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兵心里,環保“衛士”的種子,早在兒時便種下。
他生在大山,幼時抬頭就能看見藍天。渴了,伸手捧一把山澗喝。32歲入職遂寧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工作8年,從未休過一次公休假。在努力中,他變得專業。去年,他參加了三級環保督察,為遂寧市的環保工作進行了全面體檢,查找出近900個環境問題。
入職8年從未休過公休假
2010年12月,涪江遂寧段出現大量白色漂浮物。此時,劉兵進入監測中心站不到3個月,因為站內主要是做定量分析,無法定性不明污染物是什么,劉兵帶著樣品到母校重慶大學進行測試。
檢測顯示,這種白色固體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并含有氯元素,當時監測數據也顯示涪江水體氯離子和pH值均異常,這讓他聯想到四氯化硅。根據這一線索,環境監察聯合公安成功排查到污染源為某堿片廠,也為白色漂浮物污染事件應急處置的決策部署提供了科學技術支持。
2011年7月21日凌晨,暴雨襲擊四川岷江電解錳廠,造成涪江嚴重的水污染事件。當時,劉兵全程參與該事件的應急監測。
為確保全市飲用水安全和出川水質達標,劉兵和同事們在遂寧境內170公里長的涪江上設置5個監測斷面,每個斷面實施2小時一次的連續監測,實時發布應急監測快報。劉兵和同事們連續奮戰14天,采集環境樣品878個,發布監測數據2064個,“風里來雨里去”是那段日子的真實寫照。
環保督察查出近900個環境問題
在遂寧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提起劉兵,大家都會用專業二字來形容。
2013年環保部要求開始增測市縣級飲用水水源地特征重金屬項目,其中含有金屬鋇這個項目,當時劉兵在市、縣多個水源地中均檢出鋇離子。
“鋇離子不是人體營養的必需元素,并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劉兵把全市在用的56個飲用水水源地全都測了個遍,甚至每個鄉鎮地表、地下的全都測了,結果發現,每個水源地的鋇都有檢出。
劉兵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對鋇的濃度分布特征、鋇的來源進行調查研究,并形成論文《遂寧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鋇的分布特征及健康風險評價》發表在了北大核心期刊《中國環境監測》上。
2017年,劉兵被借調到環保督察辦,全程參加了三級環保督察,為遂寧市的環保工作進行了全面體檢,查找出了近900個環境問題,收集整理督察資料2000多卷,由市級領導帶隊,會同市委目督室、市直相關部門督查督導問題整改點位200多個,有力推動了環保問題的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