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于環保行業而言是關鍵性的一年,多項環保工作需要在這一年交上成績單,是環境治理工作推進的節點年,也是各項政策紛涌發布的一年。這一年,環保行業在有哪些備受關注的變化,經歷了怎樣的激蕩?2018年,環保產業又將呈現出哪些新趨勢和特點?環保行業在2017年有許多備受關注的變化:
十九大從黨的初心出發,再次從五位一體的高度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寫進黨章,為未來的環保發展指明了方向。與此相應,在政策方面,一方面加強環保督查執法力度,通過提高環保違法違規的成本,為守法合規企業創造更公平的發展機會,還民眾更美好的環境;一方面,落地環保稅、發布十三五規劃,用法律、規劃等頂層手段,引導環保行業健康、加速發展。在行動上,繼續推進水、固廢和大氣污染治理“三大戰役”,贏得了藍天保衛戰首戰告捷。對于PPP市場熱潮和資本發展,國家通過多方手段,促進市場規范,PPP發展從增量狂歡改為注重質量和規范;在金融收縮的大環境下,IPO在加快的同時,監管更加嚴格。市場方面,環境效果時代深入人心; 環保綜合服務需求明顯,市場細分日益加劇;危廢領域因為治理迫切備受關注;環衛市場因為綜合需求,一體化成趨勢;水環境治理因為績效考核等效果難點,發展進入攻堅克難期。
整體來看,2017年環保行業呈現出了如下幾個新的特點和趨勢,并將在2018年持續發展:
一、生態文明建設更加堅定,“兩山論”如何落地是難點
“十九大”高度強調了黨的初心,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關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充分表明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也充分表明了我國不可能因為局部的經濟下滑而做出環保讓步。基于中國共產黨強大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國現在有底氣可以推動建立一個生態價值的對價體系。
“兩山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實現路徑,揭示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三個發展階段的問題,剖析了環境與經濟在演進過程中的相互關系。“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同時把“兩山論”理念寫入了新黨章。2017年,全國落地“兩山論”的探索明顯加快,成績顯著。
浙江、江蘇、山東、陜西等全國各地紛紛響應落實“兩山論”探索。2017年9月21日,環保部與浙江宣布牽手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浙江樣本。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推進會上,環保部命名浙江省安吉縣等13個地區為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為全國其他地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樹立了標桿樣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E20環境平臺旗下的E20研究院作為國家級智庫機構,也一直在探索、研究和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從2016年10月份開始,E20研究院第一次扎根到一個城市中,在安徽黃山開展了一年多的深入調查。作為全國首個流域生態補償試點,黃山新安江流域治理做了很好的探索和經驗總結。通過兩輪試點的推進,新安江流域治理取得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2017年,首屆新安江綠色發展論壇舉行,聚焦生態文明建設,共同探討生態文明建設未來的實現路徑等熱點話題。與此同時,E20環境平臺也在邯鄲、東莞等地在鋼鐵行業以及造紙行業綠色化發展方面進行著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生態環保企業億利集團走進庫布其治沙29年,2017年收獲習近平主席的高度關注和肯定。進一步說明,環境產業作為真正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中堅力量,需要深入理解國家的行動決心和發展方向,不斷創新,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兩山論”擲地有聲,贏取更多發展機會。
二、環保管理模式大踏步優化,高壓下各主體重新就位
在國家堅定環保信心、加大環保工作投入的同時,也在不斷進行著環保管理模式的創新與優化。
中央環保督察,從環保部門牽頭到中央主導,從以查企業為主轉變為“查督并舉,以督政為主”,被看作是我國環境監管模式的重大變革。2017年12月28日,環保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首輪中央環保督察已實現對全國31省份全覆蓋,共受理群眾信訪舉報13.5萬余件,累計立案處罰2.9萬家,罰款約14.3億元,立案偵查1518件,拘留1527人,約談黨政領導干部18448人,問責18199人,顯示了史無前例的力度。
在環保督察的高壓下,很多地方也真正落實了環境保護的黨政同責,強化了地方黨政組織對環保的責任意識。很多地方把中央環保督察當成推動綠色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很好契機和動力,借此機會加強企業的污染防治,內化環境成本,讓守法企業有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尤其是整治散、亂、污企業,比較好地解決了一些地方突出存在的“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加上2016年起步\2017年逐漸深入的排污證制度,環保督察已經從“一陣風”走向常態化,新一輪全國環保督察行動即將開始。
結合政策初心,環保管理在嚴厲同時,更加注重民眾參與和信息公開。如垃圾焚燒領域,環保部“裝、樹、聯”三項任務的制定,極大增強了群眾對垃圾焚燒行業的認可與信任、推進了監測信息全面及時公開的工作進程。
如果說環保督察等環保行動強化的是執行力度,法律法規層面的制度建設才可以實現更長效的結果。
在法制層面,2016年年底,《環境保護稅法》發布,規定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2017年,為保證稅法順利實施,李克強總理簽署了國務院令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具體明確了對環保稅法規定的免稅和減稅情形,在環保稅法規定的基礎上對環境保護稅征管事項作了規定。為強化地方環保治理動力,環保稅全部歸地方所有。目前,全國大部分省份已確定具體稅額,環保稅開征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穩步有序推進中。據預測,每年征收的規模將達500億元。
