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強揚塵和面源污染綜合防治
20、深化建筑施工揚塵治理。建立建筑揚塵管理清單,3月底前完成全市建筑工地登記造冊并實行動態更新。強化施工揚塵屬地管理責任,嚴格按照“嚴管建筑施工揚塵十二條”標準加強工地管理,落實“六個百分百”,提高施工現場圍擋標準,全面實現施工現場區硬化和裸土覆蓋,實現建筑工地視頻監控和PM10在線監測全覆蓋并聯網,全市建筑工地揚塵整治達標率達到100%,不達標工地一律停工整頓。加大檢查和處罰力度,對未落實揚塵防治措施的建筑工地和建筑公司、項目單位記入不良行為記錄,對未落實揚塵防治措施的建筑工地、相關責任單位和個人記入不良行為記錄,并公開曝光。(市住建局、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21、嚴管渣土運輸車輛。運輸渣土的建筑工地必須按要求配備沖洗設備,并對離開車輛進行沖洗(市住建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渣土運輸車輛須安裝衛星定位系統,實行24小時線上監管。在市區內主要出入口、重要路段設立檢查點,嚴查渣土車運輸,對不符合要求上路行駛的,對駕駛員、車輛和所屬單位進行頂格處罰,并取消渣土運輸資格。(市城管委牽頭,市交管局配合,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22、嚴控道路揚塵。市區道路嚴格落實“以克論凈”考核。2018年年底前,全市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90%,縣城城區道路達到85%以上(市城管委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城市出入口及城市周邊高速、國省道等重要干線公路路段清掃以機械化清掃為主、人工清掃為輔,達到路露本色、基本無浮土,揚塵整治率100%(市城管委、市交通局負責)。嚴查散料貨物運輸車輛遺撒,加大監控和打擊力度(市交通局負責)。強化道路施工過程揚塵整治,按照“誰施工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督”原則,對在建項目開展揚塵專項整治,實現達標率100%(市住建局、市城管委、市交通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每月對各縣(市、區)重點道路揚塵治理進行抽檢考核,初步建立通報排名和獎懲機制,并向社會公開。(市環保局、市城管委負責)
23、推進城鄉裸露地面復綠控塵。做好黃土裸露地面整治工作。2018年2月底前完成市內四區、高新區裸露地面摸排工作;6月底前完成重點區域、重點部位鋪裝覆蓋和綠化硬化,年底前全部完成(市城管委牽頭,橋西區、新華區、長安區、裕華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負責)。按照“誰主管、誰監管,誰施工、誰負責”的要求,加強對城區交通、通訊、供熱、燃氣等線性工程施工揚塵管理(市住建局牽頭,市城管委、市交通局配合,相關市直部門負責)。對國省干道等穿城路段路界內裸露土地實施綠化。(市交通局負責)
24、加強工業企業料場堆場管理。嚴格落實《河北省工業企業料堆場監督管理辦法》(冀工信科節〔2016〕457號)要求,工業企業建立料堆場管理制度和記錄臺賬,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按照《煤場、料場、渣場揚塵污染控制技術規范》(DB13/T2352-2016)中物料存儲要求,10月底前,全市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焦化、鑄造等重點行業工業企業料堆場全部完成料堆場達標建設,實現規范管理。(市工信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25、持續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鼓勵持證礦山關閉退出,對申請關閉的露天礦山,依據礦山開采情況,按比例和入庫級次退還礦業權價款和恢復治理保證金(市國土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負責)。以“三區兩線”和城市(鎮)建成區周邊為重點,對全市露天礦山污染進行深度整治,經停產整治仍不具備環評要求和排污許可的有證露天礦山繼續實施停產整治,擅自恢復生產的一律依法強制關閉(市環保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負責)。10月底前,完成12處露天礦山的修復綠化任務。(市國土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負責)
26、嚴控秸稈焚燒。健全禁燒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落實縣、鄉、村屬地管理責任。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建立秸稈焚燒高架紅外視頻監控系統,對重點涉農區域實現監控全覆蓋。對違反禁燒規定的一經發現嚴懲重罰,并對監管單位、監管責任人嚴肅問責(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以上。(市農牧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27、嚴控垃圾露天焚燒。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禁止垃圾露天焚燒,加大執法檢查和打擊力度,推進城市周邊和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及綜合利用(市住建局牽頭,市環保局、市公安局配合,各縣市區政府負責)。2018年年底前全市95%以上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的排查,并分類采取整治措施,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大清理,有效截斷垃圾焚燒隱患。(市住建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28、嚴控露天燒烤。城市建成區全面禁止露天燒烤,建成區餐飲服務場所、室內燒烤必須安裝配備油煙凈化裝置,并確保正常運行。(市環保局、市城管委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29、擴大森林生態空間。完成造林70萬畝(其中人工造林40萬畝,封山育林30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40.5%。(市林業局負責)
