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国产高清中文手机在线观看-麻豆最新国产av原创精品-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投稿

山東省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日期:2018-03-12     來源:北極星環保網    瀏覽:1563    評論:0    
日前,山東印發《山東省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通知提出,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創山東生態文明新時代。大力實施環保領跑者制度,支持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產業,推動建立以綠色生產、綠色采購和綠色消費為重點的綠色供應鏈。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改造,抓好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循環經濟發展。著力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制定新一輪大氣污染治理行動計劃,扎實做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嚴格執行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加快燃煤機組、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

山東省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省發展改革委

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7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全省人民在中共山東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有效防控各種風險,著力增進民生福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呈現運行平穩、質效提升、動力增強、生態改善、大局穩定的特點,省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審議批準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總體良好,重點任務較好完成。

(一)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經濟總量進一步壯大,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邁上7萬億元臺階,達到72678.2億元,增長7.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6千億元,達到6098.5億元,同口徑增長6.6%;外貿進出口17823.9億元,增長15.2%。市場需求穩步擴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49億元,增長9.8%,健康養老、文化體育、教育培訓等消費持續升溫,旅游消費總額9200.3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4236億元,增長7.3%,120個省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22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9.3%。投資結構發生積極變化,服務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達到48.5%,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高耗能行業投資占比15.7%,同比降低0.6個百分點。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28.3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的116.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5%。

(二)動能轉換加快推進,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統領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正式獲得國家批復。加快發展“四新”經濟,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600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35.0%,比年初提高1.2個百分點。互聯網與農業、制造、民生、政務等領域深度融合,大數據應用全面鋪開,在全國首創“云服務券”助推“企業上云”,經濟智能化、社會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全年實現網絡零售額4193億元,其中農村網絡零售額541.9億元,分別增長39.4%和43.4%。創新型省份建設成效明顯,預計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36%,同比提高0.06個百分點;萬人擁有有效發明專利量7.57件,同比增加1.24件。可燃冰試采、超高速內存芯片、量子通信、海底光纖等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強化平臺載體建設,濟青煙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獲批,新增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4家,總數達179家,穩居全國第一。創匯平臺、創業工場等一批典型經驗和雙創模式入選國家案例。產業結構更趨優化,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6.7∶45.3∶48,服務業占比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三二一”的產業格局更加鞏固。工業轉型力度加大,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山東省行動綱要,通用設備、專用設備等先進制造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啟動了新一輪27家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加強服務業載體建設、人才團隊扶持和示范區培育,全省服務業呈現多元、融合、集聚化發展態勢。區域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兩區一圈一帶”戰略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深度對接雄安新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地區合作等國家戰略,積極爭取棗莊、濟寧、菏澤、臨沂4市納入了國家淮河生態經濟帶規劃范圍。新型城鎮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0.58%,比上年末提高1.56個百分點。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98.5%的建制村通達客車,自來水普及率穩定在95%以上,農村廁所改造449.1萬戶,啟動了農村道路“戶戶通”工程。大力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青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加快建設。扎實做好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工作,全年安排對口支援協作資金21億元,援建項目499個。

(三)供給質量明顯提高,實體經濟實現新發展。“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全面落地,完成生鐵175萬噸、粗鋼527萬噸、煤炭351萬噸去產能任務,濟鋼是全國首家整體退出的千萬噸級城市鋼廠,違法違規電解鋁項目和“地條鋼”清理整頓工作圓滿完成。房地產庫存明顯減少,供需狀況總體平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4.6%,比上年末回落0.2個百分點。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減負860億元。基礎設施補短板持續加快,石濟客專山東段和龍煙鐵路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全年糧食總產944.6億斤,較上年增加4.5億斤,是歷史第一高產年。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勢頭良好,水肥一體化、海洋牧場等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迅速。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1.7萬億元,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居全國第一位。土地經營規模化率超過40%。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市、區)達到42個,20%的涉農村居完成改革任務。實體經濟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市場環境持續改善,企業家信心不斷增強,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加快推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利稅分別增長11.5%和9.6%。質量強省和商標品牌、標準化戰略深入實施,產品和服務供給水平顯著提高,“好品山東”區域品牌影響力逐步擴大。