而作為未來藍圖的呈現,2016年底,國務院發布《“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成為新一個五年中環境保護工作的起點。2017年,環保部網站公開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計劃“十三五”期間,將啟動約300項環保標準制修訂項目,以及20項解決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制修訂工作中有關達標判定、排放量核算等關鍵和共性問題項目,發布約800項環保標準。隨后全國各地紛紛出臺各省市十三五生態環保發展細則,規劃未來路徑和發展藍圖,普遍聚焦水環境綜合治理、農村環境整治、大氣污染防治等方面,為落實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提供了重要助力。據環保部測算,“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預計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將是“十二五”期間的兩倍以上,環保產業迎來發展的高速期。
三、三大戰役繼續推進,環境效果能否持續落實
在氣、水、土三大十條陸續發布之后,三大戰役成為與環保督察并行的環保重頭行動。黨的十九大報告再度提出,重點做好大氣、水、土壤三方面工作。在2017年這個關鍵節點上,三大戰役在持續推進,作為國務院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史上最嚴的京津冀及周邊城市“2+26”大氣污染防治強化,即藍天保衛戰正式啟動:大氣污染治理貫穿整個2017——為期一年、5600人參與,“史上最大規模環保督查”在“2+26”城市推進;10部委、6省市聯合實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首次針對采暖季治霾立下“軍令狀”;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工作有序推進,散煤治理、油品升級、停產限產等措施多管齊下……
截止2017年10月,京津冀地區13個城市空氣從平均達標天數比例36.5%,變為平均優良天數比例69.2%;長三角地區25個城市空氣從平均達標天數比例73.5%,變為平均優良天數比例93.8%;珠三角地區9個城市空氣從平均達標天數比例90.3%,變為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3.1%。12月10日,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說,“大氣十條”收官年,從目前情況看,設定的重要目標有望全部實現。2017年1月至11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0.4%,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38.2%、31.7%、25.6%。
一串串數字提升的背后是條條環保措施的深化推進,從達標到優秀,意味著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信心正在節節攀升,首戰告捷。
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分組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今年初,發布二次修改稿),這是我國國家層面制定的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的單行法。包含山東、浙江、遼寧、江蘇、深圳、河北等地在內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的詳查開始密集進行,各地紛紛出臺細則。8月,環境保護部、財政部、國土部等五部委部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計劃于2020年底前摸清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污染狀況。據環保部對“土十條”影響做的預測評估,土壤修復市場帶動的投資規模將超過5.7萬億元。但相關領域關注度也并未高漲。
相比以上,水十條關注度依然不減,但明顯各項任務還處在攻堅期。其中,黑臭水體治理在2017年也迎來了階段驗收年,但據目前數據顯示,黑臭水體治理成績并不明顯。據住建部“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信息發布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全國黑臭水體認定總數為2100條,未啟動的是2條,占比0.1%;方案制定的為328條,占比15.62%;治理中的843條,占比40.14%;完成治理的927條,占比44.14%。治理完成的黑臭水體不到一半,且有部分治理完成的水體也出現了反彈現象,距離目標要求還有一段距離,未來發展還需要繼續強化運營水平和績效考核。
四、外部環境趨于規范,重品質防風險加劇產業分化
PPP作為環保新模式,自2015年以來,持續成為關注重點,引發行業熱潮。更多的資本力量進入環保領域,爭搶市場蛋糕。整體市場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很多的問題與困惑。在此背景下,2017年,諸如PPP發展中的一些問題開始得到更多關注,政府出臺系列政策,環保產業外部環境逐步走向規范化,更強調對風險的控制。在嚴控金融風險的背景下,環保企業上市融資在經歷高潮之后又迎來新的調整期。
在前幾年PPP模式開始走熱的時候,很多PPP項目重建設、輕運營,更注重形式,對于運營、績效考核指標要求不是特別嚴格。近幾年,PPP管理方面也頻繁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強調PPP項目的規范運作問題。2017年,國資委發布192號文,加強央企PPP風險管控,強調重大決策終身追責;財政部要求按照規范性原則清理PPP項目庫等等。
可以預期,未來央企尤其是建筑類央企在PPP領域突飛猛進的狀況會有所改變,對于轉型運營較早謀劃的企業可能會在項目數量減少的情況下反而由于本身的相對實力增長獲得更大的相對份額和未來持續的競爭力。此外,前期應該有些簽約項目可能無法落地,而未來可以落地的項目雖然數量減少,但總體品質應有所提升。
下一步PPP的發展應該不是注重增量,而是要提質,2018年,防風險,重績效將成PPP“重頭戲”。