30、禁限煙花爆竹銷售、燃放。制定煙花爆竹禁限售、禁限放嚴控方案,明確煙花爆竹禁限售、禁限放要求。(市公安局、市安監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31、建立降塵監測考評體系。按照市區平均降塵量控制在8噸/月˙平方公里,縣(市、區)城建成區平均降塵量控制在9噸/月˙平方公里以內,對各縣(市)區降塵管理進行考核排名,定期向社會公開。(市環保局負責)
(五)完善監測監控體系建設
32、建立大氣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加快建設大氣環境監測監控、預報預警、指揮調度一體化綜合信息平臺,完善市、縣、鄉、村四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實現對各級網格和重點污染源的集中在線監測和全程監控。按照省有關要求,8月底前建成大氣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并與省平臺互聯互通。2018年年底前,完成大氣環境超級觀測站、智慧城市與大氣污染監管平臺等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確保投入使用。利用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數據,建立大氣污染源數據庫,探索運用大氣擴散模型,實行治理方案的“模擬推演”,實現污染治理的精準化。實施“雙在線”擴面,將涉及揮發性有機物等重點企業全部納入在線監控范圍。(市環保局負責)
33、加強覆蓋城鄉和企業監測網絡運行管理。依托鄉鎮空氣監測站,實行市、縣、鄉空氣質量監測全覆蓋。對大氣污染物重點排放企業全部建立在線自動監測系統,逐步實現空氣質量精細化管理。深化完善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各縣(市、區)黨委、政府要保證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的安全、穩定運行,對人為干擾監測設施的違法行為嚴厲打擊,對不能保證監測設備安全穩定運行的嚴肅問責。加強技防手段,規范第三方運維,嚴厲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六)科學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34、提高預報預警精確度。完善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會商機制,提高整體預報預警水平。開展環境空氣質量預報人員培訓、預報準確率評估等工作,全面提高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能力。加強污染氣象條件和空氣污染監測、預報預警和評估能力建設,開展大氣環境外場觀測試驗,強化區域和環保氣象聯合會商研判,及時發布信息,提高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的準確度,各縣2018年具備發布空氣質量預報信息的能力。(市環保局、市氣象局負責)
35、完善應急響應機制。按照環保部和省環保廳要求,結合區域污染源解析,科學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方案。密切關注氣象條件變化,提前1至2天發布預警信息,規范啟動應急預案,分類實施減排措施,避免盲目啟動和采取“一刀切”式停限產。加強對預案啟動和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減排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應急響應措施落實到位。(市環保局、市氣水辦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36、科學制定減排措施。結合各縣(市、區)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按照“一業一策”、“一廠一策”要求,科學制定應急減排措施,減排措施細化到企業、工地和生產工序、設備,確??山y計、可監測、可操作、可核查。9月底前,各縣(市、區)根據企業、產業變化,編制完成新版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清單。(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37、做好取暖季錯峰生產。按照基本抵消取暖季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原則,繼續落實取暖季錯峰生產。逐步建立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績效水平排名制度,科學優化取暖季重點工業企業限產限排措施,9月底前分類制定錯峰生產企業清單,明確到生產工序和設備,并在采暖季到來前逐企檢查措施落實(市工信局、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國土局、市農牧局配合,各縣市區政府負責)。鋼鐵產能限產50%(市發改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負責);水泥(含特種水泥,不含粉磨站)和磚瓦窯(不含以天然氣為燃料)采暖季全部實施停產,承擔居民供暖、協同處置城市垃圾或危險廢物等保障民生任務的工業企業,要根據承擔任務量核定最大允許生產負荷,報市政府備案(市工信局、市國土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負責)。