(四)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發展動力得到新提升。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累積效應加速釋放,著力打造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營商環境優的政務環境,累計削減省級行政權力事項1082項。出臺了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全面推行。制定了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十條意見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十條意見,省管企業實現利潤增長123%,創5年來新高;實施了小微企業“雙升”戰略,全省實有市場主體806.8萬戶,年新登記149.6萬戶。出臺了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實施意見,建立了產權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快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省、市、縣三級政府性債務風險防控體系逐步構建。深化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改革,支持各類地方金融組織創新發展,全省直接融資規模5366.9億元。金融風險防范化解成效明顯,監測預警和應對處置機制不斷健全,擔保圈、企業債券、非法集資等問題有效緩解,區域金融市場秩序保持穩定。信用體系建設扎實推進,企業法人公共信用數據庫基本建成,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實現多部門聯合共享失信“黑名單”。司法、土地、電力、價格等改革進一步深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經貿投資、國際產能、海洋經濟、人文交流等合作實現新突破,對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4816.3億元,占全部進出口的比重達到27%。外貿新業態發展迅速,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增長42%。出臺了新時期積極利用外資的若干措施,實行了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累計有211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我省投資項目708個。

(五)環境保護全面加強,生態建設見到新成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做好中央環保督察迎查和發現問題整改,全力推進環境保護突出問題綜合整治攻堅,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更加完善,積極推進主體功能區戰略,加快生態文明試驗區和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基本建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綠色礦山建設、采煤塌陷地治理等工作進展良好。突出抓好重點領域污染防治,全面打響藍天保衛戰,強力推進“散亂污”企業治理、燃煤小鍋爐淘汰、煤改氣煤改電等重點工作,規模以上工業能耗下降3.2%,實現歷史性反轉;細顆粒物平均濃度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邊省份中位列第一;壓減煤炭消費2706萬噸,相當于五年任務一年完成。制定實施了落實“水十條”實施方案一期行動計劃,重點河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榆橫至濰坊、扎魯特至青州“外電入魯”通道建成投用,新增外電接納能力500萬千瓦。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電力總裝機比重達到19.4%,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

(六)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2%,達到3678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3%,達到15118元,提前3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民生工程,進一步壓實責任、統籌資源,全年實現省標以下83.2萬貧困人口脫貧。60萬黃河灘區居民脫貧遷建全面啟動,全年開工村臺18個,動工外遷安置社區41個,總體建設進度遠超預期。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全面啟動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社會救助能力不斷增強,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分別達到516元/月、4249元/年,比上年分別提高18.5元和435元。棚戶區改造、公租房分配入住率均完成國家下達任務,開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66.9萬戶。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全面推開,加快高校與科研機構整合共建,新的齊魯工業大學整合成立,齊魯醫科大學組建順利推進。成功爭取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試點,積極創建國家醫養結合示范省,加快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深入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首屆山東文化惠民消費季取得豐碩成果。平安山東、食安山東建設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形勢和社會治安秩序良好。人防消防、檔案史志、地震氣象、民族宗教、婦女兒童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大而不夠強仍是我省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較突出,重點領域還有不少短板,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一些風險隱患也要高度重視。一是經濟轉型、動能轉換還需要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必須持續加力、久久為功;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環保、安全生產等約束條件加嚴對經濟發展帶來的“陣痛”還會延續。二是促進高質量有效供給的市場機制作用發揮不夠充分,政策創新、監管服務等與新經濟的快速發展還不相適應,資本產出率、全要素生產率仍然偏低。三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還需集中力量攻堅突破,創新動力支撐不足;“放管服”改革的協同性還不夠強,營商環境還不夠優,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四是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還比較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產經營成本仍然較高;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增勢疲弱,市場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五是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差距仍然較大,群眾在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還有不少難題;金融、房地產、安全生產等領域風險點較多,嚴守底線防控風險任務還比較重。

二、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必須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黨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關于奮力開創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新局面的部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譜寫物質富裕、精神富有、和諧美麗現代化強省建設新篇章。

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一)經濟增長。全省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外貿進出口保持穩定增長。這樣安排,與“十三五”規劃目標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目標相銜接,有利于引導各方面在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把主要精力放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來,為經濟轉型升級、深化改革創新、實現綠色發展等騰出更大空間。

(二)新舊動能轉換。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0%;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人均11.5萬元;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0.1個百分點左右,萬人擁有有效發明專利量達到9件;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左右。此組目標體現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發展方向,有利于引導各方面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統領,加快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逐步形成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新格局。

(三)社會民生。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5%。這組指標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有利于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保持物價總體穩定。