資本方面,2017年,外界對環保產業的信心在不斷上升。2017年2月,證監會公布對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1502號《關于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科技產業發展的建議》的答復中提到,證監會將繼續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發行上市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鼓勵節能環保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政策對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上市融資額鼓勵。讓環保企業在2017年迎來了上市高峰,過去一年成功上市的環保企業有:博天環境、德創環保、滇池水務、中國光大綠色環保、海峽環保、立高控股、聯泰環保、上海環境、興瀘水務、中持股份、中環環保等。從2016年的1家到2017年的13家,在A股和H股上市的環保IPO企業數量激增。
但隨著國家對金融風險的嚴控,在2017年下半年,環保企業IPO出現新的動向:先有二闖IPO的鑫廣綠環因發生傷亡17人事故停在了申購前夜。2017年12月26日,三達膜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因財務問題首發未通過。2018年開年,兩家沖擊IPO的企業又遭遇挫折。從大環境來看,IPO趨嚴已成大勢。前不久,習大大在定調2018年中國經濟的發言中就曾提到,2018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事實上這股“嚴控風”已然到來。
五、環境治理走向系統化,市場細分機會與挑戰同在
十九大之后,堅持走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更加堅定,根本原因在于生態文明建設是最具廣泛意義的人民福祉。國家很多政策的制定都在體現執政者的意圖,如果用政治性的角度看,我國政策性的第一出發點不再是原來的效率導向,而更多的是問題導向和社會導向為主導,效率導向和公平導向為輔。百姓關心什么,就會出什么政策,什么地方出問題了,什么地方的政策就會加速。如過去一年,備受關注的農村環境治理、垃圾分類,以及廁所革命均是從此出發,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短板。
基于黨的初心和人民的利益,一些管理方式及目標的調整,為環保市場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釋放了新的機會。環境產業已經不僅僅局限在處理三廢,而是與社會、經濟連在一起,已經不是孤立的了,環境政策與社會政策、經濟政策正在融合。政策是推動變革、催生產業的很重要因素。
2017年,受政策大環境的影響,我們看到,環境治理不斷走向系統化,體現在:一是環境治理正從重指標轉向重效果,在重投資同時也更加重運營,效果導向和績效考核成為環境治理的關鍵。垃圾焚燒領域的裝樹聯行動,以及全國各地的強制垃圾分類,都是試圖從治理前端和運營公開角度來破局后端治理,強化效果提升。二是,環境治理需求正從末端治理向全產業鏈延伸,從城市向農村擴展。一些之前不夠重視實際上效果需求剛性的領域開始引發高度重視,比如危廢治理。一些可以整合的環節被挖掘釋放,環衛一體化成市場熱點。一些被忽視的角落要促進發展,比如農村環境治理等等。而作為排污大戶的工業領域,也成為2017年的環保督察重點,綠色轉型亞歷山大,環保提升空間巨大。
諸如此類細分領域的崛起,是2017年的市場亮點,在這些新興的細分領域中,2017年環保產業收獲頗豐。垃圾分類領域,寧波市不僅成為國內首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進行生活垃圾分類的城市,同時也是首個將世行貸款完整成功的嵌入PPP項目的案例。該項目被列入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也是世行在我國的第一個以PPP模式實施落地的廚余垃圾處理項目。
同時,2017年環衛、危廢等新興市場空間不斷釋放。不少企業紛紛開足馬力搶灘登陸。如碧水源、東方園林、高能環境、永清環保等,抓住機遇布局危廢市場的同時,亦有北控水務、僑銀、啟迪桑德、首創環境、錦江環境等企業緊盯環衛蛋糕,在全國各地簽約項目。此外,更多的環衛一體化項目,也在2017年陸續上馬落地,產業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在工業領域,E20環境平臺依托其在環保領域的政策、企業研究優勢,從城市發展的角度,著眼于企業綠色轉型,與邯鄲、東莞等地合作,助力工業環境治理,并取得初步進展。
對于環保企業而言,理解黨的初心,把握政策方向和市場趨勢,堅持政治正確,想著人民利益,發揮企業優勢,深入細分領域,尋求多贏,一定會獲取更多的發展機會。
【附】2017年環保行業十大新聞
1. 十九大召開,兩山論寫進黨章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黨的十九大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新時代,也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企業發展指明了道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推進綠色發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設立國家自然資源資產及自然生態管理機構等目標列入黨的戰略部署,將“兩山論”寫入黨章,這些行動指南極大彰顯了我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意志。“兩山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基礎和實現路徑,是環保產業發展的方向。E20環境平臺自2016年開始,已經做了大量嘗試:輔助全國首個流域生態補償試點——黃山新安江流域治理探索長效機制,在邯鄲幫助當地傳統產業進行綠色轉型,在東莞推進當地造紙業綠色化生產和產業健康發展,用實際行動為“兩山論”落地貢獻市場力量。
2. 環保督查力度空前,走向常態化
2017這場“環保風暴”可謂時間長、強度大、影響地區廣。在一系列的環保督查、環保回馬槍、最嚴關停令之后,相關部委充分總結、梳理問題、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相關機制和配套措施,同時為后續繼續開展工作做好準備。截止11月,督查行動已整整進行了七個月,完成了全國31個省市全覆蓋。環保督查從民眾眼中的“一陣風”已經走向“常態化”。這足以看出國家對環境治理、對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心,中國的生態建設不可能因為局部的經濟下滑就做出讓步。督查的同時,裝樹聯、排污許可等手段的推動,促進了新型環境管理體系的建成。
3、三大戰役持續推進,藍天保衛戰初戰告捷
隨著《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陸續出臺,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全面展開。2017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從2017年4月起,環保部從全國環保系統抽調了5600名一線環境執法人員,對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的“2+26”個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京津冀及周邊區域“2+26”個城市收獲了更多的藍天。2017年1~11月,全國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1.5%,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細顆粒物(PM2.5)濃度分別下降38.2%、31.7%、25.6%,北京市PM2.5濃度接近60微克/立方米,有望全部實現“大氣十條”設定的重要目標。