鑄造行業,除滿足達標排放要求的電爐、天然氣爐除外,其他鑄造熔煉設備采暖季實施停產,特殊情況確需生產的,應報市政府批準(市工信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負責);涉及原料藥生產企業和農藥企業VOCs排放工序全部停產,由于民生等需求存在特殊情況確需生產的,需報省政府批準(市工信局、市農牧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負責)。對未完成治理改造任務、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采暖季一律停產。(市環保局牽頭,市工信局、市國土局、市農牧局配合,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38、嚴格實行錯峰運輸。結合工業行業錯峰生產要求,“一廠一策”制定采暖季錯峰運輸實施方案,確保錯峰運輸措施有效可行,確保允許運輸車輛排放達標(市工信局、市交通局牽頭,市環保局、市交管局配合,各縣市區政府負責)。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重點用車企業原則上不允許車輛進出廠(保證安全生產運行的運輸車輛除外)(市交管局牽頭,市工信局配合,各縣市區政府負責)。通過加強對重點用車企業門禁系統數據和視頻監控,監督錯峰運輸執行情況。(市環保局、市交通局、市交管局和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七)依法推進鐵腕治污
39、持續強化執法檢查。采取突擊執法、“點穴式”執法、明查暗訪等方式,常態化開展涉氣環境執法檢查,保持執法高壓態勢,對涉及刑事犯罪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采取強制措施。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執法監管體系,形成高效聯動,嚴懲重處的執法協同體系。加強環境執法隊伍培訓,開展綜合執法大練兵,全面提升環境執法監管的能力和水平。(市環保局、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法院負責)
40、建立通報排名與考核問責機制。按照依法依規、公開公正的原則,對各縣(市、區)和各鄉、鎮(街道辦事處)的空氣質量改善情況實施月度排名通報制度,及時向社會公開。根據月度排名,對空氣質量持續惡化、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不力的縣(市、區)予以公開約談和追責問責。對貫徹中央、省、市決策部署不力、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的,按照管理權限和程序進行問責。(市環保局、市氣水辦、市紀委、市委組織部負責)
41、嚴格落實追責問責制度。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有責必問,問責必嚴。對環保部強化督查和省級環保督察、專項督察及執法檢查中發現移交督辦的問題,有關黨委、政府要專題研究整改措施,加強督查督辦,確保整改落實;對整改不力的,按照直接責任、監管責任、領導責任三個層次分別提出責任追究意見,按照程序嚴肅實施責任追究。要建立問責清單,完善工作鏈條,健全制度機制,切實做到責任追究有規范、有標準、有依據。中央新聞媒體曝光的問題,對相關責任人必須嚴肅問責。(市環保局、市紀委、市委組織部牽頭,各縣市區黨委、政府負責)
(八)完善大氣環境管理體制機制
42、完善大氣辦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各級大氣辦的協調牽總作用,有效調動各方力量,履行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統籌責任。配齊配強各縣(市、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充實人員力量,強化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職能,落實通報排名和考核問責機制,加大專項督察、綜合執法、信息通報力度,加快構建縱向指揮有力、橫向協作緊密、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市氣水辦、市編委辦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43、推進鄉鎮(街道)環保所全覆蓋。建立健全鄉鎮(街道)環保工作機構,提升基層環保監管能力,落實網格化管理責任,統籌推進城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協調發展。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對所轄區域內鄉鎮(街道)環保所建設負總責,6月底前,轄區內所有鄉鎮(街道)環保所掛牌成立,做到人員、保障車輛、辦公用房、辦公設備及用品、監督檢查及監測儀器設備等六個到位。加強對鄉鎮(街道)環保所人員的業務培訓、教育管理和監督指導,滿足基層環保工作需求。(市環保局、市編委辦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44、強化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監管。配合環保部和省環保廳,建立市、縣、鄉三級熱點網格監管體系,全市設立一名一級網格長(總網格長),縣(市、區)、鄉(鎮、街道)兩級分別設立二級網格長和三級網格長。各級網格長由同級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市、縣兩級成立熱點網格監管領導小組,下設熱點網格監管辦公室,在同級網格長領導下開展工作。每個熱點網格設立專職網格監督員。各級網格長是熱點網格監管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牽頭組織對各類大氣污染問題進行清理整治,協調解決突出問題,對相關部門落實職責和下一級網格長或網格監督員履職盡責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熱點網格監管辦公室負責熱點網格監管具體工作的組織實施,協調開展執法檢查、問題查處和通報問責等工作。網格監督員在網格長的領導下負責熱點網格問題排查、日常巡查等工作。(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三、保障措施