(四)生態環境。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氮排放量等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目標。這組指標體現了綠色發展理念,符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資源節約的要求。

上述目標中,節能減排降碳指標是約束性的,必須確保完成;生產總值等指標是預期性、導向性的。

三、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

(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向深入,加快打造我省經濟質量優勢。一是持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1)大力破除無效供給,加快形成市場決定要素配置的機制,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等相關法規和標準,堅決遏制嚴重過剩和落后產能盲目擴張,全年計劃壓減粗鋼355萬噸、生鐵60萬噸、煤炭465萬噸。組織開展好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和聯合執法等專項行動,徹底退出不合規不達標產能。完善“僵尸企業”破產重整機制。(2)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繼續實行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鼓勵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3)積極穩妥去杠桿,創新市場化債轉股交易模式,提高直接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比重。做好金融風險防范處置,強化金融秩序源頭管控,加強政監金企協作,降低不良貸款規模和占比,扎實做好擔保圈破解工作。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行為,全面完成存量政府債務置換,穩妥處置隱性債務風險。(4)全面落實推進營改增試點、優化增值稅稅率、降低企業用能物流成本等政策,著力構建涉企收費治理長效機制。聚焦生產成本和管理費用控制,推進企業內部挖潛增效降低成本。(5)堅持既補硬短板又補軟短板,實施好我省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補短板力度分領域工作方案。二是擴大優質增量供給。(1)實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行動計劃,積極爭創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推進山東制造向山東創造轉變、山東速度向山東質量轉變、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轉變。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培育建設一批示范工廠(車間)和高水平公共服務平臺,研究制定擴大企業技術改造投資的支持政策。繼續開展好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示范,扶持省級服務業創新中心、特色小鎮和特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基本形成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2)推動品牌經濟發展,加強產品、企業、行業、區域和地理標志品牌建設,開展標準質量提檔升級行動,提高品牌高端價值和“山東標準”建設水平,創建全國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省。三是有效激發企業家精神。實施企業家五年培訓規劃,健全企業家參與政府決策制度,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持續規范優化政府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二)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為總抓手,以“四新”促“四化”實現“四提”為總要求,以打造“5+5”十強產業為重要著力點,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取得實質性進展。一是加快落實綜試區建設總體方案。強力實施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和實施意見,編制“5+5”十強產業專項規劃,出臺各領域支持新舊動能轉換的政策意見。認真梳理總體方案和實施規劃中的重大政策、重大戰略和“10+2”重大事項等,確定優先推進清單,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力爭取得重要突破。設立6000億元的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整合各類產業引導基金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充分利用香港山東周、魯臺經貿洽談會等交流合作載體,舉辦多種形式的推介會、懇談會,加大新聞宣傳和培訓力度,在全社會營造支持綜試區建設的濃厚氛圍。二是著力培育壯大“5+5”十強產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等產業為重點,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抓好魯北環渤海灣高端石化產業基地建設,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石化基地。強化政策引導,加大扶持力度,推動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游、現代金融服務等產業擴容升級。三是加快“四新”“四化”發展。(1)統籌推進大數據、物聯網等發展,重點推廣開放式研發、個性化定制、協同式創新等新模式,提供線上線下智能化垂直化服務。爭取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落戶山東,爭創國家級物聯網產業基地。(2)加快發展分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業態,研究出臺我省網絡直播、網約車、共享單車等領域監管辦法。(3)開展供應鏈創新發展試點示范。支持企業從產品供應商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為客戶提供總集成總承包服務和專業化集成方案。推動服裝設計品牌國家平臺建設。四是用工程的辦法推進重大工程建設。調整充實重大項目庫,以“四新”為重點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生物醫藥、醫養健康、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旅游、雙創平臺、現代物流”和“基礎設施”的“12+1”項目布局。印發實施重大項目庫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建好用好管理服務平臺,創新以區域為橫軸、政策為縱軸、項目為斜線的“兩軸一線”推進模式,對入庫項目在規劃選址、建設用地、資金保障等方面優先支持。謀劃確定10個重點發展領域,從項目庫中篩選100個左右省重點建設項目,構建“10+100”項目推進機制。