4. 黑臭水體治理緩慢,市場發展有待加速
“水十條”發布以來,黑臭水體治理備受關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治理黑臭浪潮,各地方政府也根據目標要求,紛紛印發實施方案,列出了任務清單。據住建部“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信息發布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全國黑臭水體認定總數為2100條,未啟動的是2條,占比0.1%,方案制定的為328條,占比15.62%,治理中的843條,占比40.14%,完成治理的927條,占比44.14%。黑臭水體治理小有成效,但同時也能看到,治理完成的黑臭水體不到一半,且有部分治理完成的水體出現反彈現象。這是產業的機遇所在,同時也應看到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
5. 全國各地積極落實十三五環保規劃 未來藍圖機會凸顯
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成為了新一個五年中環境保護工作的起點。2017年,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細化,北京、河北、山東、湖南、四川、廣東、陜西等全國各省市分別發布十三五規劃細則,包含整體“十三五”規劃、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環境產業多個細分領域“十三五”規劃等,普遍聚焦水環境綜合治理、農村環境整治、大氣污染防治等方面,為落實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提供重要助力。據環保部測算,“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預計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將是“十二五”期間的兩倍以上,環保產業迎來發展的高速期。
6. 監管政策急急如律令,PPP突遇“剎車”走向規范化
高速發展中的PPP市場在2017年下半年突然剎車,面臨困境。財政部92號文、國資委的192號文和央行等關于資管的征求意見稿接連發出,使得PPP從項目到資金,以及社會資本的參與方都被限制。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受監管政策的影響,某銀行目前已全面暫停包括資本金融資和項目貸款在內的所有PPP融資業務,進行全面的風險排查,暫停期或延續至今年3月。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指出:“這一次的整頓可能讓一些金融機構對所有的PPP項目都持有謹慎的態度,但這其中存在“誤傷”,不是所有的PPP都是不好的,比如供水、污水處理等特許經營類的項目一直是非常優質的項目,我們迫切需要對PPP進行精準的分類。”
7. 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 住建部喊話46個城市垃圾分類要加速
2017年3月18 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前,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計達到35%以上。政策助推作用下,北京、廣東、江蘇、福建等地紛紛出臺政策,寧波也率先相應國家的號召,在廚余、餐廚垃圾的分類處理方面進行有益探索,康恒環境、寧波開誠、首創環境為代表的優秀處理企業在寧波紛紛開工建廠。
8. 環境治理走向系統化,環衛、危廢等細分領域成熱點
隨著環保綜合治理需求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環保企業通過并購、參股和增資的形式,將業務布局的觸角延伸到全產業鏈。以碧水源為例,2017年全資收購冀環公司、定州京城環保,進軍危廢行業布局京津冀市場,近期完成參股德清源、中興儀器兩項投資,進一步開拓農村環保市場,進軍生態農業和環保監測領域。至此,碧水源已涉足環保產業上下游主要領域,全產業鏈格局初步形成。
2017年,固廢領域的細分更為突出,環衛、危廢等新興市場空間不斷釋放。不少企業紛紛開足馬力搶灘登陸。在碧水源、東方園林、高能環境、永清環保等,抓住機遇布局危廢市場的同時,亦有北控水務、啟迪桑德、首創環境、錦江環境等企業緊盯環衛這塊蛋糕,在全國各地簽約項目。
9. IPO開閘后,2017年環保企業迎來上市高峰
從2016年的1家到2017年的13家,在A股和H股上市的環保IPO企業數量激增。今年2月,證監會公布對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1502號《關于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科技產業發展的建議》的答復中提到,證監會將繼續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發行上市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鼓勵節能環保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政策對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上市融資額鼓勵。讓環保企業在2017年迎來了上市高峰。據中國水網不完全統計,2017年成功上市的環保企業有:博天環境、德創環保、滇池水務、中國光大綠色環保、海峽環保、立高控股、聯泰環保、上海環境、上海洗霸、萬成環球控股、興瀘水務、中持股份、中環環保等。
10. 中國環保稅落地,收入歸地方所有
2017年12月27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環境保護稅收入歸屬問題的通知》,決定環境保護稅全部作為地方收入,中央不參與分成。12月30日,李克強總理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環保稅實施條例》。《環保稅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開征環保稅的同時,排污費、海洋工程污水排污費將停征,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收費試點也一并停止。中國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介紹說,開征環保稅的環保意義大于財政意義。環保稅的法律效力更高、征管機制更加嚴格,可以解決排污費制度存在的執法剛性不足、地方政府干預等問題,通過多排多繳,少排少繳,有利于強化排污者責任。
