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大氣、水環境質量監測釋放連連利好之后,我國土壤環境監測踏上新征程。在土壤安全越來越受重視的當今社會,完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綠色發展的需求。
土壤環境的安全與食品安全、飲食安全息息相關,與人們“舌尖上的幸福”緊緊相扣。根據2016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環保部組織制定了“十三五”土壤環境監測總體方案,指導開展土壤環境監測工作。
隨著“土十條”的落地,土壤環境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2017年12月,環境保護部印發了《“十三五”土壤環境監測總體方案》,為“十三五”土壤環境監測做出全面部署。在空氣質量監測網絡與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相繼完善的背景下,我國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的步伐逐步鋪開。
1月31日,環保部監測司司長劉志全指出,我國土壤環境監測網已初步建成,目前土壤環境監測國控點位有近8萬個,包括環保部建成的38880個點位以及國土、農業部門所建的近4萬個點位。從環境的角度來看,我國目前基本實現了所有土壤類型、縣域和主要農產品產地的全覆蓋;從土壤環境監測網絡方面看來,我國形成了以衛星遙感與地面核查相結合的生態監測體系。
目前,土壤詳查工作還是以國家部門為主,第三方檢測機構為輔,大概投資為30億到40億。隨著技術的成熟與市場的需求攀升,土壤監測網絡將越來越完善,成為守護土壤安全的一道堅實防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表示,“未來公眾看到的土壤環境監測點位將比目前的數量更多、密度更高、監測功能也會不斷拓展,從而發揮更好的基礎支撐作用。”
當下,環保部同農業部、國土資源部已基本達成一致,將農業和國土部門的近4萬個點納到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共享共用。數據共享將有效加強土壤環境監測的全面性。與此同時,未來或將有大量監測任務對全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開放,環境保護部門主要負責質量控制,對第三方監測進行監督。土壤監測的數據信息將會更加透明,體系趨于完善,社會監督也會加強。
繼全面完成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后,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已進入第二階段。與空氣、水環境質量監測不同的是,我國土壤環境監測起步較晚。不過基于大氣環境監測體系與環境質量監測的工作經驗和實踐基礎,我國土壤環境從監測開始就實施了采、測分離,避免地方干預,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
事實上,構建完善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做好土壤環境監測工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從我國土壤污染現狀出發,因此“摸清家底”,深入調查至關重要。目前,我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正在進行,重點圍繞農用地、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兩類開展調查,摸清污染狀況和環境風險情況。據環保部消息,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大概于2020年底完成,經過部門會商、數據共享、分析整理,按程序報國務院批準后將會向社會發布。
此外,各級環境監測機構的監測能力是支撐各級政府開展土壤環境監測工作和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的根本基礎。為進一步落實土壤環境監測工作,地方應著力提升監測技術、強化土壤環境監測隊伍。
土壤安全是國民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壤環境監測數據是衡量土壤安全的重要指標。全力建設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做好全國土壤環境監測工作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面臨日益復雜的土壤環境,我們還需要沉下心來鉆研學習土壤環境監測技術,為經濟綠色發展提供準確客觀的約束指標,不斷推動土壤環境監測工作再上新臺階。
土壤環境的安全與食品安全、飲食安全息息相關,與人們“舌尖上的幸福”緊緊相扣。根據2016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環保部組織制定了“十三五”土壤環境監測總體方案,指導開展土壤環境監測工作。
隨著“土十條”的落地,土壤環境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2017年12月,環境保護部印發了《“十三五”土壤環境監測總體方案》,為“十三五”土壤環境監測做出全面部署。在空氣質量監測網絡與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相繼完善的背景下,我國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的步伐逐步鋪開。
1月31日,環保部監測司司長劉志全指出,我國土壤環境監測網已初步建成,目前土壤環境監測國控點位有近8萬個,包括環保部建成的38880個點位以及國土、農業部門所建的近4萬個點位。從環境的角度來看,我國目前基本實現了所有土壤類型、縣域和主要農產品產地的全覆蓋;從土壤環境監測網絡方面看來,我國形成了以衛星遙感與地面核查相結合的生態監測體系。
目前,土壤詳查工作還是以國家部門為主,第三方檢測機構為輔,大概投資為30億到40億。隨著技術的成熟與市場的需求攀升,土壤監測網絡將越來越完善,成為守護土壤安全的一道堅實防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表示,“未來公眾看到的土壤環境監測點位將比目前的數量更多、密度更高、監測功能也會不斷拓展,從而發揮更好的基礎支撐作用。”
當下,環保部同農業部、國土資源部已基本達成一致,將農業和國土部門的近4萬個點納到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共享共用。數據共享將有效加強土壤環境監測的全面性。與此同時,未來或將有大量監測任務對全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開放,環境保護部門主要負責質量控制,對第三方監測進行監督。土壤監測的數據信息將會更加透明,體系趨于完善,社會監督也會加強。
繼全面完成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后,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已進入第二階段。與空氣、水環境質量監測不同的是,我國土壤環境監測起步較晚。不過基于大氣環境監測體系與環境質量監測的工作經驗和實踐基礎,我國土壤環境從監測開始就實施了采、測分離,避免地方干預,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
事實上,構建完善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做好土壤環境監測工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從我國土壤污染現狀出發,因此“摸清家底”,深入調查至關重要。目前,我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正在進行,重點圍繞農用地、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兩類開展調查,摸清污染狀況和環境風險情況。據環保部消息,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大概于2020年底完成,經過部門會商、數據共享、分析整理,按程序報國務院批準后將會向社會發布。
此外,各級環境監測機構的監測能力是支撐各級政府開展土壤環境監測工作和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的根本基礎。為進一步落實土壤環境監測工作,地方應著力提升監測技術、強化土壤環境監測隊伍。
土壤安全是國民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壤環境監測數據是衡量土壤安全的重要指標。全力建設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做好全國土壤環境監測工作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面臨日益復雜的土壤環境,我們還需要沉下心來鉆研學習土壤環境監測技術,為經濟綠色發展提供準確客觀的約束指標,不斷推動土壤環境監測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