(三)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攻堅。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一是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創新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穩妥實施員工持股試點,推進一般競爭性領域中小國企的國資產權退出。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全部納入統一監管體系。全面完成省屬國有企業處置“僵尸企業”任務。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機制建設。二是深化非公有制經濟改革。加快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全面實施并不斷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好支持中小微企業各項政策措施。健全產權保護統籌協調機制,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甄別糾正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三是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制定出臺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的實施意見,更多引入市場機制和市場化手段,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統籌推進禹城市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持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穩妥推進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抓好重點領域價格改革,健全壟斷行業價格監管體系。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1)再取消下放一批省級行政權力事項。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模式創新,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2)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把更多符合條件的涉企證照事項納入“多證合一”改革。(3)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制度,探索建立審批首問負責制,對省預算內投資的規模以上項目全部實行代建。(4)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基本完成全省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建成運行公共資源電子交易、服務、監管系統,高標準建設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5)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大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力度,擴大失信聯合懲戒的領域和范圍。五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1)引導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積極為資金供需雙方搭建對接平臺,大力培育小額貸款、融資擔保、農村合作金融等新型普惠金融業態,注重利用金融科技手段為企業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2)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推進地方金融業態統一歸口管理。加強地方金融機構監管,強化現代企業制度和治理能力建設。六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實施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改革,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深化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

(四)積極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著力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優化開放戰略布局、厚植開放優勢,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全面開放推動改革深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1)以重大交流合作項目為載體,開展“‘一帶一路’看山東”等系列活動,推動鋼鐵、有色、建材、化工、輕工、紡織等優勢產能對外投資合作。(2)深入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建設,在沿線重點國家和地區新建一批境外經貿合作園區、產業聚集區,在省內謀劃建設“一帶一路”綜合示范區。(3)規劃布局陸海聯運重要樞紐,開展多式聯運示范、國際中轉集拼業務和大宗商品國際中轉創新等試點。二是加快對外貿易轉型。(1)探索符合新模式、新業態的貿易便利化措施,加快培育省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放大青島跨境電商綜試區、威海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和臨沂商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先行先試效應。(2)推進濟南、青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和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建設,加快發展新興服務貿易。(3)更加注重出口質量和附加值,積極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三是促進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穩定發展。(1)放寬服務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擴大金融、醫療服務、教育培訓等領域開放,有序放開養老、商貿流通等領域。(2)提高外商投資服務水平,實施國際規則對接計劃,推進外商投資審批管理體制改革,對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社會效益好的外資項目實行一業一策、一企一策。(3)引導和支持有清晰發展戰略、堅持主業的企業通過對外投資獲得關鍵技術、優化全球布局、打造國際品牌。健全境外投資重點項目庫和境外風險防范工作機制,加大對“走出去”項目和企業的管理服務力度。繼續控制和規范盲目并購等非理性行為。(4)加大自貿區試點成果的復制推廣力度,推進省級開發區體制機制試點。完善對外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政策,深化通關一體化改革。提升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功能優勢,推動出口加工區、保稅港區向綜合保稅區轉型。

(五)強化創新驅動戰略支撐,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成創新型省份。一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高校、科研院所科研體制改革,完善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建立對創新人才的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機制。推動建設開放共享的產業創新中心等,加快實現政府、高校、科研機構的數據、人才、設備等創新資源共享。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支持青島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創建中國(山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構建省市縣三級聯動的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體系。二是加強重大創新平臺布局建設。發揮山東半島自主創新示范區龍頭輻射作用,加快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布局一批通用性或行業性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新增10家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200家左右省級創新平臺。加大針對創新平臺的關鍵共性研發設施特別是中試環節的支持力度。三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開展創新百強企業試點,培育一批引領“四新”經濟發展的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完善協同創新機制,支持骨干龍頭企業牽頭建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共性技術研發基地等,支持大學和科研機構發展創新型衍生公司,加強技術轉移及商業化能力建設。四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專業化發展,健全創新券管理制度,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組織開展好留學人員來魯、農民返鄉、高校畢業生就業三大創業行動計劃。支持創業大學建設,發展一批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和眾創空間。建設好國家和省級雙創示范基地。五是加快人才強省建設。發揮“千人計劃”、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工程引領作用,實施“海創山東”人才發展計劃。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研究制定“產業教授”、“千人服務千企”行動等鼓勵科技人才向基層流動的政策。