十九大從黨的初心出發,再次從五位一體的高度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寫進黨章,為未來的環保發展指明了方向。與此相應,在政策方面,一方面加強環保督查執法力度,通過提高環保違法違規的成本,為守法合規企業創造更公平的發展機會,還民眾更美好的環境;一方面,落地環保稅、發布十三五規劃,用法律、規劃等頂層手段,引導環保行業健康、加速發展。在行動上,繼續推進水、固廢和大氣污染治理“三大戰役”,贏得了藍天保衛戰首戰告捷。對于PPP市場熱潮和資本發展,國家通過多方手段,促進市場規范,PPP發展從增量狂歡改為注重質量和規范;在金融收縮的大環境下,IPO在加快的同時,監管更加嚴格。市場方面,環境效果時代深入人心; 環保綜合服務需求明顯,市場細分日益加劇;危廢領域因為治理迫切備受關注;環衛市場因為綜合需求,一體化成趨勢;水環境治理因為績效考核等效果難點,發展進入攻堅克難期。
整體來看,2017年環保行業呈現出了如下幾個新的特點和趨勢,并將在2018年持續發展:
一、生態文明建設更加堅定,“兩山論”如何落地是難點
“十九大”高度強調了黨的初心,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關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充分表明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也充分表明了我國不可能因為局部的經濟下滑而做出環保讓步。基于中國共產黨強大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國現在有底氣可以推動建立一個生態價值的對價體系。
“兩山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實現路徑,揭示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三個發展階段的問題,剖析了環境與經濟在演進過程中的相互關系。“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同時把“兩山論”理念寫入了新黨章。2017年,全國落地“兩山論”的探索明顯加快,成績顯著。
浙江、江蘇、山東、陜西等全國各地紛紛響應落實“兩山論”探索。2017年9月21日,環保部與浙江宣布牽手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浙江樣本。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推進會上,環保部命名浙江省安吉縣等13個地區為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為全國其他地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樹立了標桿樣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E20環境平臺旗下的E20研究院作為國家級智庫機構,也一直在探索、研究和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從2016年10月份開始,E20研究院第一次扎根到一個城市中,在安徽黃山開展了一年多的深入調查。作為全國首個流域生態補償試點,黃山新安江流域治理做了很好的探索和經驗總結。通過兩輪試點的推進,新安江流域治理取得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2017年,首屆新安江綠色發展論壇舉行,聚焦生態文明建設,共同探討生態文明建設未來的實現路徑等熱點話題。與此同時,E20環境平臺也在邯鄲、東莞等地在鋼鐵行業以及造紙行業綠色化發展方面進行著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生態環保企業億利集團走進庫布其治沙29年,2017年收獲習近平主席的高度關注和肯定。進一步說明,環境產業作為真正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中堅力量,需要深入理解國家的行動決心和發展方向,不斷創新,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兩山論”擲地有聲,贏取更多發展機會。
二、環保管理模式大踏步優化,高壓下各主體重新就位
在國家堅定環保信心、加大環保工作投入的同時,也在不斷進行著環保管理模式的創新與優化。
中央環保督察,從環保部門牽頭到中央主導,從以查企業為主轉變為“查督并舉,以督政為主”,被看作是我國環境監管模式的重大變革。2017年12月28日,環保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首輪中央環保督察已實現對全國31省份全覆蓋,共受理群眾信訪舉報13.5萬余件,累計立案處罰2.9萬家,罰款約14.3億元,立案偵查1518件,拘留1527人,約談黨政領導干部18448人,問責18199人,顯示了史無前例的力度。
在環保督察的高壓下,很多地方也真正落實了環境保護的黨政同責,強化了地方黨政組織對環保的責任意識。很多地方把中央環保督察當成推動綠色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很好契機和動力,借此機會加強企業的污染防治,內化環境成本,讓守法企業有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尤其是整治散、亂、污企業,比較好地解決了一些地方突出存在的“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加上2016年起步\2017年逐漸深入的排污證制度,環保督察已經從“一陣風”走向常態化,新一輪全國環保督察行動即將開始。
結合政策初心,環保管理在嚴厲同時,更加注重民眾參與和信息公開。如垃圾焚燒領域,環保部“裝、樹、聯”三項任務的制定,極大增強了群眾對垃圾焚燒行業的認可與信任、推進了監測信息全面及時公開的工作進程。
如果說環保督察等環保行動強化的是執行力度,法律法規層面的制度建設才可以實現更長效的結果。
在法制層面,2016年年底,《環境保護稅法》發布,規定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2017年,為保證稅法順利實施,李克強總理簽署了國務院令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具體明確了對環保稅法規定的免稅和減稅情形,在環保稅法規定的基礎上對環境保護稅征管事項作了規定。為強化地方環保治理動力,環保稅全部歸地方所有。目前,全國大部分省份已確定具體稅額,環保稅開征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穩步有序推進中。據預測,每年征收的規模將達500億元。