45、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統籌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重點工作。要突出地方黨委政府和各級職能部門兩個主體責任,形成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各縣(市、區)要建立縣、鄉領導包聯制度,對重點工作、重點問題、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建立全面的包聯制度,形成完整的責任體系。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對重點任務做到親自部署、親自協調、親自解決、親自督導。(各縣市區政府,市直各有關部門負責)
46、加強財政金融保障。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加大市、縣財政專項資金投入,健全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優化使用方式,加強督導檢查和跟蹤問效,提高資金集中使用效益和效率。(市財政局、市環保局負責)
建立健全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投融資平臺,積極推廣PPP、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推行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通過市場化運作撬動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參與大氣治理項目。(市金融辦、市財政局負責)
47、強化科技支撐。完善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咨詢工作機制,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依托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提升我市科學治理大氣污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市環保局負責)
48、加強輿論引導。切實做好大氣污染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工作,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傳市委、市政府堅持科學治理大氣污染的決策部署和工作開展情況,營造正面輿論氛圍。統籌安排重污染天氣信息發布內容、時機和形式,切實做好大氣污染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工作。定期開展輿情分析研判,及時發布權威聲音,回應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市氣水辦、市環保局、市委宣傳部負責)
20、深化建筑施工揚塵治理。建立建筑揚塵管理清單,3月底前完成全市建筑工地登記造冊并實行動態更新。強化施工揚塵屬地管理責任,嚴格按照“嚴管建筑施工揚塵十二條”標準加強工地管理,落實“六個百分百”,提高施工現場圍擋標準,全面實現施工現場區硬化和裸土覆蓋,實現建筑工地視頻監控和PM10在線監測全覆蓋并聯網,全市建筑工地揚塵整治達標率達到100%,不達標工地一律停工整頓。加大檢查和處罰力度,對未落實揚塵防治措施的建筑工地和建筑公司、項目單位記入不良行為記錄,對未落實揚塵防治措施的建筑工地、相關責任單位和個人記入不良行為記錄,并公開曝光。(市住建局、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21、嚴管渣土運輸車輛。運輸渣土的建筑工地必須按要求配備沖洗設備,并對離開車輛進行沖洗(市住建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渣土運輸車輛須安裝衛星定位系統,實行24小時線上監管。在市區內主要出入口、重要路段設立檢查點,嚴查渣土車運輸,對不符合要求上路行駛的,對駕駛員、車輛和所屬單位進行頂格處罰,并取消渣土運輸資格。(市城管委牽頭,市交管局配合,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22、嚴控道路揚塵。市區道路嚴格落實“以克論凈”考核。2018年年底前,全市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90%,縣城城區道路達到85%以上(市城管委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城市出入口及城市周邊高速、國省道等重要干線公路路段清掃以機械化清掃為主、人工清掃為輔,達到路露本色、基本無浮土,揚塵整治率100%(市城管委、市交通局負責)。嚴查散料貨物運輸車輛遺撒,加大監控和打擊力度(市交通局負責)。強化道路施工過程揚塵整治,按照“誰施工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督”原則,對在建項目開展揚塵專項整治,實現達標率100%(市住建局、市城管委、市交通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每月對各縣(市、區)重點道路揚塵治理進行抽檢考核,初步建立通報排名和獎懲機制,并向社會公開。(市環保局、市城管委負責)
23、推進城鄉裸露地面復綠控塵。做好黃土裸露地面整治工作。2018年2月底前完成市內四區、高新區裸露地面摸排工作;6月底前完成重點區域、重點部位鋪裝覆蓋和綠化硬化,年底前全部完成(市城管委牽頭,橋西區、新華區、長安區、裕華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負責)。按照“誰主管、誰監管,誰施工、誰負責”的要求,加強對城區交通、通訊、供熱、燃氣等線性工程施工揚塵管理(市住建局牽頭,市城管委、市交通局配合,相關市直部門負責)。對國省干道等穿城路段路界內裸露土地實施綠化。(市交通局負責)