(六)進一步擴大有效需求,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可持續拉動力。順應居民需求升級擴大消費,著眼調整結構增加合理有效投資,形成供給結構優化和總需求適度擴大的良性循環,持續釋放內需潛力。一是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1)開展內貿流通改革綜合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市場規制體系、管理體制等方面先行先試。落實支持社會力量進入醫療、文化、養老、教育等領域的各項措施,組織開展省級文化消費試點。(2)著力培育壯大消費新增長點,鼓勵引導節能環保、循環再生等綠色產品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虛擬現實設備等新興信息消費,擴大高質量、個性化旅游精品供給,積極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3)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市場規范管理、消費侵權查處工作,完善重要產品全過程信息化追溯體系,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二是精準擴大合理有效投資。(1)把開工率、資金到位率作為重要抓手,健全領導定點聯系項目機制和協調服務保障機制,加強資金土地供應保障,加快重點項目落地。(2)完善項目滾動儲備機制,形成“建設一批、開工一批、竣工一批、儲備一批”的項目建設格局。(3)強化促進民間投資穩定增長政策措施的督導落實,支持民間資本通過出資入股、股權收購、股權置換等多種形式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發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健全項目合理回報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開展資產證券化,利用多種運作方式盤活存量資產。三是強化重大基礎設施支撐。(1)按照網絡加密、速度提升、通道擴展的思路,統籌鐵路、公路、航空、海運等交通方式,優化提升全省綜合交通和高速鐵路網規劃布局。加快高鐵項目建設,魯南高鐵菏澤至曲阜段、鄭濟高鐵山東段、濟南至萊蕪、濟南至濱州、濱州至東營等項目開工建設,濟青高鐵、青連鐵路建成通車,新增通車里程493公里。(2)完善公路運輸網,高速公路里程突破6000公里,抓好普通國省道瓶頸路段、穿城路段改造。加快青島新機場建設,開工建設菏澤機場,推進濟南機場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謀劃一批通用機場項目。有序推進沿海港口資源整合,加快大型專業化碼頭和新港區建設。(3)大力優化能源結構,推動風能、太陽能、核電、生物質發電多元化發展。繼續實施“外電入魯”戰略,開工建設特高壓交流環網工程,研究論證新建特高壓通道引進西南地區水電的可行性和技術方案。全省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2800萬千瓦,占電力裝機比重達到22%。(4)基本完成南水北調續建配套供水單元工程建設,黃水東調應急工程實施引調水,二期工程開工建設,再實施一批雨洪資源利用工程。

(七)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一是深化農業農村改革。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出臺農村承包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實施意見,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具體辦法。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省級試點。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二是加快發展農業“新六產”。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啟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構建鄉村現代產業體系。繼續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百縣千鄉萬村”試點,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打造一批“中國農產品電商之都”。加快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建設一批特色集鎮和田園綜合體,支持黃河三角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三是持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入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計劃和優質糧食工程,抓好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500萬畝左右。加快消化糧食積壓庫存。開展好“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和農業良種工程。四是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造升級2萬個行政村的農村電網,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保持在95%以上,實現全省農村公路網化和農村新型社區清潔采暖全覆蓋,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任務,強化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實現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基礎設施條件整體提升。

(八)統籌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拓展發展的廣度和深度。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籌推進、融合發展,加快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共贏發展格局。一是全面貫徹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1)按照政策精準化、措施精細化、協調機制化的要求,縱深推進“兩區一圈一帶”規劃建設。加快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步伐,支持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推動青島、煙臺依托西海岸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在要素集聚、制度創新等方面率先突破。(2)以德州、聊城、濱州、東營4市為重點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區,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京津產業轉移,積極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加強環渤海地區合作。(3)健全完善區域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聯防聯控、產業合作利益分享等機制,不斷提升融合發展水平,形成以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為引領、全省協同推進的發展格局。二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落實好“人、地、錢”等掛鉤配套政策,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升山東半島城市群一體化水平,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加快中小城市發展,引導特色小鎮有序、健康發展。開展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探索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管理模式,大力發展綠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深入推進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標本兼治、建管并舉,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促進智能交通系統建設,解決好重點城市交通擁堵、出行難、停車難等“城市病”。出臺實施加快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的意見,扎實開展縣域經濟發展提升三年行動。三是統籌陸海聯動發展。落實經略海洋戰略,大力推動海洋生產力布局由近海走向遠海,穩步推進深遠海油氣、礦產和海上風能等資源利用,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提供示范引領、做出更大貢獻。高水平建設“海上糧倉”,支持青島、煙臺、威海、日照建設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區。大力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海水淡化等新興海洋產業,推動山東半島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優化海洋開發布局,推進集中集約用海。四是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積極創建國家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示范省,發揮好青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和省級示范市(區)帶動作用,培育一批軍民融合、產學研一體的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和創新示范載體。做好重要戰備物資儲備工作,增強國民經濟動員持續保障能力。