而作為未來藍圖的呈現,2016年底,國務院發布《“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成為新一個五年中環境保護工作的起點。2017年,環保部網站公開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計劃“十三五”期間,將啟動約300項環保標準制修訂項目,以及20項解決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制修訂工作中有關達標判定、排放量核算等關鍵和共性問題項目,發布約800項環保標準。隨后全國各地紛紛出臺各省市十三五生態環保發展細則,規劃未來路徑和發展藍圖,普遍聚焦水環境綜合治理、農村環境整治、大氣污染防治等方面,為落實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提供了重要助力。據環保部測算,“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預計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將是“十二五”期間的兩倍以上,環保產業迎來發展的高速期。
三、三大戰役繼續推進,環境效果能否持續落實
在氣、水、土三大十條陸續發布之后,三大戰役成為與環保督察并行的環保重頭行動。黨的十九大報告再度提出,重點做好大氣、水、土壤三方面工作。在2017年這個關鍵節點上,三大戰役在持續推進,作為國務院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史上最嚴的京津冀及周邊城市“2+26”大氣污染防治強化,即藍天保衛戰正式啟動:大氣污染治理貫穿整個2017——為期一年、5600人參與,“史上最大規模環保督查”在“2+26”城市推進;10部委、6省市聯合實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首次針對采暖季治霾立下“軍令狀”;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工作有序推進,散煤治理、油品升級、停產限產等措施多管齊下……
截止2017年10月,京津冀地區13個城市空氣從平均達標天數比例36.5%,變為平均優良天數比例69.2%;長三角地區25個城市空氣從平均達標天數比例73.5%,變為平均優良天數比例93.8%;珠三角地區9個城市空氣從平均達標天數比例90.3%,變為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3.1%。12月10日,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說,“大氣十條”收官年,從目前情況看,設定的重要目標有望全部實現。2017年1月至11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0.4%,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38.2%、31.7%、25.6%。
一串串數字提升的背后是條條環保措施的深化推進,從達標到優秀,意味著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信心正在節節攀升,首戰告捷。
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分組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今年初,發布二次修改稿),這是我國國家層面制定的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的單行法。包含山東、浙江、遼寧、江蘇、深圳、河北等地在內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的詳查開始密集進行,各地紛紛出臺細則。8月,環境保護部、財政部、國土部等五部委部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計劃于2020年底前摸清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污染狀況。據環保部對“土十條”影響做的預測評估,土壤修復市場帶動的投資規模將超過5.7萬億元。但相關領域關注度也并未高漲。
相比以上,水十條關注度依然不減,但明顯各項任務還處在攻堅期。其中,黑臭水體治理在2017年也迎來了階段驗收年,但據目前數據顯示,黑臭水體治理成績并不明顯。據住建部“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信息發布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全國黑臭水體認定總數為2100條,未啟動的是2條,占比0.1%;方案制定的為328條,占比15.62%;治理中的843條,占比40.14%;完成治理的927條,占比44.14%。治理完成的黑臭水體不到一半,且有部分治理完成的水體也出現了反彈現象,距離目標要求還有一段距離,未來發展還需要繼續強化運營水平和績效考核。
四、外部環境趨于規范,重品質防風險加劇產業分化
PPP作為環保新模式,自2015年以來,持續成為關注重點,引發行業熱潮。更多的資本力量進入環保領域,爭搶市場蛋糕。整體市場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很多的問題與困惑。在此背景下,2017年,諸如PPP發展中的一些問題開始得到更多關注,政府出臺系列政策,環保產業外部環境逐步走向規范化,更強調對風險的控制。在嚴控金融風險的背景下,環保企業上市融資在經歷高潮之后又迎來新的調整期。
在前幾年PPP模式開始走熱的時候,很多PPP項目重建設、輕運營,更注重形式,對于運營、績效考核指標要求不是特別嚴格。近幾年,PPP管理方面也頻繁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強調PPP項目的規范運作問題。2017年,國資委發布192號文,加強央企PPP風險管控,強調重大決策終身追責;財政部要求按照規范性原則清理PPP項目庫等等。
可以預期,未來央企尤其是建筑類央企在PPP領域突飛猛進的狀況會有所改變,對于轉型運營較早謀劃的企業可能會在項目數量減少的情況下反而由于本身的相對實力增長獲得更大的相對份額和未來持續的競爭力。此外,前期應該有些簽約項目可能無法落地,而未來可以落地的項目雖然數量減少,但總體品質應有所提升。
下一步PPP的發展應該不是注重增量,而是要提質,2018年,防風險,重績效將成PPP“重頭戲”。
資本方面,2017年,外界對環保產業的信心在不斷上升。2017年2月,證監會公布對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1502號《關于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科技產業發展的建議》的答復中提到,證監會將繼續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發行上市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鼓勵節能環保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政策對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上市融資額鼓勵。讓環保企業在2017年迎來了上市高峰,過去一年成功上市的環保企業有:博天環境、德創環保、滇池水務、中國光大綠色環保、海峽環保、立高控股、聯泰環保、上海環境、興瀘水務、中持股份、中環環保等。從2016年的1家到2017年的13家,在A股和H股上市的環保IPO企業數量激增。
