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可以節省采礦、冶煉、電解等工藝環節,大量減少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也是降低資源對外依存度,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業內預計,到2020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整體產業鏈產值將高達3萬億元。
中國是全球公認的制造業大國,然而近些年隨著人口紅利日益消失以及環保成本的不斷抬升,我國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逐漸走高。在此大背景下,大力發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有著積極重要的戰略性意義。
產業成長空間巨大
自2005年正式起步,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經過10多年的推進,部分廢棄物回收利用產業鏈開始完善,2016年回收值近6000億元。據中國環保在線了解,到2016年末,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數量超過10萬家,從業人數約1500萬人。
尤其是“互聯網+”浪潮下,再生資源回收與互聯網親密接觸,部分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建立了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高效回收模式,大大促進了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再生資源回收擺脫“撿破爛”、“收廢品”的尷尬處境,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種重要抓手。
按照國家規劃,到“十三五”末期,主要廢棄物循環利用率達到54.6%,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75%的國家級園區和50%的省級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
業內預計,2020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市場保守估計將達到8200億元,而囊括上(設備生產供應)、中(環保安裝工程和解決方案)、下游(回收處置運營)在內的整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產值有望達到3萬億元。
記者研究認為,雖然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尚未成熟,但整體來看,正從分散式處理逐步向集中處理階段轉變,最后向無害化處理階段邁進。行業趨于精細化、智能化、生態化和國際化,繁榮期的到來成為大概率事件。
多重掣肘因素待解
同樣是因為處于產業初期,我國再生資源回收需要打破的掣肘也不少。譬如行業前端回收體系仍舊過于保守和傳統,效率低下;“利大搶收,利小少收,無利不收”的現象仍然存在;無序回收占據主流,正規企業“吃不飽”;回收體系不完善等。
2017年商務部發布的《2017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更是明確指出,萌芽中的“互聯網+”回收企業規模較小,回收成本高,產業鏈短,向再生利用環節滲透不夠。行業利潤水平較低,多靠融資生存,一旦資本遇冷,企業將陷入難以為繼的狀態。
所以盡管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總量和回收率節節攀升,并維持10%~20%的增長速度,但并不能因此而忽略了上述制約因素。
鑒于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具備“公益性”基因,投資規模大且回收周期較長,中國環保在線建議,國家加大專項資金的扶持力度,創新財稅激勵機制,建立完善科技標準體系,加大技術創新步伐,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出臺扶持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利好政策。
當然,再生資源回收新模式的創新性探索,也是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最終形成從生產、銷售到回收、處理的良性循環機制。
中國是全球公認的制造業大國,然而近些年隨著人口紅利日益消失以及環保成本的不斷抬升,我國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逐漸走高。在此大背景下,大力發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有著積極重要的戰略性意義。
產業成長空間巨大
自2005年正式起步,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經過10多年的推進,部分廢棄物回收利用產業鏈開始完善,2016年回收值近6000億元。據中國環保在線了解,到2016年末,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數量超過10萬家,從業人數約1500萬人。
尤其是“互聯網+”浪潮下,再生資源回收與互聯網親密接觸,部分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建立了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高效回收模式,大大促進了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再生資源回收擺脫“撿破爛”、“收廢品”的尷尬處境,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種重要抓手。
按照國家規劃,到“十三五”末期,主要廢棄物循環利用率達到54.6%,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75%的國家級園區和50%的省級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
業內預計,2020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市場保守估計將達到8200億元,而囊括上(設備生產供應)、中(環保安裝工程和解決方案)、下游(回收處置運營)在內的整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產值有望達到3萬億元。
記者研究認為,雖然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尚未成熟,但整體來看,正從分散式處理逐步向集中處理階段轉變,最后向無害化處理階段邁進。行業趨于精細化、智能化、生態化和國際化,繁榮期的到來成為大概率事件。
多重掣肘因素待解
同樣是因為處于產業初期,我國再生資源回收需要打破的掣肘也不少。譬如行業前端回收體系仍舊過于保守和傳統,效率低下;“利大搶收,利小少收,無利不收”的現象仍然存在;無序回收占據主流,正規企業“吃不飽”;回收體系不完善等。
2017年商務部發布的《2017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更是明確指出,萌芽中的“互聯網+”回收企業規模較小,回收成本高,產業鏈短,向再生利用環節滲透不夠。行業利潤水平較低,多靠融資生存,一旦資本遇冷,企業將陷入難以為繼的狀態。
所以盡管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總量和回收率節節攀升,并維持10%~20%的增長速度,但并不能因此而忽略了上述制約因素。
鑒于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具備“公益性”基因,投資規模大且回收周期較長,中國環保在線建議,國家加大專項資金的扶持力度,創新財稅激勵機制,建立完善科技標準體系,加大技術創新步伐,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出臺扶持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利好政策。
當然,再生資源回收新模式的創新性探索,也是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最終形成從生產、銷售到回收、處理的良性循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