(九)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創山東生態文明新時代。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建設生態山東美麗山東,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環境改善的成果。一是加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1)完善約束和激勵并舉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法規規章,修訂《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加快建立有效管用的環境保護責任落實機制。(2)加快推進“多規合一”,推動主體功能區戰略格局在市縣層面精準落地。(3)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優化調整,研究制定管控辦法、績效考核、生態補償等配套政策。二是積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1)大力實施環保領跑者制度,支持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產業,推動建立以綠色生產、綠色采購和綠色消費為重點的綠色供應鏈。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改造,抓好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循環經濟發展。(2)實行能源、水、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建立健全用能、用水、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和交易制度,實施行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總量控制。開展國土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省創建。(3)認真落實山東省低碳發展工作方案,加快推進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和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三是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1)抓好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制定整改方案,列入責任清單,確保所有問題在整改期限內實現清零。(2)制定新一輪大氣污染治理行動計劃,扎實做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嚴格執行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加快燃煤機組、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持續抓好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制定我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監管辦法。加強建設工地揚塵治理,開展成品油市場專項整治。(3)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健全完善河長制、湖長制。開展重點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體,新建城區和鎮區全部實行雨污分流,對造紙、印染等十大重點涉水行業實行專項治理。(4)落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強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四是強化生態環境修復。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擴大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的資金來源。科學劃定各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實施好全省水土保持規劃。組織實施泰山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與修復、“綠滿齊魯美麗山東”等重大生態工程,全面提升濕地保護與修復水平。嚴格有序開發礦產資源,積極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最大限度減少新增塌陷地。

(十)強化民生服務保障,有效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新老問題精準施策,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一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推進扶貧開發長效機制建設,基本完成脫貧任務。健全黃河灘區遷建“1+N”規劃政策體系,遷建工程大規模開工建設。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深入推進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工作,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將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工作與受援地精準脫貧相結合,唱響山東援建品牌。二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立“大班額”防控長效機制,完成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改薄”任務,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000所以上,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等突出問題。加快推行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施省優質高職院校培育工程。抓好“雙一流”建設,以人才培養定位為基礎建立高校分類體系。三是扎實做好促進就業和居民增收工作。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統籌抓好去產能分流安置人員、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和基層成長計劃。加強公共就業創業和人才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援助制度。爭取國家城鄉居民增收和專項激勵計劃試點,完善低收入群體精準識別和幫扶機制。四是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大力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加快建立統籌考慮物價、工資增長及基金、財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的養老金調整機制。抓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制定公租房盤活處置政策,城鎮棚戶區改造開工84.3萬套。五是加快建設健康山東。全面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分級診療服務模式,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醫聯體建設。抓好國家醫養結合示范省和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項目建設。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推廣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六是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深入推進美德山東、文明山東、誠信山東建設,加快建設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和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做好大運河山東段文化帶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任務。推進文化與科技、金融及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培育一批重點文化企業、重點文化產業項目、重點文化產業園區。七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快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依法嚴密防范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和破壞活動,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山東。深化安全隱患“大快嚴”執法集中行動,嚴格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食安山東”品牌建設,打造食品安全放心省。
 
標簽: 生態平衡

微信掃一掃
投稿聯系:張先生 13844866317 新聞投稿咨詢QQ: 35845245
郵箱:news#ne21.com(請將#換成@)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乱子伦无套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午夜dj在线观看高清在线视频完整版| 国产精品久免费的黄网站| 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爽| 国产av丝袜旗袍无码网站| 又嫩又硬又黄又爽的视频|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制服| 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疯狂迎合进入强壮公的视频| 少妇高潮尖叫黑人激情在线| 蜜桃视频插满18在线观看|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无码区| 国产亚av手机在线观看| 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无码视频| 亚洲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中国老熟妇506070|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成av人影院| 国产精品国产免费无码专区不卡| 清纯唯美经典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亚洲欧美牲交|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色欲| 2019年最好看的中文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成人片| 三年片免费观看大全有| √最新版天堂资源网在线|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