但隨著國家對金融風險的嚴控,在2017年下半年,環保企業IPO出現新的動向:先有二闖IPO的鑫廣綠環因發生傷亡17人事故停在了申購前夜。2017年12月26日,三達膜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因財務問題首發未通過。2018年開年,兩家沖擊IPO的企業又遭遇挫折。從大環境來看,IPO趨嚴已成大勢。前不久,習大大在定調2018年中國經濟的發言中就曾提到,2018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事實上這股“嚴控風”已然到來。
五、環境治理走向系統化,市場細分機會與挑戰同在
十九大之后,堅持走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更加堅定,根本原因在于生態文明建設是最具廣泛意義的人民福祉。國家很多政策的制定都在體現執政者的意圖,如果用政治性的角度看,我國政策性的第一出發點不再是原來的效率導向,而更多的是問題導向和社會導向為主導,效率導向和公平導向為輔。百姓關心什么,就會出什么政策,什么地方出問題了,什么地方的政策就會加速。如過去一年,備受關注的農村環境治理、垃圾分類,以及廁所革命均是從此出發,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短板。
基于黨的初心和人民的利益,一些管理方式及目標的調整,為環保市場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釋放了新的機會。環境產業已經不僅僅局限在處理三廢,而是與社會、經濟連在一起,已經不是孤立的了,環境政策與社會政策、經濟政策正在融合。政策是推動變革、催生產業的很重要因素。
2017年,受政策大環境的影響,我們看到,環境治理不斷走向系統化,體現在:一是環境治理正從重指標轉向重效果,在重投資同時也更加重運營,效果導向和績效考核成為環境治理的關鍵。垃圾焚燒領域的裝樹聯行動,以及全國各地的強制垃圾分類,都是試圖從治理前端和運營公開角度來破局后端治理,強化效果提升。二是,環境治理需求正從末端治理向全產業鏈延伸,從城市向農村擴展。一些之前不夠重視實際上效果需求剛性的領域開始引發高度重視,比如危廢治理。一些可以整合的環節被挖掘釋放,環衛一體化成市場熱點。一些被忽視的角落要促進發展,比如農村環境治理等等。而作為排污大戶的工業領域,也成為2017年的環保督察重點,綠色轉型亞歷山大,環保提升空間巨大。
諸如此類細分領域的崛起,是2017年的市場亮點,在這些新興的細分領域中,2017年環保產業收獲頗豐。垃圾分類領域,寧波市不僅成為國內首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進行生活垃圾分類的城市,同時也是首個將世行貸款完整成功的嵌入PPP項目的案例。該項目被列入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也是世行在我國的第一個以PPP模式實施落地的廚余垃圾處理項目。
同時,2017年環衛、危廢等新興市場空間不斷釋放。不少企業紛紛開足馬力搶灘登陸。如碧水源、東方園林、高能環境、永清環保等,抓住機遇布局危廢市場的同時,亦有北控水務、僑銀、啟迪桑德、首創環境、錦江環境等企業緊盯環衛蛋糕,在全國各地簽約項目。此外,更多的環衛一體化項目,也在2017年陸續上馬落地,產業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在工業領域,E20環境平臺依托其在環保領域的政策、企業研究優勢,從城市發展的角度,著眼于企業綠色轉型,與邯鄲、東莞等地合作,助力工業環境治理,并取得初步進展。
對于環保企業而言,理解黨的初心,把握政策方向和市場趨勢,堅持政治正確,想著人民利益,發揮企業優勢,深入細分領域,尋求多贏,一定會獲取更多的發展機會。
【附】2017年環保行業十大新聞
1. 十九大召開,兩山論寫進黨章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黨的十九大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新時代,也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企業發展指明了道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推進綠色發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設立國家自然資源資產及自然生態管理機構等目標列入黨的戰略部署,將“兩山論”寫入黨章,這些行動指南極大彰顯了我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意志。“兩山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基礎和實現路徑,是環保產業發展的方向。E20環境平臺自2016年開始,已經做了大量嘗試:輔助全國首個流域生態補償試點——黃山新安江流域治理探索長效機制,在邯鄲幫助當地傳統產業進行綠色轉型,在東莞推進當地造紙業綠色化生產和產業健康發展,用實際行動為“兩山論”落地貢獻市場力量。
2. 環保督查力度空前,走向常態化
2017這場“環保風暴”可謂時間長、強度大、影響地區廣。在一系列的環保督查、環保回馬槍、最嚴關停令之后,相關部委充分總結、梳理問題、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相關機制和配套措施,同時為后續繼續開展工作做好準備。截止11月,督查行動已整整進行了七個月,完成了全國31個省市全覆蓋。環保督查從民眾眼中的“一陣風”已經走向“常態化”。這足以看出國家對環境治理、對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心,中國的生態建設不可能因為局部的經濟下滑就做出讓步。督查的同時,裝樹聯、排污許可等手段的推動,促進了新型環境管理體系的建成。
3、三大戰役持續推進,藍天保衛戰初戰告捷
隨著《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陸續出臺,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全面展開。2017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從2017年4月起,環保部從全國環保系統抽調了5600名一線環境執法人員,對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的“2+26”個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京津冀及周邊區域“2+26”個城市收獲了更多的藍天。2017年1~11月,全國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1.5%,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細顆粒物(PM2.5)濃度分別下降38.2%、31.7%、25.6%,北京市PM2.5濃度接近60微克/立方米,有望全部實現“大氣十條”設定的重要目標。
