聚經濟、開放經濟、智能經濟,加快建成國際合作示范區、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產城融合示范區。下一個10年,一座繁榮宜居智慧新城將更加驚艷。
作為世界首個國家間合作建設的生態城市,我國和新加坡合作建設的中新天津生態城開發建設10年來,闖出一條資源約束條件下城市可持續發展新路,被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辦公室官員稱贊為“生態城市建設的先行者”。
波光瀲滟,葦海蕩漾,水鳥翔集。眼前風景如畫的靜湖,曾是治理堪稱世界難題的巨大污水庫。由污到清的華麗變身,是一片環境惡劣之地長出生態綠色之城的縮影。
1/3是鹽堿荒地,1/3是廢棄鹽田,1/3是污染水面。2008年,中新天津生態城,在濱海新區內這片“生態禁區”上動工。
“有意挑硬骨頭啃,是希望在資源約束條件下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新路,為更多地區提供示范和樣板。”生態城法制局局長彭正陽道出了建設“初心”。
不毛之地上,世界首套生態城市指標體系誕生:綠色建筑比例為100%,高于新加坡標準;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20%,與歐盟同期目標一致;到2020年綠色出行比例≥90%,超過先進國家水平。
細節,體現一座城市的底色。走在生態城中,綠色元素隨處可見。
公用建筑大都安裝了太陽能光伏系統、地源熱泵系統,新建住宅全部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六成路燈使用風光互補LED,可再生能源裝機相當于一座小型水電站。
大面積鋪設透水磚,設立雨水收集系統,建設人工濕地,按照非傳統水源利用率50%目標,65個海綿城市項目全面鋪開,“暴雨不看海”屢屢刷爆朋友圈。
垃圾依靠氣力運輸,自主垃圾分類可獲獎勵,這里的垃圾經居民投放后,以每秒25米的速度順管道被抽至中央收集站,無害化處理率100%。
“在生態城,綠色不是概念上的噱頭,從規劃設計到建成考核均有標準,看得見,摸得著。”生態城建設局調研員王萌說。
10年蝶變,世界矚目。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授予它“全球綠色城市”稱號。
智慧公交、智慧電梯、智慧燈桿、無人超市、無人餐廳、電子市民中心……越來越多的智能化應用成為標配,不斷提升生態城宜居的成色。
智能停車服務照進現實。近日,首批智慧停車場投用,可查詢位置、剩余車位、導航路徑等信息。“我們推出了室內外一體化導航,導航信息直達地庫車位上。”生態城經濟局副局長王喆透露,將來停車還將實現“無感支付”、遠程預約車位,停車將更智慧。
馬路上,智能燈桿“神通廣大”。既能檢測空氣質量、測定道路積水,又能實現人臉識別、違章停車識別拍照。
智慧的還有公交車站。居民候車時不僅可實時觀看公交運行位置,還可自助借閱電子書、查詢生活政務服務信息、連接無線網絡、用光伏板為手機充電。
無人餐廳讓生活更具未來感。桌面智能系統點餐,后臺將炒菜任務分配給炒菜機器人,最終交由傳菜機器人端上餐桌。
生態城的智慧,不僅體現在面子上,更體現在里子上。在公用事業運行維護中心調度大廳,巨大顯示墻上,實時顯示著供水、供熱、地下管網等設施運行狀況。對建成區域地上和地下進行三維建模,實現城市信息化精細管理。
打開“電子市民中心”App,動動手指,就可享受網上簽約家庭醫生、進行生育登記、預訂活動場館、查詢公交實況、提交入學登記等便捷服務。
“生態城制定并實施了多樣化的智能城市理念和方案,非常具有創新精神。”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副常任秘書鄭錦寶認為。
作為全國首個綠色發展綜合示范區,生態城大力推進產城融合,著力發展以文化創意、互聯網+高科技、精英配套為主導的綠色產業,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華誼兄弟、博納影業、光線傳媒等文創“大咖”先后落戶,國內首家民營圖書發行商登陸上交所A板,轄區企業參與的國內動漫電影票房占到全國總票房一半以上。依托國家動漫園等平臺,文創產業生態圈正在形成。截至今年7月,生態城聚集文創企業達1192家。
旅游產業“多點開花”。泰達航母公園、方特歡樂世界、海魔方水上樂園……圍繞生態和海洋兩大主題,旅游集群效應日益顯現,今年游客量預計突破500萬人次。
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產業相繼引入。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積極引進北京創新資源,搭建科研成果轉化平臺。截至目前,落戶京企超過3000家。
“在這里,所有審批手續全部實現網上辦理,可以像發郵件一樣遠程報件,像查物流一樣查看審批進度,像收快遞一樣拿到辦理結果。”好傳動畫執行董事尚游說。
站在新起點上,生態城正在發力集聚經濟、開放經濟、智能經濟,加快建成國際合作示范區、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產城融合示范區。下一個10年,一座繁榮宜居智慧新城將更加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