24、加強工業企業料場堆場管理。嚴格落實《河北省工業企業料堆場監督管理辦法》(冀工信科節〔2016〕457號)要求,工業企業建立料堆場管理制度和記錄臺賬,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按照《煤場、料場、渣場揚塵污染控制技術規范》(DB13/T2352-2016)中物料存儲要求,10月底前,全市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焦化、鑄造等重點行業工業企業料堆場全部完成料堆場達標建設,實現規范管理。(市工信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25、持續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鼓勵持證礦山關閉退出,對申請關閉的露天礦山,依據礦山開采情況,按比例和入庫級次退還礦業權價款和恢復治理保證金(市國土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負責)。以“三區兩線”和城市(鎮)建成區周邊為重點,對全市露天礦山污染進行深度整治,經停產整治仍不具備環評要求和排污許可的有證露天礦山繼續實施停產整治,擅自恢復生產的一律依法強制關閉(市環保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負責)。10月底前,完成12處露天礦山的修復綠化任務。(市國土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負責)
26、嚴控秸稈焚燒。健全禁燒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落實縣、鄉、村屬地管理責任。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建立秸稈焚燒高架紅外視頻監控系統,對重點涉農區域實現監控全覆蓋。對違反禁燒規定的一經發現嚴懲重罰,并對監管單位、監管責任人嚴肅問責(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以上。(市農牧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27、嚴控垃圾露天焚燒。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禁止垃圾露天焚燒,加大執法檢查和打擊力度,推進城市周邊和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及綜合利用(市住建局牽頭,市環保局、市公安局配合,各縣市區政府負責)。2018年年底前全市95%以上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的排查,并分類采取整治措施,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大清理,有效截斷垃圾焚燒隱患。(市住建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28、嚴控露天燒烤。城市建成區全面禁止露天燒烤,建成區餐飲服務場所、室內燒烤必須安裝配備油煙凈化裝置,并確保正常運行。(市環保局、市城管委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29、擴大森林生態空間。完成造林70萬畝(其中人工造林40萬畝,封山育林30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40.5%。(市林業局負責)
30、禁限煙花爆竹銷售、燃放。制定煙花爆竹禁限售、禁限放嚴控方案,明確煙花爆竹禁限售、禁限放要求。(市公安局、市安監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31、建立降塵監測考評體系。按照市區平均降塵量控制在8噸/月˙平方公里,縣(市、區)城建成區平均降塵量控制在9噸/月˙平方公里以內,對各縣(市)區降塵管理進行考核排名,定期向社會公開。(市環保局負責)
(五)完善監測監控體系建設
32、建立大氣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加快建設大氣環境監測監控、預報預警、指揮調度一體化綜合信息平臺,完善市、縣、鄉、村四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實現對各級網格和重點污染源的集中在線監測和全程監控。按照省有關要求,8月底前建成大氣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并與省平臺互聯互通。2018年年底前,完成大氣環境超級觀測站、智慧城市與大氣污染監管平臺等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確保投入使用。利用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數據,建立大氣污染源數據庫,探索運用大氣擴散模型,實行治理方案的“模擬推演”,實現污染治理的精準化。實施“雙在線”擴面,將涉及揮發性有機物等重點企業全部納入在線監控范圍。(市環保局負責)
33、加強覆蓋城鄉和企業監測網絡運行管理。依托鄉鎮空氣監測站,實行市、縣、鄉空氣質量監測全覆蓋。對大氣污染物重點排放企業全部建立在線自動監測系統,逐步實現空氣質量精細化管理。深化完善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各縣(市、區)黨委、政府要保證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的安全、穩定運行,對人為干擾監測設施的違法行為嚴厲打擊,對不能保證監測設備安全穩定運行的嚴肅問責。加強技防手段,規范第三方運維,嚴厲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六)科學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34、提高預報預警精確度。完善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會商機制,提高整體預報預警水平。開展環境空氣質量預報人員培訓、預報準確率評估等工作,全面提高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能力。加強污染氣象條件和空氣污染監測、預報預警和評估能力建設,開展大氣環境外場觀測試驗,強化區域和環保氣象聯合會商研判,及時發布信息,提高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的準確度,各縣2018年具備發布空氣質量預報信息的能力。(市環保局、市氣象局負責)