4. 黑臭水體治理緩慢,市場發展有待加速
“水十條”發布以來,黑臭水體治理備受關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治理黑臭浪潮,各地方政府也根據目標要求,紛紛印發實施方案,列出了任務清單。據住建部“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信息發布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全國黑臭水體認定總數為2100條,未啟動的是2條,占比0.1%,方案制定的為328條,占比15.62%,治理中的843條,占比40.14%,完成治理的927條,占比44.14%。黑臭水體治理小有成效,但同時也能看到,治理完成的黑臭水體不到一半,且有部分治理完成的水體出現反彈現象。這是產業的機遇所在,同時也應看到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
5. 全國各地積極落實十三五環保規劃 未來藍圖機會凸顯
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成為了新一個五年中環境保護工作的起點。2017年,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細化,北京、河北、山東、湖南、四川、廣東、陜西等全國各省市分別發布十三五規劃細則,包含整體“十三五”規劃、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環境產業多個細分領域“十三五”規劃等,普遍聚焦水環境綜合治理、農村環境整治、大氣污染防治等方面,為落實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提供重要助力。據環保部測算,“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預計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將是“十二五”期間的兩倍以上,環保產業迎來發展的高速期。
6. 監管政策急急如律令,PPP突遇“剎車”走向規范化
高速發展中的PPP市場在2017年下半年突然剎車,面臨困境。財政部92號文、國資委的192號文和央行等關于資管的征求意見稿接連發出,使得PPP從項目到資金,以及社會資本的參與方都被限制。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受監管政策的影響,某銀行目前已全面暫停包括資本金融資和項目貸款在內的所有PPP融資業務,進行全面的風險排查,暫停期或延續至今年3月。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指出:“這一次的整頓可能讓一些金融機構對所有的PPP項目都持有謹慎的態度,但這其中存在“誤傷”,不是所有的PPP都是不好的,比如供水、污水處理等特許經營類的項目一直是非常優質的項目,我們迫切需要對PPP進行精準的分類。”
7. 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 住建部喊話46個城市垃圾分類要加速
2017年3月18 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前,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計達到35%以上。政策助推作用下,北京、廣東、江蘇、福建等地紛紛出臺政策,寧波也率先相應國家的號召,在廚余、餐廚垃圾的分類處理方面進行有益探索,康恒環境、寧波開誠、首創環境為代表的優秀處理企業在寧波紛紛開工建廠。
8. 環境治理走向系統化,環衛、危廢等細分領域成熱點
隨著環保綜合治理需求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環保企業通過并購、參股和增資的形式,將業務布局的觸角延伸到全產業鏈。以碧水源為例,2017年全資收購冀環公司、定州京城環保,進軍危廢行業布局京津冀市場,近期完成參股德清源、中興儀器兩項投資,進一步開拓農村環保市場,進軍生態農業和環保監測領域。至此,碧水源已涉足環保產業上下游主要領域,全產業鏈格局初步形成。
2017年,固廢領域的細分更為突出,環衛、危廢等新興市場空間不斷釋放。不少企業紛紛開足馬力搶灘登陸。在碧水源、東方園林、高能環境、永清環保等,抓住機遇布局危廢市場的同時,亦有北控水務、啟迪桑德、首創環境、錦江環境等企業緊盯環衛這塊蛋糕,在全國各地簽約項目。
9. IPO開閘后,2017年環保企業迎來上市高峰
從2016年的1家到2017年的13家,在A股和H股上市的環保IPO企業數量激增。今年2月,證監會公布對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1502號《關于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科技產業發展的建議》的答復中提到,證監會將繼續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發行上市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鼓勵節能環保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政策對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上市融資額鼓勵。讓環保企業在2017年迎來了上市高峰。據中國水網不完全統計,2017年成功上市的環保企業有:博天環境、德創環保、滇池水務、中國光大綠色環保、海峽環保、立高控股、聯泰環保、上海環境、上海洗霸、萬成環球控股、興瀘水務、中持股份、中環環保等。
10. 中國環保稅落地,收入歸地方所有
2017年12月27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環境保護稅收入歸屬問題的通知》,決定環境保護稅全部作為地方收入,中央不參與分成。12月30日,李克強總理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環保稅實施條例》。《環保稅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開征環保稅的同時,排污費、海洋工程污水排污費將停征,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收費試點也一并停止。中國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介紹說,開征環保稅的環保意義大于財政意義。環保稅的法律效力更高、征管機制更加嚴格,可以解決排污費制度存在的執法剛性不足、地方政府干預等問題,通過多排多繳,少排少繳,有利于強化排污者責任。