35、完善應急響應機制。按照環保部和省環保廳要求,結合區域污染源解析,科學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方案。密切關注氣象條件變化,提前1至2天發布預警信息,規范啟動應急預案,分類實施減排措施,避免盲目啟動和采取“一刀切”式停限產。加強對預案啟動和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減排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應急響應措施落實到位。(市環保局、市氣水辦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36、科學制定減排措施。結合各縣(市、區)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按照“一業一策”、“一廠一策”要求,科學制定應急減排措施,減排措施細化到企業、工地和生產工序、設備,確??山y計、可監測、可操作、可核查。9月底前,各縣(市、區)根據企業、產業變化,編制完成新版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清單。(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37、做好取暖季錯峰生產。按照基本抵消取暖季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原則,繼續落實取暖季錯峰生產。逐步建立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績效水平排名制度,科學優化取暖季重點工業企業限產限排措施,9月底前分類制定錯峰生產企業清單,明確到生產工序和設備,并在采暖季到來前逐企檢查措施落實(市工信局、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國土局、市農牧局配合,各縣市區政府負責)。鋼鐵產能限產50%(市發改委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負責);水泥(含特種水泥,不含粉磨站)和磚瓦窯(不含以天然氣為燃料)采暖季全部實施停產,承擔居民供暖、協同處置城市垃圾或危險廢物等保障民生任務的工業企業,要根據承擔任務量核定最大允許生產負荷,報市政府備案(市工信局、市國土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負責)。鑄造行業,除滿足達標排放要求的電爐、天然氣爐除外,其他鑄造熔煉設備采暖季實施停產,特殊情況確需生產的,應報市政府批準(市工信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負責);涉及原料藥生產企業和農藥企業VOCs排放工序全部停產,由于民生等需求存在特殊情況確需生產的,需報省政府批準(市工信局、市農牧局牽頭,相關縣市區政府負責)。對未完成治理改造任務、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采暖季一律停產。(市環保局牽頭,市工信局、市國土局、市農牧局配合,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38、嚴格實行錯峰運輸。結合工業行業錯峰生產要求,“一廠一策”制定采暖季錯峰運輸實施方案,確保錯峰運輸措施有效可行,確保允許運輸車輛排放達標(市工信局、市交通局牽頭,市環保局、市交管局配合,各縣市區政府負責)。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重點用車企業原則上不允許車輛進出廠(保證安全生產運行的運輸車輛除外)(市交管局牽頭,市工信局配合,各縣市區政府負責)。通過加強對重點用車企業門禁系統數據和視頻監控,監督錯峰運輸執行情況。(市環保局、市交通局、市交管局和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七)依法推進鐵腕治污
39、持續強化執法檢查。采取突擊執法、“點穴式”執法、明查暗訪等方式,常態化開展涉氣環境執法檢查,保持執法高壓態勢,對涉及刑事犯罪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采取強制措施。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執法監管體系,形成高效聯動,嚴懲重處的執法協同體系。加強環境執法隊伍培訓,開展綜合執法大練兵,全面提升環境執法監管的能力和水平。(市環保局、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法院負責)
40、建立通報排名與考核問責機制。按照依法依規、公開公正的原則,對各縣(市、區)和各鄉、鎮(街道辦事處)的空氣質量改善情況實施月度排名通報制度,及時向社會公開。根據月度排名,對空氣質量持續惡化、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不力的縣(市、區)予以公開約談和追責問責。對貫徹中央、省、市決策部署不力、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的,按照管理權限和程序進行問責。(市環保局、市氣水辦、市紀委、市委組織部負責)
41、嚴格落實追責問責制度。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有責必問,問責必嚴。對環保部強化督查和省級環保督察、專項督察及執法檢查中發現移交督辦的問題,有關黨委、政府要專題研究整改措施,加強督查督辦,確保整改落實;對整改不力的,按照直接責任、監管責任、領導責任三個層次分別提出責任追究意見,按照程序嚴肅實施責任追究。要建立問責清單,完善工作鏈條,健全制度機制,切實做到責任追究有規范、有標準、有依據。中央新聞媒體曝光的問題,對相關責任人必須嚴肅問責。(市環保局、市紀委、市委組織部牽頭,各縣市區黨委、政府負責)
(八)完善大氣環境管理體制機制
42、完善大氣辦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各級大氣辦的協調牽總作用,有效調動各方力量,履行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統籌責任。配齊配強各縣(市、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充實人員力量,強化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職能,落實通報排名和考核問責機制,加大專項督察、綜合執法、信息通報力度,加快構建縱向指揮有力、橫向協作緊密、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市氣水辦、市編委辦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43、推進鄉鎮(街道)環保所全覆蓋。建立健全鄉鎮(街道)環保工作機構,提升基層環保監管能力,落實網格化管理責任,統籌推進城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協調發展。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對所轄區域內鄉鎮(街道)環保所建設負總責,6月底前,轄區內所有鄉鎮(街道)環保所掛牌成立,做到人員、保障車輛、辦公用房、辦公設備及用品、監督檢查及監測儀器設備等六個到位。加強對鄉鎮(街道)環保所人員的業務培訓、教育管理和監督指導,滿足基層環保工作需求。(市環保局、市編委辦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44、強化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監管。配合環保部和省環保廳,建立市、縣、鄉三級熱點網格監管體系,全市設立一名一級網格長(總網格長),縣(市、區)、鄉(鎮、街道)兩級分別設立二級網格長和三級網格長。各級網格長由同級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市、縣兩級成立熱點網格監管領導小組,下設熱點網格監管辦公室,在同級網格長領導下開展工作。每個熱點網格設立專職網格監督員。各級網格長是熱點網格監管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牽頭組織對各類大氣污染問題進行清理整治,協調解決突出問題,對相關部門落實職責和下一級網格長或網格監督員履職盡責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熱點網格監管辦公室負責熱點網格監管具體工作的組織實施,協調開展執法檢查、問題查處和通報問責等工作。網格監督員在網格長的領導下負責熱點網格問題排查、日常巡查等工作。(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負責)
三、保障措施
45、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統籌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重點工作。要突出地方黨委政府和各級職能部門兩個主體責任,形成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各縣(市、區)要建立縣、鄉領導包聯制度,對重點工作、重點問題、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建立全面的包聯制度,形成完整的責任體系。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對重點任務做到親自部署、親自協調、親自解決、親自督導。(各縣市區政府,市直各有關部門負責)
46、加強財政金融保障。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加大市、縣財政專項資金投入,健全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優化使用方式,加強督導檢查和跟蹤問效,提高資金集中使用效益和效率。(市財政局、市環保局負責)
建立健全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投融資平臺,積極推廣PPP、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推行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通過市場化運作撬動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參與大氣治理項目。(市金融辦、市財政局負責)
47、強化科技支撐。完善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咨詢工作機制,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依托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提升我市科學治理大氣污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市環保局負責)
48、加強輿論引導。切實做好大氣污染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工作,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傳市委、市政府堅持科學治理大氣污染的決策部署和工作開展情況,營造正面輿論氛圍。統籌安排重污染天氣信息發布內容、時機和形式,切實做好大氣污染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工作。定期開展輿情分析研判,及時發布權威聲音,回應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市氣水辦、市環保局、市委宣傳部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